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亭
(泰山学院,山东泰安 271021)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道路,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如此重要,对一所高等学校的发展同样重要。泰山学院,作为一所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已走过十年的本科教育历程。这十年,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展较快较好的学校相比,尚存有明显的差距。为了在新时期高校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学科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泰山学院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最终选择的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开辟出来的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旧梦,使封闭的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了。面对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而来的工业文明,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开始了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
一次次的探索,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附西方实现现代化之路是走不通的,依靠资产阶级仿照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也是走不通的。“念中国之前途,不禁毛发栗起,而未知其所终极也。”中国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怎样走?靠谁来引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自此,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并开始了“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自觉的独立运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由新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谈何容易!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是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前进。
道路的探索是艰难的,其间充满了艰辛、曲折、奉献、牺牲,这一历史进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思想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可贵品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贯穿全报告,是中国的最强音,是时代的最强音,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全国人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必须要深刻认识这条道路的基本内涵,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在国内,社会思想意识的多样、多元、多变更加凸显,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干扰和考验。这就需要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方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又要具备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善于在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虽然履新才两个月,但一股新风就吹进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把权力装进制度建设的笼子里的党政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高压反腐态势,继续深化改革、提振经济、改善民生的工作布局,等等,让国人进一步坚定了信心,充满了期待。
(二)
如同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一样,高校亦应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有一个正确的选择。这其中,抓住机遇极为重要。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就有可能快速发展,错失机遇,就会步步被动。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对目标是否有憧憬与系统规划,对道路是否有选择与认真设计。因为有规划的目标和有选择的道路才可能与机遇相交,也才可能把机遇变为现实,正所谓“机遇是给有准备者”。泰山学院的历史对此做了最好的注脚——因在同类学校中办学声誉卓著,1983年,教育部主动要求泰山学院的前身泰安师专征地升格为师范学院,后因征地缘由未果,与此同时烟台师专升格为烟台师范学院;1994年泰安市为泰安师专征地筹建泰山大学,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毁于即成之际;2002年终于升本更名为泰山学院,但同类院校却早已走在了前面,同期烟台师范学院更名为鲁东大学,之后,临沂师范学院更名为临沂大学。回顾泰山学院的曲折升本及升本十年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因为只有从自己宝贵的经历中求得的路,才是具有自己特色、符合校情实际的路。
作为本科院校,面临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干部队伍、实验室、实践基地、教风、学风、后勤、基建等等大大小小各类建设,任务繁重,而资源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平均用力。这其中,学科建设就起到了龙头引领作用。学科,作为学术活动的平台,其形成和发展遵循的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其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并把这种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它追求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因此,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平台,更是专业建设的支撑者。学科建设是“源”,是“蓄水池”,其水平的高低、积淀的厚薄,就决定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水平,也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整体特色与水平。
因此,要充分认识学科建设对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性,发挥其配置资源、凝练方向、形成特色、提高层次等的龙头引领作用。鉴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起步晚、经验少,而专业建设历史悠久、经验相对丰富,有人认为,新建本科院校不宜过早提出学科建设问题,应在专业建设成熟后再抓学科建设;还有人认为,学科建设是重点大学的事,一般新建本科院校就搞专业建设。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要充分认识到本科院校有了高水平的学科,才有高水平的专业,才有高水平的教学,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才能履行好社会服务职能。重视学科建设,才可能更好地凝练学术方向、凝聚学科团队,将优质资源配置到影响带动学校发展的优势与重点学科领域,再以其为增长点,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发展相邻学科,在此基础之上的专业建设才有根有基,才能形成互相呼应、互相支撑的学科群、专业群,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学科与专业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共享。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编制学科建设规划,使学校的学科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做到重点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巩固提高基础学科,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积极培育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逐步完善学科体系,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尤其要选择若干事关学校与地方长远与全局的重点学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学科方向、团队建设、条件装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形成优势和特色,并寻机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扩大办学影响。
(三)
为抓好学科建设这一龙头工作,使其成为源头活水,促进学校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遵循高校发展规律,认真规划设计目标,科学选择路径。学校发展,作为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布局,调动各方积极性,协同发展。在各发展要素的布局上,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研为先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服务为己任,建设有影响、高水平的应用型特色名校——泰山大学。这既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更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与坚持。
