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 (天津市科技进修学院河西分院 天津 300202)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通过认定的企业按15%的税率上缴企业所得税。
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了低谷,成为了全球经济复苏的领跑者,其中,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但却没有经过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正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它的发展壮大。
河西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从2008年开始,到2010年底,共有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认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22家。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每3年复审一次,截止2010年底,有20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排在市内六区第一位。
除去以上20家企业,具备条件申报高企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有40家,普遍具有发展速度快、质量优、前景好、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特点。其中,新材料领域4家,新能源领域11家,成为我区新能源领域的强大支柱。电子信息领域13家,成为我区电子产业的主力军。
虽然2008—2010年河西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认定通过率比较高,但是在认定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申报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河西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较少。截止2010年底,河西区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亿元。但在这些企业中,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2家,年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的仅有2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大,特别是具有较大影响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
企业投入不足,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偏低。近年来,区科研经费虽然逐年增加,但与经济发展速度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速度相比还不太适应,对企业科技投入引导的力度略显不够。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要求近3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研开发投入方面略显不足。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相对较少,申请的专利中大部分是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仅占16.6%,甚至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没有专利,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从别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转让过来,以达到符合高企申报要求。这说明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还不强,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许多高新技术产品只能被“贴牌”。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河西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高速发展的滨海新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到全市总数一半以上,而河西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总数不足5%。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政策、项目和资金的集成支持与倾斜,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市场前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河西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帮助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加强原创性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一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宽带数据通信设备、平板显示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创新药物等重大科技专项,进一步整合河西区科技资源,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和创新产品的突破,解决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在技术开发、设备改造、项目引进等方面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大区政府对科技的引导性投入,比如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充分发挥科技引导费用及充分用足用好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导向作用。
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各项生产要素中,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本地培养;二是外部引进。把培养和吸引聚集人才作为河西区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吸纳、使用和激励的政策环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员工数量和质量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企业。
综上所述,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必须解决申报过程中的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投入、人员情况和产品技术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发展合理规范,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若有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科技型中小企业必将带动河西区科技、经济全面、和谐发展,真正实现河西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腾飞!■
[1]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J].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5):29-36.
[2]王缉慈,王可.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根植性——兼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发展 [J].地理研究,1999,18(4):357-362.
[3]许庆瑞,郑刚,徐操志,等.研究与开发绩效评价在中国:实践与趋势[J].科研管理,2002(1):46-53.
[4]周国红,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