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茜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二胡是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中颇具代表性的事物之一,传统二胡与现代二胡的区别时间界限,在艺术界饱受争议,目前仍旧未有具体划分。但是总体上说来,现代二胡是由传统二胡发展、创新或者变异而来,大致是受到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出现了一系列时代性特征,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新生的艺术赏析观念。我国许多新生代居民盲目地喜好外来文化或是“个性化元素”,对传统文化艺术一知半解,这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就传统二胡与现代二胡从产生、发展、意义、内涵、造型、作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总结出我国艺术创新变革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从客观方面诠释和宣传了民族文化,为我国民族艺术在未来道路上的良性发展提供重要理论辅助,是当代文化艺术建设的必然要求。
追溯二胡的历史,大致始现于唐朝。著名诗人岑参在诗歌中描述为:“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便是二胡存在的有力佐证,当时被归于胡琴一类。在宋、元、明、清时代,由于词曲的快速发展,为琵琶、二胡、鼓板、古筝等乐器提供了大量的发挥机会,在这段时间内,胡琴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根据地域文化特点的不同发展出了适合各个地区的弓弦乐器。二胡便是在这样的背景基础之上最终定型的。早期二胡因为声效接近人声,情感展现效果突出,艺术表现较为高亢,且能够表现悲凉、深沉、豪气、雄壮等意境,因此深受长江中下游一带居民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思想获得了创造性的改变,循规蹈矩地接受和照搬传统已经不被当代人有认同,“有选择地进行创新”成为了时代的口号。在二胡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放开思维,开始以一种尝试的心态去进行创新,包括将各种材料加入制作当中,并且用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进行演奏等,打破了传统二胡的桎梏。虽然一些传统的二胡艺术家对现代二胡的各个方面皆表示疑问或反对,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二胡的出现的确令人们耳目一新,甚至于填补了传统二胡的时代性缺陷。
二胡的前身是“奚胡”“胡琴”,均是北方民间乐器,因为当时民间音乐表现形式较少,且其音效广受社会好评,因而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元曲、宋词的大量出产,使二胡拥有了更多的展现空间。历代艺术家在不断的练习、演奏过程中,不断总结并且研究出新式二胡,使二胡艺术获得了周而复始的改革和发展。最终在清朝时期达到了我国封建民间音乐表现形式的顶点。自清政府闭关锁国局面被打开之后,越来越多的世界艺术元素蜂拥入我国,对我国各行各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二胡受到思想开化的影响,渐渐摆脱了原有的束缚,开始尝试大幅度的创新和发展。由于当代经济、文化、艺术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群体对艺术的审视角度发生了偏移,在追求高雅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渐渐开始注重传统元素的创新,因此,越来越多的音乐者着力于二胡的创新当中,促使新形式二胡如雨后春笋般成形和流行。由此可以看出,传统二胡的产生和发展仅仅是依靠民族自身的力量完成的,而现代二胡则是在本民族因素、外来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任何阶段的艺术形式均承载着一定的时代性任务,具有相当的地位与意义。传统二胡在我国流行了成百上千年,可谓是我国文化基调的载体,它的存在为现代诸多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蒙作用,因此传统二胡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精华。现代二胡是在传统二胡基础上,结合当代元素产生的新式二胡。它代表了当代人们对于艺术的了解程度、喜爱程度和理解范畴,标志着当代审美观的发展方向,同时对宣传民族文化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传统二胡进行了有力的补充。
传统二胡制作时,在材料选取上十分讲究,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将材料彻底地定为有数的几种材料。传统二胡的周身分为九个部分,即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码和弓毛。其中,琴筒选材能够直接影响二胡的音量和音质,多用紫檀木、乌木或者是红木制作;琴杆一般由红木做成,因为琴杆是二胡的躯干,应当具备较好的抗拉性能;琴皮(琴膜)以蛇皮、蟒皮为原料,鳞片越大的皮质制作出来的二胡声效越好;弦轴(琴轸)共两个,分为木质弦轴和机械弦轴两种;弓杆和弓毛统称为弓子,由紫竹或幼竹和马尾或尼龙丝制作而成,也有金属质地的弦;千金主要是对琴弦起切弦和固定的作用,是用棉线、有机玻璃和塑料等做成;琴码采用竹木、金属以及纸等材料制作。总体说来,传统二胡秉承我国二胡千百年来的一贯作风,即大众化、经济性、自然取材等原则,在选材上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如竹、木等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随着现代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材料通过各种科技手段的加工,发生了本质化的变异。人们在进行多方尝试之后,发现一些材料能够取缔传统材料组成二胡,并且发挥出带有其他特色的声音,因此出现了一些制作二胡的新材料。例如:水晶二胡,即基本采用水晶,制作出与二胡原理和造型相同的新式二胡;钢铁二胡,即以金属为主要材料或全为金属材料制作的二胡;此外还有塑料二胡、混合材料二胡、纯玻璃二胡、瓷质二胡等。
