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思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2013-08-15 00:49东北农业大学王吉恒杨灿顾薪宜
中国商论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间业务利率商业银行

东北农业大学 王吉恒 杨灿 顾薪宜

1 发展中间业务的背景

1.1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自1996年中国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幕自此拉开;2004年放开存款利率下限及贷款利率上限;2012年6月,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我国已具备了一定基础推进利率市场化:一方面,2010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最后一家上市的国有银行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间的市场化约束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迫使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稳健的,但偏紧缩的货币政策;除此之外,我国的协议存款、债券、外币存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利率均不受央行利率管制,都已实现了市场化,目前只有贷款下限和存款上限还没有放开,民间借贷呈现出非常明显利率市场化形势。利率市场化初期可能对银行业绩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中长期来看,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有利于商业银行寻找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式。

1.2 政策监管

2012年起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下达了这样的通知:对于利用表外业务变相增加实际贷款规模,违规放贷的行为将被严惩。这其中不仅包括杜绝利用理财、信贷资产转让、同业代付等绕过信贷规模,还包括违规从事票据业务,挪用信贷资金发放委托贷款。国家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国家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实施的各种政策管制,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1.3 CPI

我国经济形势决定了目前的通货膨胀率较高,2013年最新发布的全国1月和2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涨幅1%创近1年最高值,CPI的一路走红使得储户的资金逐渐缩水,银行的存款利率实际为负、名义利率偏低。储蓄不再成为中国居民首要的投资项目,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的投资方式渐渐走进储户的视线。随之而来,银行业吸收存款的压力显著上升,存贷利差收入备受冲击,银行存款增幅大幅下降。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势在必行。

2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势在必行

2.1 利润最大化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性质是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和终极目标的金融机构。银行想要达到利润最大化这个目标实现的途径包括: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提高收益以及降低银行吸收资金的成本。对中国商业银行来说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的形势是无法避免的,那么提高资金的收益,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必然的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将如何运用较少的资金成本和较低的费用来实现资金利润的最大化呢?这就要丰富业务种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发达国家的一些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发展迅速,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例大多在30%以上,有的超过了50%,还有70%以上,如美国的花旗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70%左右,英国的巴克莱银行达到了73%左右,中间业务的资本消耗率较低,可以为银行获得较为固定的收益并且几乎不需要承担信用风险,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已成为评价银行优秀与否的十分重要的标准。

2.2 风险防控

相对于资产负债而言,中间业务的风险较低,但有收入就存在风险。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是几乎没有影响的,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可以增大低风险业务所占比重,分散传统的存贷业务产生的风险,从而对降低银行整体风险的效果明显,所以增加中间业务也符合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的客观要求。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3 中间业务

3.1 什么是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社会经济和信用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一并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

在我国,传统意义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和较少运用资金的资产,以中间人的身份代替客户办理结算和一些委托事项,提供种类丰富的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在国外,中间业务主要是靠收取金融服务的手续费为主,因此,也被称为“服务收费业务”。

3.2 中间业务的特点

中间业务相比于传统业务而言,具有投入小、收益高、风险小、见效快、便利、灵活等诸多特点,中间业务可以调整银行的收入结构、增加收入种类,还可以提高业务服务水平、完善提升客户关系,是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1)中间业务受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小且能够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当前,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银行的主营存贷业务的盈利方式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较大,而利率市场化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却几乎没有影响,在中间业务中银行只是充当代理人或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其委托事项,以收取服务费(手续费、管理费等)、以赚取价差的方式获得收益。中间业务属于表外业务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因此,不需要上缴风险准备金,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2)中间业务中的委托代理业务可以稳定资金流动,增加银行吸收资金的渠道。委托代理顾名思义就是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银行的自有资金,通过代理客户的资金在银行内部的运转,增加了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例如代发工资、代发股票红利、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代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财政性收费等,这些由中间业务吸收来的低息存款扩大了银行的资金规模,使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增强。

(3)中间业务服务的形式多样、涉及范围广,可以满足不同种类的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持客户对银行的信赖,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间业务收入所占商业银行收入的比重逐年稳步上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可行的途径。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银行业对发展中间业务逐渐重视起来,开发出了多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中间业务品种,中间业务收入总额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有了大幅提升,并且中间业务已经作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银行业正加强对发展中间业务的关注。我国关于中间业务的实践经验略显不足,与开展中间业务较早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迈出了发展中间业务这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经济环境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要适应思维方式、体制等方面的制约,在稳步上升中寻求更大的发展。