第一,内外结合,做好学科团队建设工作。学科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没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科队伍,就不能建立起一流的学科,也无法形成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目前,泰山学院最大的差距是在学科团队上,其中,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更是短缺,而团队和带头人对学科的制约是最为关键的。可以说,学科带头人的眼界、胸怀就是本学科的眼界、胸怀,学科带头人的高度就是本学科的高度。要改变这一窘迫局面,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通过得力措施引进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优化队伍结构,壮大研究实力。鉴于目前办学层次和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实施双聘教授制度当不失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易行之策,通过此办法选择部分优势特色学科的带头人,尽快提升学科水平。
人才的成长在于个人努力,也在于团队的激励,更在于经历,要创造条件,让在岗人员通过学术交流、业务进修、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课程开发、社会服务、联合攻关、挂职锻炼(对部分应用性强的学科,可以实行顶岗锻炼)等措施,用丰富的经历促使学科人才快速成长,让每一位在岗人员在现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不叫一个在岗人员掉队,否则,任何一个短板都会影响整体效应的发挥。
第二,“顶天立地”,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科学研究是提高整个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吸引高端人才,是改善学科软硬件条件的重要手段。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没有高水平的学科,也无法体现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团队就难有凝聚力。因此,科学研究在学科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科建设的动力与源泉,也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结合学校实际,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实施责任与权利结合、激励与约束共存、合作与竞争协调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科研模式,形成新型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广大教师潜心向学,把科研这个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落到实处。
在泰山脚下,要敢于顶天立地。一方面要瞄准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在人员、条件等有限的情况下,要善于聚焦,凝练方向,凝聚团队,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和重大项目的集体攻关,在若干学科方向尤其是特色学科方向上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特色研究和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研究,充分发挥泰山、泰城、万里图书馆等的特色优势,利用泰山学院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特点,大力开展泰山文化、旅游管理、中国改革发展史等特色领域的研究,形成特色研究基地。利用地方院校与地方社会联系广泛、便利的优越条件,加强内引外联,主动服务社会、引领社会,通过社会服务检验大学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与适应性,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基地和有效案例,为科学研究提供新鲜有效的选题,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尤为重要。
作为科研工作,其本质就是追求真理、追求学术、追求一流,不管是学术前沿领域的研究,还是服务社会的应用研究,都要有志存高远、追求卓越、追求一流、坚持不懈的科研品质,如此,才能提高科研能力,促进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
第三,学科专业有机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和学科建设凸显的是其学术的特征,而专业和专业建设凸显的是其教育、传播知识的特征。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具体到人才培养上,其最大的交集就是课程,可以说课程就是二者关系的桥梁与纽带。这是专业建设分享学科建设成果最为直接的地方。当前,就某一专业而言,全国各高校基本上均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狭窄而统一的课程体系,模糊了各学校之间的边界与差异,人才规格近乎统一,似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这是学科与专业边界过分清晰、过分分立的恶果,使得学科的成果独立于专业之外,即便学科有自己的特色,也无法传达到本科的教学之中。
作为后起本科院校,泰山学院学科建设之初就应避免这些问题,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逐步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包括联合相关院校共同开发),逐步建立较为广泛的课程体系,以应对知识时代的挑战和人才培养层次提高的需要,使学科与专业成为真正的密不可分的共生体。当然,学科资源不仅仅只有课程,还有高水平的实验分析手段、实验基地、研究基地、导师团队、学术交流平台等,均应向专业和本科生开放,实现共享,让学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便有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等学术体验,真正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事实上,我们自2006年至今组织参加的“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就是一个学科建设支撑之下的人才培养范例。依托我校学科资源的支持指导,7年来,我校有5101名本科生参与其中,共申报了1619课题,其中的253项被列入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申报数量、立项数量、参与人数均居泰安高校首位。通过主持参加项目研究,这些学生(尤其是其中获得立项的700余人)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研、就业、创业等各方面表现出的竞争力之强超乎想象,极大地树立了自信心,提高了综合素质。如此,才能让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落到实现人才培养这一中心职能的实处,使学科与专业互促共赢。
第四,努力改善学科建设的条件,大力营造开放的学术环境。学科建设离不开条件的改善和环境的优化,为此,需要加大投入,多渠道、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强学科条件建设,不断改善和创造必要的科研条件,构建我校知识创新平台,提高办学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充实图书资料,加强图书文献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围绕重点优势学科提高装备水平,以满足高水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打破学科壁垒,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科资源开放、共享、交流、合作的局面。加强人才力量和学科资源的重组整合,努力建设若干个开放式、有影响的重点研究机构(所、中心、院)。加强开放的学术环境营造,在校内学术交流工作中,要采取读书会、教师进修报告会、重要学术会议汇报会、中青年博士论坛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学术方法的交流、碰撞和发展,通过广泛性、经常性、制度化的学术交流,推动学术思想创新,营造宽松、包容、和谐的学术环境和有利于学术发展及人才成长的学术氛围。
在对外学术交流工作中,充分发挥名山名城名人的资源与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重要学术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业团体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各类科研合作。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加入各种学术组织,使之逐步建立相对固定的有利于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促进自身发展的国际、国内交流关系。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指导。积极争取扩大派遣教师到国外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高水平国际性学术会议的规模,鼓励承办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
泰山学院背靠世界首例双重遗产——泰山,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泰安城,有万里、田纪云、欧阳中石等现代名人资源,有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有一批脚踏实地、有上进心的教师,有长期的办学积淀,其区位、资源与历史的特色优势得天独厚。“抓特色,创名校”,当前,泰山学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管理体制的上挂、合格本科评估的通过、基本建设的告一段落,让我们可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谋取更好更快的发展。从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只要目标定位准确、路径选择合理,具有坚定不移的进取心、舍我其谁的自信心与使命感、锲而不舍的韧劲,泰山学院一定会有大进步、大提高,也一定能早日实现泰山大学的目标,为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与科教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