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坤在《职教通讯》2013年第16期撰文,文章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指出协同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二次转型,分析了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
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新进展,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其本质是一种管理创新,亦即如何创新管理模式,打破部门、领域、行业、区域甚至国别的界限,实现地区性及全球性的协同创新,构建起庞大的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而我国协同创新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式,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促进了我国高职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的第一次转型。2012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进协同创新,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2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创新能力,这是高职教育构建创新驱动为发展方式的二次转型。
路径是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重要抓手,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1.明确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方向和定位,抓住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换;2.构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平台和模式,包括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科技资源共享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3.建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包括科研组织结构由“以行政部门为中心”向“以创新任务为中心”转变、建立地区高职院校的协同机制、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