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文化消费

2013-08-15 00:48张贝贝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消费

张贝贝,许 雷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内涵丰富的价值观系统,它有内核、层次和边沿。它的内核就是核心价值观,它的层次由里到外分为伦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社会生活价值观。它的边沿就是人们的日常物质生活。”[1]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以在大学生中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活价值观为前提,这是因为社会生活价值观是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最为相关的,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和长久发展的价值观,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而且,在大学生价值体系塑造过程中,首先确立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活价值观符合人的价值观念形成的规律。3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带来了文化的繁荣,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伴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总量突破亿元,而且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正在猛醒之中。同样,当代大学生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亦日益旺盛。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状况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将对一生的品德和行为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亟待重视。

1 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所谓消费,就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中,并借这种社会经济关系而进行的用消费资料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2]。根据这一界定,大学生文化消费就是特指大学生为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而消费知识文化产品的活动,它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消费。前者如音像制品、文化用品、娱乐用品及通信产品等,后者如文娱表演、音乐演奏、文艺晚会等。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外延包括课堂知识文化学习,课外阅读及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等。换句话说,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2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众多学者展开了丰富的调研及分析,在此笔者不再赘述。目前虽尚无一致的结论,但大都认为,在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并有加剧之势。综合其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大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从消费结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总的来说是多姿多彩的。除了基本生活消费外,构成大学生文化消费内容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用于文化消费的数额在不断增长,包括文化教育、上网学习、交际联络、看电影电视、欣赏音乐戏剧、旅游、健身、舞蹈等。但从近年来对大学生的消费调查研究表明,现在大学生文化消费中存在着重视娱乐性、消遣性,轻视对社会发展或未来职业所要求的个体综合素质起提升作用的文化消费的问题。虽然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但令人担忧的是,重娱乐、消遣性消费,轻发展、智力型消费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从而造成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缺乏动力和感情,他们就只能领略占有物和享用物的乐趣,却不能领略精神创造和道德升华的欢欣,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一系列的诸如炫耀消费、攀比消费、低俗的文化消费等失范行为[3]。

第二,从消费方式方面来看。消费方式既是消费观念及行为的统一体,又是同主观意念或动机相联系的消费行为。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广告传媒的推波助澜、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等等,给大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从大学生对时尚的追求来看,时尚消费原本应表达的是创造和维持某种社会关系,它既代表着一种消费的符号性,也表达着消费者被社会认同的期望与自我认同的肯定。然而,大学生在对时尚消费的追逐中,在对时尚物品的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呈现出的仅仅是作为“群体成员感”的心理满足,但这却是一种虚荣的心理体验。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不受各种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指导下,可以促进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行为,鼓励大学生在自身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加大用于促进其自身能力发展、素质提高的发展性资料消费的比例。坚决摈弃各种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形式,反对和抵制色情暴力、低级趣味和怪诞离奇的文化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消费结构中益智、高雅的文化消费比例。通过实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自觉地选择健康向上、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的精神文化产品作为消费对象。

第三,从消费能力来看。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经济上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左右为难的状态。经济学中把物质消费分为满足需要的消费和满足欲求的消费,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需要”是人们为了生活必须消费的东西,而“欲求”则是在需要之外,由追求心理上各种满足(如追求地位上的优越感、满足感、嫉妒、攀比和炫耀等等)而形成的一种需求。需要是有限的、相对稳定的;而欲求则是无限的。满足需要的消费是一切社会共同具有的,而满足欲求的消费则是工业社会所独有的。目前,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与“需要”、“使用价值”相背离,过度地去追求不必要的欲求满足的“异化消费”行为,而且愈发严重。

第四,从消费行为的价值取向来看。功利主义思想颇为流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存在,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盲目西化倾向严重。当代大学生应当追求什么样的精神价值呢?其实在入学后,高校都会安排思想道德修养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明确的指导,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不甚理想,理论的指导与大学生的实际行为没有充分地融合。在大学校园中,注重物质生活的舒适富足,善于满足自己种种欲望的典型随处可见,而这些人却被视为正常的、健康的人,甚至出现对这类“正常人”崇拜的风潮。而注重精神价值追求的人,则被视为非正常人,往往难以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遏制这种风气的蔓延,大学生们极有可能把消费当成自己生活的唯一主题,可能会出现对还能使用的物质产品进行没有必要的更换、把对物质消费品的占有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等情况,这会导致大学生走向消费的非理性化。然而,非理性化消费所获得的价值满足充斥着虚假的、盲从的成分,这必将引起人的内在精神价值缺损。对精神价值的忽视,势必导致人的道德自律性的逐步沦丧,最终导致人的道德社会调控作用的丧失。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同时又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和改善大学生文化消费活动,用优秀文化为大学生服务,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提升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变文化为大学生的智慧源泉和精神家园,以此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辨证统一的有机整体[4]。通过对文化消费的教育和引导,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消费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形成良好的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及文化消费市场提供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精神风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它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进步性、人类性和无限生命力,能够真正起到整合并引领日益多样的社会价值观的作用,对确立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它层次内容的关键环节,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选择并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一理想若能够为大学生自觉地接受和认同,则必然外化为合理的文化消费行为;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召力能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凝聚力量、整合资源,保持社会稳定,为大学生文化消费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在精神文化生产领域,将会促使生产出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尤其是要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所需的精神文化产品,使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由较为单纯的享受需要、娱乐需要转化为更多地注重陶冶功能、教育功能。限制并打击那些低劣的甚至是低级庸俗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精品和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

再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长达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用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指导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活动,可以使这种文化消费活动作为传承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的载体;可以引导大学生以放眼全球的宽广视角分析问题,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文明成果;从构建和谐世界的角度培养大学生的世界意识,改变在文化消费中不合时宜的观念,发扬青年学生思维敏锐、富有创造激情的优势,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使得创造激情和创造活动得以迸发,这样培养出的大学生才能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建设旨在开发一种激发主体道德感的新的教育方式和途径,这就从“道德感”或“道德价值共识”角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优良道德风尚的提倡和对不良思想行为的反对,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法规相配,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基本道德规范,既包括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又统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在大学生文化消费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旧的思想残渣和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是非颠倒、美丑不分、荣辱不辨的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的形成,提高大学生在文化消费过程中明辩荣辱、分清是非,区分美丑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5]。

4 结语

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积极的文化消费方式,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吴潜涛.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N].人民日报,2007-02-12(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徐佳丽.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成因浅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4):76-79,85.

[4]韩庆祥.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10):18-21.

[5]刘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5-19.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消费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40年消费流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