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与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较研究

2013-08-15 00:51刘东菊
职教论坛 2013年22期
关键词:赛项竞赛职业院校

□刘东菊

作为引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风向标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至2012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每年举办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对竞赛获奖选手不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也在就业取向上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在大赛效应的影响下,职业教育事业有望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010年10月7日我国被世界技能组织批准加入成为第53位世界技能大赛成员国,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事业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开展技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刚刚起步,每两年一届的世界技能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宗旨是通过成员国的合作行为,在全球范围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技能和高水准的能力对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实现个人理想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办赛经验和成果,加强和改进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有效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以世界技能大赛研究内容为背景,致力于探讨世界技能大赛与国赛的异同,阐明世界技能大赛对国赛的影响力,提出国赛与世赛的对接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以使国赛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一、世界技能大赛与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异同

(一)参赛对象

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世界技能大赛的共同之处都是只有青年人才有资格参加的技能大赛。不同的是世界技能大赛不限身份,但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必须是22周岁以内的青年技术人员才有资格参加。除信息网络布线、机电一体化、制造业团队挑战赛、移动机器人以及飞机维修等团体项目,年龄可放宽至25周岁,并且规定每人终身只能参加一届世界技能大赛。作为只有在校的中高职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也没有参加比赛次数的限制。但从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始以及新颁布实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则对上述内容进行了调整,明确高职参赛选手年龄为25周岁以下。中职参赛选手年龄为21周岁(当年)以下,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参加中职组比赛,四、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还规定,获得该项目第一名的选手,不得再次参加此项目的比赛。

(二)竞赛项目

世界技能大赛依据职业的发展情况设置竞赛项目,且体现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世界技能大赛设置有高端科技项目,包括飞机维护、机电一体化、模具制作等,还设置了新兴职业项目,如移动机器人、网络系统管理、企业IT软件解决方案、网站设计等,并兼顾传统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如印刷、焊接、汽车喷漆、砌砖、木工、插花、烹饪、美容美发、护理等[1]。2009年开始,世界技能组织将大赛比赛项目划分为六大领域,即运输和物流、建筑工程学、制造业(及工程学)技术、资讯和通信技术、创意和时尚、社会和个人服务等,竞赛项目40余个。

世界技能大赛的一些比赛项目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发生变化。如“材料绿色化”导致铅管工比赛的终结,在2009年加拿大举办的第40届世界技能大赛上,铅管工项目被取消。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2013年德国莱比锡大赛上,将增加塑料膜工程项目。因为“塑料包装及其产品在市场上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并且各行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1]。还有的项目随技能精细化开发进行了转型升级,如2009年世界技能组织将技能比赛项目分为6大类后,建筑类和艺术类自成一派,石雕技能项目便具体化为建筑石雕。2013年德国莱比锡大赛上,建筑石雕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世界技能大赛还设置大赛举办国的特色化项目,日本的移动机器人技术代表了世界最高技术水平。2007年在日本静冈举行的第39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代表主场优势的移动机器人项目被纳入比赛项目,之后便成为每届大赛的热点赛项,“不仅使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在世界上得到推广,也体现了全球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走向”[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按中高职学生组进行分开竞赛。项目设置都是围绕“职业学校设置的教学专业以及课程”、“社会、企业生产实际中现有的行业、职业或岗位技能”,并随着专业与行业交叉融合而增加项目设置。与世界技能大赛相比,我国大赛也表现为依据产业发展最新动态设计赛项,例如,市场上新推出的3G技术,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做的3G基站建设工作,为3G业务的发展,职业院校就要提供一线的技术人才,为此2010年大赛设计了“3G基站建设维护与数据网组建”比赛项目。同时我们还紧贴生产实际设置赛项,例如2010年高职组的“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和维修”赛项,就是依据企业实际构建“真实”工程环境,按实际的工作要求让学生进行“生产作业”,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此外,国赛还依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市场化要求设计赛项。例如,“产品造型设计及快速成型”是当前工业化推进中领先的应用技术,具备该项技术的设备和掌握这项技术的人才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关键。为此,企业需要对传统产品进行换代升级,此赛项的设置适时推动了高职专业改革的深化,提升了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2]。2012年大赛又增设了新型紧缺产业发展需要的项目,包括新能源(中职)、水环境监测与治理、煤矿安全生产专业技能、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园林景观设计等,同时兼顾烹饪(高职)、手工制茶、中药传统技能等体现我国传统技艺的项目。这些赛项适应了产业发展需要,也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

