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160)
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担负着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个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决定了各级党组织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时期,党建工作不仅存在诸多问题,而且还面临着更多挑战,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其党建工作与普通高校相比,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方法不科学以及党建工作开展的难度大等导致党建工作问题重重。因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应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找出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确保党的建设事业在高职院校蓬勃发展。
全国各大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建设工作都十分重视,积极发展大学生党员,严抓质量。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虽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时代特点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旧体制转变时期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受市场经济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负面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被提倡和颂扬的奉献精神受到大学生质疑,他们在思想上产生了困惑,传统的党员教育形式变得苍白无力。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新旧体制转变带来的积极影响,化解和消除消极影响。
互联网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为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了便利和机遇,当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作用,这些负面信息给高校的党建宣传和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这些负面信息对于成长时期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到共产阶级意识形态。如何有效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抵制其消极影响,是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文化全球化成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不同的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相互吸收、渗透,使得文化的传播交流范围更加广泛。面对不同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增强党的免疫力,抵御各种文化观念的影响是当前党建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党员发展速度跟不上时代要求,满足不了多数学生入党的强烈愿望。由于思想境界的提高,大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有强烈的渴求和认知欲望,而各高校以业余党校形式创办的如党前培训阵地,每年只举办一到两次,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有机会参加培训,导致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学生党建工作各部门之间缺少协调,对党建工作缺乏研究,不能对大学生党建工作齐抓共管,未能形成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入党培训制度。另外,全国高校的党员人数众多,但是比起写入党申请的学生还是九牛一毛。某些高校党组织对发展为党员的学生条件要求苛求完美,打击了学生入党的热情,也影响了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
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不够深入,工作思路不够开阔。在发展学生党员时过于谨慎,而对于发展成预备党员之后的教育、管理和考核过于松散,忽略了每年一次的群众民主评议党员及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工作制度。这样一来,导致预备党员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起不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效果,影响了党在大学生中的形象。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文化素质相比较为薄弱,同时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以学习专业课、学习技术为主,所以高职学生实用观念比较强,所以造成对思想政治理论和党建知识学习不够重视,入党的热情不高,参加党建活动的热衷程度不够,所以造成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很难得以发挥,从而直接造成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很难健康发展,进而造成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下降。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尽管高校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做好党建工作依然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发展党员依然是高校基层党组织重要的工作。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员发展中应该严格按照入党制度,坚持入党标准,注重综合质量,这样才能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党员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清除党内腐败分子,保持党组织的纯洁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做好党建工作,保持党组组的纯洁性,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加强党内监督,尤其是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历史上类似刘青山、王宝森之类的贪污腐败分子,从反面说明共产党必须加强监督,不断清除党内腐败分子。党组织应深入开展对干部和党员的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进行监督和接受监督,自觉搞好廉洁自律,坚决同党内的腐败现象作斗争。对党员干部要严格管理,经常进行考核和检查,加强管理和约束。考核干部要遵守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任用,更好地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2.不断接收、吸纳有能力、优秀的同志加入党员队伍中
由于大学生活比较短暂,生源流动性大,所以高职院校应在大学生在校期间早期发展党员,早期进行学习教育,同时还应该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全面、整体、全方位的指导教育,不断加深新生对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热爱党、靠近党。从大一年级开始抓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争取到三年级以后每班发展四五个党员,形成班级的领导核心。随着班级积极分子人数的增加,会形成一种自然的竞争机制,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班级风气。
学生辅助、创新推优。在学生的党建工作中,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可以通过选拔让一些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党员辅助辅导员,做好在新生中的党知识宣传和党员选拔工作。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小,在思想观念上比较接近,更容易沟通,不仅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还会产生很好的引导效果。对于符合条件申请入党的团员,可以采取班级民主选举推荐、任课教师推荐、自我推荐等方式,争取吸纳优秀的共青团员入党。
高职院校应注重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教育活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可以通过网络、广播、报纸以及电视等多种形式开展,以进一步加深师生员工对党的认识。在新时期,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增加一些新的渠道,如整合课程结构,强化育人功能,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强化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的巡回报告,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还可以在高校校园网站开辟栏目,拟定党建工作思考以及研究课题供师生学习参考,组织大学生到革命老区和红色根据地开展追寻革命烈士足迹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校思想教育活动。
党建工作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如能将它与高校内的各项教学和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它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校园文化、德育教学及学生的自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1.党建工作与职业技能课的学习相结合
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内容,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学好职业技能是他们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立足点,党建工作渗透其中,能够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远大的社会理想。党建工作与职业技能课的结合,可以帮助党建工作最大程度地扩展范围和加强辐射,吸引更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了解党的知识并聚拢在党的周围。
2.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的结合
传统的党建工作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极其严重,工作形式简单生硬。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或者融为一体,可以克服这种缺陷,校园文化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形式易于为学生接受。渗透在文化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大学校园是各类文化信息的集聚地,文化信息丰富,氛围良好,以校园文化为中介来传播社会文化,使文化的活跃程度提高。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发挥着正确的引导作用。
1.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对党的了解和入党的兴趣
学生党建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教育并积极引导,结合高校自身和学生群体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应针对学生入党热情不高的特点,不断创新思想、创新制度。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崇高的信念激发他们,以先进的典型感召他们,以党性的标准规范他们,把党的教育和建设转化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让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加强个人政治思想素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共产党员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已。在组织上被吸收入党后,更要积极主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工作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水平和素质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发展党员的质量。大学一年级新生上进心强,思想可塑性大,刚开始跨进校门时,理想、信念、人生观都不够成熟,党建工作若能抓住学生的特点,把握好时机,对他们加以引导,定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3.对已发展的大学生党员加强思想再教育
大多数学生党员在入党前,接受考察培养的时间较短,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入党后容易放松思想警惕,如不加强教育可能会导致他们放松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起不到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许多高校的党建工作都忽略了这个环节,导致大学生党员入党前后思想的转变,而不能体现党员培养的合理性。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再教育。做好对已发展的大学生党员的追踪教育。在校期间的每个学生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到正式党员,都应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党组织应经常开展党员组织生活会,听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对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党员也应做好追踪教育,及时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教训,并邀请优秀党员回校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党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改进。
[1]李战军.高校党建工作现代化探析[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27-33.
[2]郭雪梅.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阴山学刊,2006,(1):124-128.
[3]吴荣军.和谐视野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初探[J].管理观察,2008,(8):128-129.
[4]朱光.加强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J].理论探索,2009,(5):59-60.
[5]刘凯,朱劲松.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探析[J].福建党史月刊,2011,(18):53-54.
[6]孙昌增.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4):33-34.
[7]张金安.突出主题改革创新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3):3-5.
[8]叶青,雷国铨,沈必胜.先进文化与和谐理念下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7,(10):29-31.
[9]郭超,王萌.努力探索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新模式[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5):37-39.
[10]武晓峰,于涵,钱婷.研究生党建途径探讨-清华大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0,(4):88-90.
[11]徐超.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