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声唱法技巧在初学者训练中的应用

2013-08-15 00:50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初学者美声唱法声带

程 明

(太原大学 管理系,山西 太原 030032)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容易产生一种误区,就是盲目的追求一种完美的声音,包括现在很多声乐类院校在选拔新生时是考虑该考生嗓音条件是否达到该院校的要求。特别是美声唱法,作为一种由西方文化发展传播的音乐形式,更是让我国很多的学习者在不断效仿其独特的声音和表达方式。下面笔者就在这些年的声乐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做一简单的回顾和总结,供声乐教育工作者参考和交流。

一、确立正确的发声和吐字技巧

对于现在很多美声唱法的声乐学习者来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发声和吐字的问题。当然这和我们的社会影响是分不开的,很多考生认为声乐学习是一条考大学的捷径,所以在学习美声唱法时,只是机械地读出该唱段,并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同时在演唱时也不会考虑到如何使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而是完全用嗓子来发声。我们在对声乐学习者的训练过程中一般会要求其运用声带的震动和横膈膜肌肉的张力来带动声音的强弱和音色的变化。

在唱歌时每一个共鸣腔体都应该完全打开,使气息与声音的高低呈相反方向的发展。例如男高音在唱高音时,为了使声音具有穿透力和张力,一定要使腰腹部完全撑开,气息灌在口里,通过反作用力使声音反弹后到达头腔共鸣,从而产生漂亮的高音音色。例如已故的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之所以被称为“高音之王”,是他的演唱过程中能够轻松地驾驭高音及准确地把握歌曲整体的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通过刻苦的练习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在这里笔者介绍一种方法共大家参考,通过张口哼鸣和闭口哼鸣两种练声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头腔共鸣的问题,从而解决高音不稳和“打不开”这样的难题。

吐字技巧也是声乐学习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部分。特别是美声唱法的学习,意大利语原文的演唱可能对于大多数美声唱法的初学者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更多的初学者采用了一个字一个字的模仿,并没有理解歌曲原文的含义及就意大利语的读法做出分析和判断。初学者在学习意大利语时要像学习英语一样先从音标开始读起,然后是单词,最后是句子,这样才能真正将美声唱法的吐字发音练好。因此,笔者在这里建议初学者,一定要将意大利语的咬字和卷舌音做好,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吐字之后,才能很好地把歌曲的意境表达出来。

二、在声乐学习中气息的技巧运用

很多时候我们的初学者都不太重视气息的训练,而是盲目地追求声音,就笔者看来无论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只有将气息训练好了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气息的运用就像我们呼吸一样,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也是一样,一首好听的歌曲之所以会被很多听众所接受,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演唱者能够完美地表达歌曲的情感,然而情感的宣泄又和气息的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在演唱歌剧选段《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时候,中间有一乐句需要一口气演唱十六个小节的音符,这就要求我们的演唱者一定要有一个充足的气息作为支持。

气息是歌曲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入高校校门后首先要练习的就是气息。在美声唱法中有很多歌曲都是有极强的戏剧冲突,大悲、大喜、大怒等等情感的夸张表现,这就需要我们的演唱者将气息与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表现出逼真的效果。同时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在表现作品时如果没有气息的支持,就算情感再丰富也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一直以来有很多优秀的声乐表演艺术家一直再强调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在表现歌曲时一定要“声情并茂”,在这里笔者认为一定要“情声并茂”,因为只有将真情表达到位了,再加上优美的声音表现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歌者,而真情的表达又离不开气息的支持,所以归根结底做好基本功练好气息才是成为一名优秀演唱者的先决条件。

对于大多数初学者来说,可能很少有人能在演唱过程中调整好气息,所以才会出现音色不统一,节拍不稳定等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加强长音的练习,同时还要保持气息的流畅,这样才会增强整体的音乐表现力。

笔者在这里给初学者提供两种训练气息的方法供参考与交流。1、“闻花式”气息训练,在训练时需要将腰腹力量向外撑开,做“闻花式”动作,这样可将气息迅速吸入腹腔内,达到气息饱满的目的。2、“叹气式”气息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保持两肩自然平放,同时将呼吸调整均匀,将整个状态自然平放至腰腹之间,这样就可以达到训练气息的目的了。

