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析

2013-08-15 00:49李子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同学

李子涛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为高校教书育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为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动力源泉。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审视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现状,探索新时期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促进高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

一、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心理现状

(一)高校贫困生的概念

目前国内尚未有界定贫困大学生的统一标准,对于贫困生内涵的界定,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认为: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这里所说的“教育费用”主要是指学杂费(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生活费(伙食费、衣服更新费等)。贫困生又分为一般贫困生和特困生,“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是一般贫困生,而“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则是特困生。

(二)目前高校部分贫困生的思想心理现状

1.思想自卑焦虑,存在一定的虚荣

高校贫困生存在自卑焦虑心理,通常在于怕同学嘲笑与热讽,很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担心因为贫困而被瞧不起,因此总想买些名贵衣服打扮装饰自己,避免同学知道自己的贫困,希望能得到同学们平等对待,也期望与同学学习交流。但由于家里住在偏远的山区,没有经济来源做支撑,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经济拮据,从而造成了贫困生往往为家里能否支付高额的学费和基本的生活费发愁。有些家里为了供其上学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负债累累;有些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背负利息;有些被整个家族期盼,希望能出人头地等,从而造成了他们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来学校。来到学校后,目睹家境富裕同学的肆意潇洒挥霍的金额足以顶得上自己一个月或者大半年的生活费,这让贫困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卑焦虑心理。进而形成为了自尊,为了不被同学嘲笑而攀比、开销,去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如有些经济拮据、生活贫困却买着名牌的衣物,打扮时尚;有些仅仅为了面子,没钱也争着埋单等。

2.自我封闭,人际交往冷漠孤僻

导致贫困生自我封闭,人际交往冷漠孤僻的原因在于缺乏自信,存在自卑。不愿与同学坦诚交往、参加集体活动,他们大多都是由于家里经济困难,不想暴露自己的窘境,怕同学知道后嘲笑与捉弄,或者怕被轻视和瞧不起,就把自己脱离于集体之外。自尊心较强,担心如果同学和老师知道后帮助自己,那么他们就感觉自己是被人施舍的,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中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抉择,索性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内心深处设置一道屏障,不想与同学交往过密,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久而久之,他们在同学眼中成了另类,变得冷漠孤僻。在听到同学评价自己后所产生的情绪低落、内心深处被人误解的痛苦、无人理解的复杂心情,渐渐地使他们精神抑郁,自我封闭起来。

3.存依赖思想,精神压力大,缺乏责任意识和感恩心理

很多贫困生存有依赖思想的原因在于看到国家和学校加大了对生活补助、奖学金、助学金的扶持力度,而且名额多,数额大,从而促使很多贫困生一有消息,赶紧写证明,交材料,一门心思想从学校那里获得资助,减轻自己的生活负担,但久而久之却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当他们获得资助时,本希望他们能够学有所成,顺利完成学业,为国家社会贡献力量。但有些贫困生却不思进取,缺乏远大的理想和责任意识,在生活中见利忘义,争名夺利,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命运和利益,追求一切为己的人生目标;有些缺乏感恩心理,对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资助视为理所应当等。而有些贫困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学业,这类贫困生早已从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坚强勇敢、吃苦耐劳、积极拼搏的优秀品质。他们渴望交友,迫切希望改变命运,但当这些愿望不能达到心中的理想目标时,往往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和伤害,精神上和心理上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完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理解贫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那么我们就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依据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开展正确认识贫困、理解贫困的健康教育。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面对贫困的现实和勇气。通过讲座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贫困不是耻辱的良好心理。其次,通过团体辅导、人文关怀的交流,帮助他们解除思想和心理上的疙瘩和自卑,树立乐观自信,积极向上,永不向命运低头的心态,并且教育他们认真学习,奋力拼搏,正确认识贫困,把贫困当作动力,一时的贫困并不代表永远的贫困,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一定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在教育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针对有些学生经济拮据,生活窘困却买着名牌的衣物,打扮时尚,争着埋单,好逸恶劳,盲目“攀比”等现象,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尊重、保护学生的隐私,与其交流谈心,让他们逐渐明白自己的这些行为是可耻的,是不负责任的,是会让父母伤心失望的,用感情、亲情的说理方式教育他们,因为家中的父母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牵挂,只有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才能对他们的不良消费行为习惯起到改变转化,才能使他们认识到父母为自己上学而艰辛劳作,他们的大学生活来之不易,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的虚荣、自尊而让父母在家里不堪重负,从而引导他们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是来自家庭、社会和生活的压力,贫困的家庭现实、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中的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等导致他们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我们高校应该重视这方面的辅导和教育,这不仅有助于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而且有助于提升和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防止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和定期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就显得尤为迫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帮助贫困生疏导心理的疑惑,消除心理的阴影,塑造健康的人格;也可以建立心理档案库,特别是针对贫困生建立的档案,便于及时掌握和了解贫困生,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诊断和治疗;也可以举办心理咨询,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老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针对贫困生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与贫困生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其中的问题和症结所在,给予及时的疏导。对于贫困生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可以采取团体辅导的方式,如举办讲座,给予贫困生指导,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受挫力和承受力,达到自我调节。

(三)拓展经济帮扶渠道

贫困生产生的问题大多是来源于经济问题,由于基本生活没有保障而带来的许多问题是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拓展各种经济帮扶的渠道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虽然现在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覆盖面也很广,但是贫困生的人数也是有增无减,仅仅靠国家的资助是不够的。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资金来源,建立基金库,争取能够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如可以通过宣传学校的影响力和形象,吸引成功人士、企业家回校讲学或者座谈,与企业合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也可以在校内增加各种勤工助学岗位,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或者自谋职业,创办就业协会,给予他们一定经济上的支持,并请有关老师、专家指导他们怎样进行创业的规划,让他们学会通过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自立自强,积极乐观地面对贫困和今后的人生。

(四)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励志教育

国家和学校努力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目的就是让他们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认真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我们在物质上进行帮扶的同时,应更注重在精神上的教育引导,引导教育他们有感恩的心理,学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态,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能够有着为别人着想,学会帮助别人的精神,当今后自己学有所成,碰到与当年自己一样的命运的弱者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弱者渡过难关,这就是学校感恩教育的目的和精神所在。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励志讲座和感恩的典型事例进行座谈,让贫困生感受到成功人士、企业家回报社会的感人事迹,让他们心理产生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受到激励和鼓舞,振奋精神,努力进取,顽强拼搏;也可以组织贫困生参加学校举行的义务为孤寡老人献爱心的集体活动,让他们感受真情和真心,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学会用感恩的心去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教育他们奉献爱心,在奉献中升华人格、完善自我。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2-11-8.

[2]张耀灿等.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与未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贫困生心理同学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