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三个症结问题

2013-08-15 00:45孙福万
中国远程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辅导教师大学课程

□ 孙福万

自2009年中央电大启动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试点以来,在团队搭建、落实课程教学任务、探索团队运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鉴于电大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总的来说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都需要在建设开放大学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和深入探索。这里仅就涉及的三个症结问题谈一下我的思考。

第一,开放大学教师的定位与角色类型问题。团队是从企业借用来的概念,一个团队内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才能互相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但就电大教师的现状来看,定位不明确、角色不清晰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前两年我们曾针对中央电大主持教师的工作现状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初级、中级、副高以及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同时担任着课程主持教师的角色,且其工作任务也高度趋同。这不仅给我们的教育教学,也给教师的个人成长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认为,重新厘定开放大学的教师角色,明确各种角色的职责、任务和岗位标准,是建立课程教学团队的重要前提。

根据国内外有关开放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与实践,其角色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组六种:第一组是辅导教师和学科教师(包括音像教材主讲、文字教材主编等学科专家);第二组是主持教师(责任教师)和导学教师(班主任);第三组是课程设计师和媒体技术师。从这个角度看,对目前的电大教师来说,也许有几个方面需要调整:

一是主持教师(包括专业主持教师和课程主持教师)原有的职责需要削减或重新聚焦,主要是组织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及专业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一体化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和课程考核说明等基本教学文件,以及领导教学团队工作,包括开展专业与课程教研活动和师资培训等。如与英国开放大学相比,主持教师就是主要承担课程经理(course manager)和专职辅导教师(staff tutor)两种角色的工作。

二是将主持教师原有的部分职责剥离出新的两种角色:“学科教师”和“课程设计师”。这两种角色的缺失,可能是影响实现电大成功转型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国外开放大学的经验看,要想在社会上赢得声誉,一定要培养一批有影响的专职学科教师,在国家开放大学已获得本科学位授予权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制定相应的职责、标准来界定这两种角色,并鼓励部分主持教师从事此工作。研究人员也可以担任“课程设计师”,就像英国开放大学的IET的人员一样。

三是辅导教师作为开放大学的一线教师,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也许是中文翻译的问题,或者是历史的惯性的原因,国内对辅导教师的重视程度一直不够。其实英文的Tutor 是“给予私人的、个别化的指导”的意思,并没有主、辅之分。在开放大学的教师队伍中,辅导教师应该是主角,主持教师(专职辅导教师)应该将为辅导教师提供服务、培训、测评等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之一。在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辅导教师更是不可或缺的,但现在电大团队吸收辅导教师参加的还不够多。

第二,课程教学团队的职能与结构问题。无论是英国开放大学,还是电大的开放教育项目,都曾建有“课程组(course team)”。但电大系统的课程组,过去基本上以教学资源建设为主,对于教学过程介入的还比较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电大才要借鉴普通高校的教学团队建设经验,提出了开展“课程教学团队(course teaching team)”试点的构想。但是,课程教学团队的职能究竟是什么?和课程组的关系如何?其结构应该怎样?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是课程教学团队的职能还需要重新厘定和聚焦,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团队来解决课程教学的一切问题。比如说,是否将课程资源建设的功能也纳入其中?从7 个课程教学团队的试点来看,虽然建设动态的课程资源也是团队的工作任务之一,但现在还是以落实实际教学过程为主。在开放大学的课程教学当中,我觉得至少要存在三个团队:其一是课程组,主要职能是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针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相对稳定的课程资源建设;其二是教学团队,主要职能是落实教学过程、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以及部分动态的教学资源建设;其三是在现有的教研室基础上应该建立科研团队,主要职能是开展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学科研究或学术研究。这三个团队的人员尽管会有交叉,但职能显然是不同的。只有将这三个团队的分工协作真正完善起来,电大系统的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素质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二是在课程教学团队的人员构成上,电大系统已经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开放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比如,现在电大系统团队还主要是主持教师和责任教师为主,也就是主要以专职教师为主,同时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以及成员的系统层级上也都有一些明确的要求,但在吸纳课程的辅导教师、学科教师等方面还很不够。其实在课程教学团队中,辅导教师和学科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前者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在教学问题的调研、反馈和教学经验的推广上担负着核心角色;后者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保证针对性等方面不可替代。此外,正如有的教师所说,行业企业的专家甚至学生也有必要参加到团队中来。当然,由于每个在团队的具体任务不同,中央电大鼓励建立了多样化的团队,如“课程群”团队或专业课程团队等。

三是目前课程教学团队的规模普遍太大,有必要进行分层管理。目前参与试点的团队,规定核心成员为10 人,骨干成员为30 人,总人数是没有限制的。从执行的情况看,可能需要在省电大建立“分团队”,根据各地不同的教师情况和学生情况,进行分区、分层或分问题管理。据我所知,有的团队如“离散数学”团队,已经通过虚拟的形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而实际上,目前各省电大也都建有自己的教学团队,今后可能需要团队之间进一步充分沟通、共享经验。

第三,课程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问题。目前各个课程教学团队在落实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模式以及运行机制上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采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团队协作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集体备课机制;教学内容更新机制(素材、试题);统一平台答疑机制(中央平台分区答疑);教师定期培训机制(一年两次,面对面+网络)等。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有些问题可能还是基础性的问题。

一是团队管理的制度建设。就像多数老师所言,电大系统不是英国开放大学那样的垂直管理体系,因此团队只是个“松散的联合体”,彼此之间的合作尚缺乏刚性制约。目前我们的团队合作,还是靠激励机制为主,并特别注意通过荣誉性的奖励、情感性的激发来进行激励,如为每个团队成员发放聘书,把成员参与团队工作纳入年终工作考核,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挂钩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问题是,在中央电大的各项管理制度中,目前还没有课程教学团队的正式规定。建议今后国家开放大学颁布专门的“课程教学团队管理制度”,并在“开放教育工作协议书”等相关的教学文件中,明确课程教学团队的具体任务,包括总部、分部、学院和学习中心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及团队的绩效考核制度、验收标准等。说到底,制度建设是保证团队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

二是实体课程教学团队与虚拟课程教学团队的关系。目前很多教师和研究者提到了“虚拟课程教学团队”或“虚拟团队”的概念,并在试点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如离散数学团队就基于Web2.0 的理念与技术,核心组教师在网上采取轮流值班制,通过QQ 学生群、课程论坛、预约答疑和邮件反馈等手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再如人体生理学团队有定期的QQ交流,以团队首席主持为主,核心成员在专题研讨时进行主持或参与主持。当前国家开放大学正在推进“网络教学团队”建设,将为每个学生、教师建立“网络空间”,凭借新的技术,虚拟课程教学团队的作用肯定会有更大发展。但这种线上的“虚拟团队”是否可以完全取代线下的“实体团队”?如果无法彻底取代,那么如何处理两者之间越来越微妙的关系?这都是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探讨的新命题。

三是团队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协同攻关。团队工作事关开放大学业务的全局,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配套的改革,要想“单兵突进”,必然难有大的作为。很明显,即便是课程教学团队的任务主要是聚焦于教学过程的落实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因为其中涉及问题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团队工作也必须和教学平台建设、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团队建设等密切协作,甚至必须与其他配套的学校改革,如开放大学体制机制改革、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改革等配套进行,实行联动。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团队建设能和以上改革紧密配合,协同攻关,取得更大成效。

猜你喜欢
辅导教师大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七 彩 画 廊
How to get relaxed
More developed,more near-sighted
Freedom belongs to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