4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4.1 发展中间业务首先从产品出发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逐步从单一化、科技含量低,向多样化、高技术转变。一是组织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高效、精干的研发团队,始终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细分客户资源,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加快创新步伐,加大投入力度,研发出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的中间业务产品,积极提供技术设备的支持,为产品创新打造较高层次的服务平台。对于传统的中间业务产品应该继续研究开放,我们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产品顾客和规模,使其在原有的客户群中得到更完善的服务,打造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二是着力发展代理类中间业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混业经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进入混业经营模式也将是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在发展基础代理商业银行业务的同时也要积极拓展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期货业务,从而扩大商业银行的代理业务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步实现混业经营。三是增强开发承诺担保类中间业务的力度。此种业务服务性较强,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间道德风险的发生率,已经渐渐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四是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包括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家庭银行等私人便利型银行业务市场。这些业务的开展不仅给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减轻了客流压力,最重要的是方便了客户及时、迅速地划转资金。五是拓展顾问类中间业务。虽然我国的一些商业银行顾问类中间业务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伴随着自由企业市场的蓬勃发展,企业需求也在进一步的提升,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需要,比如财务顾问、资产评估、投融资顾问、信用等级评定、项目评估、企业并购重组及上市包装等业务。六是衍生品业务产品种类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此项业务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通过保证金交易,可以实现风险对冲,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升收益率。商业银行应逐渐拓展金融衍生品业务市场。

4.2 定价模式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价模式,其实道理与“橘逾淮则为枳”一样。各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不同,产品策略、市场营销战略有所差异、竞争能力迥异,适合于某一家银行的定价水平,不一定适合于其它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应该充分考虑客户承受能力、市场需求、预期收益水平、同业竞争,探索合理科学的定价机制,发挥银行定价的杠杆作用,提升中间业务收入。

4.3 营销方式

商业银行每推出一项新业务,首先要通过总行发布产品的信息初步了解产品,其次对下级行的员工进行关于产品知识的培训,迅速掌握开展业务的操作流程,为中间业务产品营销打下了扎实基础。在搭配营销基础上,运用客户差别化营销战略,细分客户市场,根据客户对银行业务服务种类的需求不同将客户划分成不同客户群,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了相应的营销方案提供服务,各家商业银行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等差异,改变同质性的产品。

4.4 加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中间业务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的支持。不断为中间业务提供基础的配套设施的同时,打造一支具有高专业素质、研发能力突出的中间业务开发团队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员工队伍的人员素质也要不断的提高,大力引进知识面广、善于钻研、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具有专业性的业务大力开展的需要,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

5 宏观政策如何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服务

5.1 在监管制度上给银行松绑

中国发展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管部门在监管是否规范经营时出现了中间业务增速减慢、矫枉过正等一些问题,有关部门应在监管银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兼顾银行中间业务权力义务明晰性问题,多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监管中间业务方面的成果及经验,完善关于中间业务的立法规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监管模式,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5.2 外部政策支持有利于发展中间业务

一是政府政策,各级政府在评价某个银行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程度时,使用的主要指标是存贷规模,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转变此种评价方式,使商业银行不仅仅局限于贷款给客户带来便民的服务,种类丰富的中间业务产品可以为客户带来不一样的便利金融服务。二是规范同业竞争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稳定和谐的同业竞争秩序,使中间业务稳步地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在中间业务中商业银行充当“中介人”的身份,发展中间业务诚信体系至关重要,只有在信用环境有保障的社会生活里,中间业务才能取得长足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大对信用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5.3 发挥中间业务委员的作用

对中间业务进行动态分析和监测,健全中间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有计划、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中间业务发展;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对中间业务的发展进行集中管理,逐步形成“纵横联动、条块结合”的中间业务管理新模式。

[1] 俞睿.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

[2] 陈振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6.

[3] 明琪,等.基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选择——以淄博市为例[J].时代金融(下旬),2012(11).

[4] 陈浩文,等.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大力推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J].时代经贸,2010(5).

[5] 黄劲松.中国建设银行零售业务的战略转型思考[J].厦门大学,2008.

[6] 方晓雯.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及今后发展[J].时代金融,2011(9).

[7] 罗洪卿.银行代收付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中间业务利率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浅析中间业务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对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