自2008年开始,中职学生组专业门类由7个,发展到2012年的16个(信息技术、制造、医药卫生、资源环境、物流、土建、石化、轻纺食品、农业、能源、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电子技术、测绘勘探、财经、外语),比赛项目也由19个增加到60个;高职学生组专业门类由3类4个比赛项目增加到18个专业大类(与中职16个项目相同外,还包括物联网、商贸)36个比赛项目。

中国大赛与世赛项目设置比较,我们的项目设置多,2013年全国大赛上达到100个,2013年的第42届世赛上达到46个,但我们的项目类别划分不如世赛明确。为此,我国大赛三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均应根据比赛的内容或核心技术技能确定赛项名称,不以工种名称直接命名赛项”,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及时调整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和标准”,“以已有赛项为主体,整合同类赛项”,“研究世界技能大赛要求,提升赛项质量。使比赛项目不断成熟,成为连接和传递产业需求和院校教学的纽带”。

(三)竞赛项目评估标准

世界技能大赛对竞赛项目制定有评估程序,该程序是依据事先在技能说明中所制定的评估标准确定的。比赛项目有技术评分标准,每项评分标准下注明评分细则。评估结果在比赛信息系统(CIS)中有记录。未经技术委员会的允许此评估标准不能改变。大赛项目设置的评分标准包括主观分与客观分两部分。针对客观评分,委任3位项目技术专家按评估标准的各个方面来为比赛项目结果打分。对于主观评分,主要由5位专家进行评估打分,且评分不能有超过4分的差异,达到以上标准还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评分范围在1~10分之间,无论主观或客观评分都保留两位小数。为确保得分的正确性,必须加入5项任选技能的评分结果,在另一台电脑上,用质量审核员/评分体系顾问所制定的软件进行核算。评分中既要评定主观分又要评定客观分时,评定主观分应在评定客观分之前进行。专家对选手的每项技能是在百分制下打分。为了便于比较,以500分制计算出所有参赛者的平均分。大赛对奖项的设置是金、银、铜牌,奖牌由世界技能大赛授权的主办方颁发。如果两位选手的得分在500分的基础上相差不到2分,会被授予并列奖牌;对没有获得奖牌的500分以上的选手可以获得优秀奖,获得最高分的选手获得艾伯特维达奖,未获得任何奖项的参赛选手将获得大赛颁发的参与奖[3]。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竞赛项目评估标准为百分制,各竞赛项目制定技术规范和评分细则。与世赛相比,我们的评分系统没有明确的主观分和客观分之分,赛项成绩评定工作由赛项裁判组负责。以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公布的高职组数控机床竞赛项目为例,本次竞赛分为现场裁判得分及竞赛选手答题试卷得分,在各环节的比赛中,裁判详细记录竞赛现场的选手答题,如故障排除情况、选手电气连接的状态、机床几何精度测量的方法、方式及测量结果。赛项裁判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根据裁判的现场记录及选手的答题试卷,通过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按总评分得分高低,确定参赛队奖项归属,各赛项比赛成绩评定标准基本为上述情况。参赛选手奖励以参赛队总数为基数 (个人赛项目以赛项参赛总人数为基数),分设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10%、20%、30%(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一等奖参赛队(个人赛参赛选手)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书。全国大赛获奖名次与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挂钩的,所授证书应反映全国大赛水平,一等奖选手所获职业资格证书原则上应高于高级工证书等级。

与世赛相比,国赛对比赛的评价标准主观性评价多于客观评价,尽管一再强调要坚持公平、公正的道德准则下做出客观的评价,但仍然缺乏世赛那样的客观评价手段和主观评价方式,这对维护大赛的公平和公信力影响作用甚大。

二、世界技能大赛对国赛的影响力

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影响作用已初步显现。

(一)开放办赛的理念得到确立

为了提高媒体对技能大赛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世界技能组织于2007年提出了一个MTC实验项目计划,并邀请澳大利亚选手Ben Lrwin来参与推广这项工作,以此提高在日本静冈举办世界技能大赛的受关注程度。在媒体的深度参与和报道下,在日本静冈举办的第39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人数达到20万人次。201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开放性更强,“所有比赛区域周围只设一个半人高的围栏,比赛选手的每一个动作均一览无余。每个竞赛入口处通过文字、图像、视频播放环节展示赛项内容,帮助参观者了解全部比赛。赛程同步对外开放,供各国代表、游客和当地市民、学生现场参观。大赛现场设有互动区,感兴趣的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大赛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来自英国各地的大量中小学生涌入比赛现场,大赛组织方专门为他们设置了体验区域,不少青少年都投入其中,如看着木工比赛选手制作家具,自己也动手抄起锯和刨学做一个小小木箱”[4]。参观人数达到25万人次。