三、正确的声带发声技巧

人体的生理结构是非常奇妙的,特别是声带的发育是随着一个人成长而慢慢演变的,也就是我们在生理上常常称为“变声期”。一个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学会了利用声带的功能,发出极有穿透力的哭声,很多专家也在研究为什么婴儿哭一整天却不会声带变哑,而成年人喊一会儿嗓子就会哑的原因。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婴儿在啼哭时声带和腰腹力量配合是到位的,而随着年龄的变化却不会很好的运用这种方法。所以很多大师级的艺术家在给学生上课时会让学生去模仿婴儿的啼哭声,以此来训练声乐学生声带闭合与腰腹力量配合的默契程度。许多唱高音的歌手,特别是男高音演唱者再通过这样的训练之后音域及声带的闭合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我们在日常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容易产生一个误区,就是认为,一个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唱多高是由你的位置和方法而定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概念,其实他是由声带振动的快慢而定的,声带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就高,声带震动得慢发出的声音就低。这是由人体的自然规律而定的。说到这里一定有人会问既然是声带决定音域的高低怎么每个人唱出来的音色不一样呢?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声带宽窄薄厚长短都不相同,所以才会发出不同音色的音来。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声乐学习者一定要保护好声带,这是今后发展的本钱和财富。在这里笔者可以告诉我们的声乐初学者在练习声带闭合的过程中可以借助“a”母音的训练,通过练声曲音节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反复训练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四、共鸣在发声技巧中的运用

在声乐学习的入门期,很多声乐学习者们不太会运用共鸣来发声,大部分人是用声带进行“歇斯底里”喊声来代替共鸣,其实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当你学会了运用气息、声带等“工具”进行演唱时如果能够加上共鸣的训练,将会对整首歌曲的处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大家应该知道,在声乐学习中老师经常说“共鸣就像你身体里的一个大音箱一样,将你的声音无限的放大”,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声音效果。所以在训练共鸣时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例如:“感觉像在食道里插了一根管子一样”一直通到我们的胸腔里,因为胸腔共鸣是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发声共鸣的方法,而我们的初学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做出像“打哈欠”或“弯腰提水”等动作能够更加形象地帮助我们的初学者领会其中的内涵。在我们学习共鸣的同时,我们应该了解共鸣在音乐学上可以分为三种共鸣形式,它们分别是“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腹腔共鸣”。这就要求我们的声乐学习者要能够很好地掌握上述三种共鸣形式,并且能够将三种共鸣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歌唱技巧。当我们在演唱时将“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和“腹腔共鸣”三点连成一线时才能形成通畅的演唱技巧。然而,也有很多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过分地强调共鸣,使得出来的声音不够集中,这是因为共鸣在歌曲的运用中一定是在一个“点”上向外扩散的,决不能在一个“面”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共鸣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歌唱状态在发声技巧中的运用

很多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总是在不断强调自己的歌唱状态,笔者认为,演唱者所说的歌唱状态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的调试状况,作为一名声乐表演者在平日里刻苦的训练其实就是为了台上五分钟的表演,因此,很多歌者在上台演唱时并没有把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同时将演唱时的失误归结到自身状态的问题。其实,就笔者看来如何能将自身的状态发挥出来主要是看在上台演出前是否做到了“稳”、“通”、“松”这三字方针,如果将这三方面要求做到了,一定能有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

首先是“稳”,这就要求我们的演唱者在台上一定要站得稳,因为一个正确的站姿是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声方法的先决条件,当脚下站稳后才能发挥和带动身体中整个气息的流动。其次是“通”,这里所说的通是指整个气息的贯通,我们听到很多初学者在演唱时费了很大的劲,结果演唱出来的效果并不好,是因为在演唱时并没有将气息贯通于腰腹中间,所以给听众一种气息不流动的感觉。因此,气息的流通是衡量其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第三是“松”,这种叫法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被提到,这里所说的“松”主要指的是肌肉的松弛,很多演唱者在唱歌的时候,浑身上下像被架起来一样动弹不得,不仅形象上不好看,同时也影响了演唱者状态的发挥,所以说松弛的身体和心态是影响演唱者状态的主要因素。

总之,声乐艺术的发展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和系统科学的学习,我们的演唱者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以及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正确的发声技巧对于提高演唱者的整体水平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初学者美声唱法声带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分析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探讨
初学者如何临写《九成宫醴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