传统二胡在造型上主要分为圆筒二胡、八角二胡、六角二胡、扁筒二胡四种,均是根据其琴筒形状而命名的,其造型特色与二胡原产地风俗文化等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个性宣扬”和“科技创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对二胡进行创新,造就了各式各样的现代二胡。例如:“曾氏二胡”的研制人——曾宪勇。1961年原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二胡独奏员曾宪勇因设计自用二胡而开始改革传统二胡。他设计的这种改革二胡由武汉民乐厂资深老师傅雷志明制造,将琴杆装在琴筒上,琴筒为束腰式,筒内分前后腔,俗称“大屁股二胡”;1987年河北石家庄王占英研制出了“电子变音二胡”,这是在传统二胡的基础上科学吸收电子乐器的制作经验,加入电子科技而成形的现代二胡;同样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浙江市歌舞团的孙恒柏对二胡的千斤进行改进,研制出了能够演奏和声的二胡。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皆是通过改变传统二胡的造型和组成,实现了二胡的时代性创新。
造型的个性化内涵,主要是指现代二胡对现代人个性的宣扬。例如大批能够满足文艺工作者个人工作需要的二胡的产生,实际上就是研制者对自身个性的诠释形式。1991年景德镇的数位专家因“击瓯”而产生灵感,将瓷器制作工艺与二胡融合为一体,打造了富有中国气息的陶瓷二胡,它不但能够演奏出金属质感的神妙声响,同时还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除此以外,大批的双用二胡、三用二胡、多用二胡的产生,都展现出了制作者在音乐表演和工具制作上的独具匠心,这些二胡堪称当代个性宣扬的标志。
在演奏技法方面,传统二胡拥有较为成熟且严格的一套动作要领规范,即坐姿、持弓、持琴、长弓、换弦、分弓、连弓、快弓、顿弓、抛弓、换把、揉弦、滑音、装饰音、颤指音、泛音、拔弦等各方面具有相当完备的一套理论依据。而现代二胡因为一些新元素的加入,其功能和造型均和以往不同,因此在演奏上必然会根据二胡的具体情况产生一定的变化,比如拉奏、弹奏、拉弹结合等多种技巧。在演奏形式上,传统二胡多与传统民族乐器相结合,至陈天华创作二胡独奏曲之后,二胡才开始渐渐地走向独奏表演,但是表演方式一般都较为沉静,意在展现我国内敛的艺术精华。现代二胡在演奏形式上显得丰富多彩,既有独奏,也有混合演奏;既能与传统其他乐器配合,又能够与西方、现代乐器配合,甚至仅仅依靠二胡本身就能完成混合演奏。21世纪初,我国曾有一个乐团以中国民族乐器为主打进行音乐表演享誉世界,这便是著名的“女子十二坊”,她们以二胡、古筝、琵琶、扬琴、箫等民族乐器与西方打击乐器、弹奏乐器、管弦乐器等结合,并加入了一些迥异于传统乐器演奏的技巧和方式,在带给观众听觉盛宴的同时,真正地诠释了当代乐器的魅力。
早先传统二胡因其制作工艺和材料的性质,在声效上主要偏于中高音阶的演奏,后经艺术家的改革,渐渐弥补了低音阶段的盲区,其声音特点沉稳、内敛、气势雄厚,对悲壮、哀伤、磅礴等已经有很好的表现效果。而现代二胡由于各方面的改革创新,出现了许多其他特色的音效,例如金属音、混音、超高或者超低音等,在意境展现上显得更有表现力。
传统二胡与现代二胡看似性质相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者之间可能会出现彻底分流。首先,传统二胡因其坚守了一贯的二胡特性而被称之为传统二胡,如果发生了改变,那么便会成为一种新的二胡形式;而现代二胡恰恰与之相反,正是因为有了时代性的创新,才被称之为现代二胡。在艺术界,许多传统二胡艺术家对于现代二胡并不欣赏或者是理解,认为现代二胡已经脱离了二胡的范畴,甚至是对传统二胡艺术的玷染。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传统二胡将会以一种一往无前、决不动摇的姿态继续保持原有的风格,并在小范围里进行创新,以求能够做到“继承”民族音乐艺术之精华,成为民族文化之代表。而现代二胡则是更加活跃和高调,通过吸收更多的新元素来充实自身,同时又能够保持一定的传统二胡的气息,努力做到民族音乐艺术的“创新”。两者一静一动,看似矛盾不可调和,但是却正好相互补充,实现了我中华民族本土文化艺术传承和发扬的历史任务。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每一代华夏子孙都必须重视和履行的社会职责,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应当着重思考的时代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和积淀了数千年的文明古国,拥有的文化和艺术数之不尽,二胡便是其中民族音乐艺术的标志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赋予了民族文化更多的展现平台和发展道路,当代中华儿女应当立足于时代的角度,思考如何将传统的音乐潮流化、时代化,如何将民族的做成是世界的。此外,传统二胡以其独特的发音方式和造型等,在我国乃至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中占据了一席之位,而现代二胡虽然与传统二胡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却依旧源自于传统二胡,二者之间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研究两者的之间的差异性,是对艺术的尊重,是每一个期望接触和探寻音乐艺术世界的人都应当进行的奠基工作。
[1]周寒千.传统二胡音乐创作中旋律表现手法的继承和发展[J].湘南学院学报,2009,(6).
[2]黄伟,卞留念:电子二胡效果器成民乐“新宠”[J].乐器,2010,(5).
[3]梦笛,王越进.水晶电子二胡[J].乐器,2007,(10).
[4]王镇.新型电子乐器——水晶二胡[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8,(S1).
[5]杨松权.略论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二胡演奏艺术的影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3).
[6]杨松权,任英曙.新世纪二胡演奏艺术发展探析[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3).
[7]梁茂春.当代二胡与闵惠芬——为2006年7月“第二届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学术会议而写[J].中国音乐,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