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2013-08-15 00:49顾荣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顾荣江

(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近几年来,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处理好民生问题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着眼于现实,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探讨其主要矛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当前高校以及相关学者所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完成由精英式向大众化的转变。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满足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但同时毕业生就业问题就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总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为扩大学校规模,不断地扩大招生,这使得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每年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再加上以前未就业毕业生的数目,我们可以断定在未来市场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愈加激烈。

(二)就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快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结构以及市场需求结构变化过快。相对落后的产业很快就被市场淘汰,而一些新兴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就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但从高校教育情况来看,由于自身或外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学校专业结构改变根无法适应社会结构发展的步伐,直接导致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符之间的矛盾。

(三)用人单位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社会工作岗位供不应求,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俨然已成了用人单位的买方市场,用人单位自主权加大,导致其对毕业生的应聘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来说,现在用人单位很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以便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从学生到职员的转换期间需要一个较长的熟悉工作和岗位的过程,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对用人单位来说,为提高经济效益,他们宁愿找有经验的老员工也不愿要毫无经验的毕业生新手。另一方面,现在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一般用人单位的眼里,学历越高,能力越强,同时高学历也可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与形象。所以在招聘时,各用人单位很愿意招研究生,而本科生就备受冷落。同时,那些名牌高校毕业生相较于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说更受欢迎。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我们一般会习惯性地认为这是高校连年扩招的结果,这不免有失偏颇。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剧增确实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这仅仅是其表面的原因。我们应从多方面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来说,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政府政策、就业制度不到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以前的“学校分配”转变为现在的学生自身去争取,从“统包统分”慢慢过渡到“政府调控,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的制度。但传统计划经济中不协调的思维模式、就业保障制度以及人事制度又对现今的就业制度产生了阻碍作用。

(二)高校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没有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很难通过就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价值观。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学生缺乏对自身以及就业市场清楚的认识,在择业时比较迷惑。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自我探索与实践的意识,在求职方式以及应聘技巧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人交流、沟通能力也需要有很大的改善。同时,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教育系统还不够完善,范围狭窄。学校过分地强调就业率而忽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另外,学校就业教育一般只停留在择业观念、应聘技巧等方面,一味地灌输传统理论,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

(三)就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在政府部门与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学校对该门课的投入不是很足,教学设备、师资力量都相对较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教育的效果。一般来说,我国当前高校就业教育教师都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兼任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与经验,再加上繁重的工作任务,导致教师在就业教育上的投入不多,一般只开设几次就业指导公开课就算完成任务了。教师知识结构层次的不合理以及教育投入不足,大大降低了就业教育的实效性。

(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经济规模以及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有数据说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就可为社会提供近百万个工作岗位。但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传统产业下降、产业结构变化的战略性调整时期,国有企业也在进行改造改组,事业单位人员精简分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批量从业人员失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显得异常严峻。毕业生数量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五)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施的“精英教育”“天之骄子”等传统思想观念对当前大学生择业方面还有一定的影响。虽然高等教育模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仍有一些毕业生对此认识不足,思想准备不充分,脑子里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类似“考上大学就一定会有好工作”的念头,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觉得凭着自己的学历与才能总会有用人单位找上门的。有些学生把就业看得太重,认为是一辈子的大事,负担很重,往往不能正确地定位自己的目标。还有一些毕业生忽视自身的条件与专业特长发挥,总把就业目标局限于大城市、好单位,过分追求优越的条件。毕业生没有给自己合理的定位,没有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的才华,以致于错过就业机会、丧失良机的例子很多很多。

三、新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措施

如前所述,造成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因此,在新形势下,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是当前高校以及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调控,深化体制改革

政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导者,鉴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所以,一方面政府应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同时,政府应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把工作重心放在就业服务上来,形成良好的就业舆论氛围。

(二)应根据就业率调整高校的办学规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必须控制高校的办学规模,根据就业率来衡定,以维持就业市场供需的大体平衡,这样也可保证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当前很多高校在没有进行市场需求调查的情况下盲目扩招,吸引生源,盲目追求大规模、多学科,有些学科甚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不仅降低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声誉受损,更是造成学生就业困难,影响了就业率。所以,科学衡定办学规模是很有必要的。

(三)高校应积极优化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增强社会适应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校部分学科已慢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调整优化现有学科结构。在进行学科调整之前,高校应做好人才市场调查工作,了解各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做好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在此基础上,积极调整传统学科,建设新学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目前社会发展趋势来看,诸如现代科技、能源、信息、材料等新学科或交叉学科必然会成为热门专业。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

从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来看,他们把工作重心还是放在与用人单位联系、举办各种招聘会上。然而,最终与用人单位拍板成交的是大学生,他们才是求职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与热情,才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等到学生快毕业时才进行就业指导。学校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将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联系在一起。

(五)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说,综合素质不高是他们就业失利的很大原因。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首先,大学生应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也应广泛涉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胜任不同类别的工作。另外,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用人单位看重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等等。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尽可能地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只有将自己打造成优秀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用人单位应转变陈旧的人才观

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不应盲目追捧名校毕业生,应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用人单位应给毕业生一个成长创造的机会,也给自己公司一个拉拢优秀人才的机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必然工作经验不足,但这不应成为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限制条件,而应尽快帮助他们实现角色的转换,做到人尽其才。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加快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步伐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是各大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的民生问题。我们应广泛联合力量、齐心协力,帮助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氛围,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为大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1]戴树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刘子奋,李雪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2).

[3]刘先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7).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