世界技能组织开放办赛的理念,主要是为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亲临大赛现场,去感受和领略世界优秀青年技能人才的竞技水平与才华,并通过大赛主办方设计的“试一试”项目,让来观赛的青少年学生“在亲自体验各种职业技能之后,能够对职业教育有更多的兴趣,认识到未来不只上大学这一条路”。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体现出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开放办赛的理念。2012年举办的第5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全国11个赛区举办了18大类96项比赛,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的市民和学生参加。大赛还邀请了500多位国际友人参与,成为探索大赛国际化发展新思路。正是从本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始,“大多数比赛都允许观众在不影响选手发挥的前提下现场观摩,并设置了具有行业特色的现场体验空间。11个赛区的组委会均组织了本地区初、高中学生到赛场参观,使学生、家长、社会、国际友人能够直接参观比赛现场,感受技术发展和职业教育带给我们的进步和改变”[5]。

(二)学习和借鉴世赛成功经验成为国赛发展的着力点

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成功的办赛经验,以服务于我国竞赛制度建设,已成为我国举办国赛的必然趋势。

为切实抓好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和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工作,人社部将2012年竞赛工作的指导思想调整为,以“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提升国内竞赛质量”为主题,进一步完善现行职业技能竞赛制度,提升竞赛技术标准,调整竞赛工作规则,逐步形成国内竞赛与世界技能大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将每年度举行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系列活动”更名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暨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保留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一类、二类竞赛,按原办法由各行业部门举办,继续执行原奖励政策。当年由人社部牵头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分别改名为“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并作为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选手选拔的主要赛事。其他10个拟参赛项目的集训选手选拔主要依靠部分国家级一类、二类赛事主办部门组织实施,其竞赛名称后加冠 “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以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竞赛规则、评分要求等为参照,根据选拔赛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其他竞赛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做法,在技术规则和组织形式上逐步向国际竞赛靠拢[6]。

(三)2012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次融入国际元素

所谓国际元素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外国机构代表的现场观摩或参观”;其二是“外国选手与我国学生之间的友谊赛”。我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导向,必然反映出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社会推广方式的影响。世界技能大赛成熟的竞赛制度,有效的办赛方式以及竞赛理念,都成为我国职业院校完善竞赛机制所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在2013年2月颁布实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中,在“提升赛项水平”上体现借鉴世赛经验上的变化。具体为:根据比赛的内容或核心技术技能确定赛项名称,而不以工种直接命名赛项;以岗位或目标任务要求的技术技能综合(组合)运用水平、比赛任务完成指令以及选手素质水平为评判依据,设计比赛的形式、内容和设置奖项;将理论素养水平测试融入比赛,以理实一体的方式体现职业岗位对选手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充分发挥赛项专家组的作用,根据相应产业主题岗位的核心要求,结合产业发展最新趋势研判,不断调整完善比赛内容、评判标准和组织方式。研究世界技能大赛要求:提升赛项质量,继续推进开放办赛;组织各界人士有序参观;创造条件,实现比赛的网络直播或录播;倡导赛项组织国(境)外职教人士(包括学生)观摩和参加比赛等。

三、国赛与世赛的对接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将成为国赛选拔技能型人才的取向

“世界技能竞赛的命题原则是来源于生产实践,高于生产实践,对选手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还要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7]。大赛对每个职业内容的设置呈现出综合任务型特点,选手必须能够完成综合任务,而不是单一岗位操作者,是能解决多方面技术问题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置越来越紧贴国家产业、行业发展需要,不仅设置了反映新兴产业的比赛项目,也“涵盖了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国家调整振兴行业”。“这十大产业囊括全国80%的工业增加值,占中国GDP比重超过3成,是实打实的国家支柱产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生计”[8]。基于赛项设置均以企业或行业为主导,企业或行业实质性参与赛项设计、组织和实施,且“多个赛项的主导企业是世界技能大赛的主要参与和支持单位,赛项设计融入国际标准,体现国际化理念”,因此,竞赛内容必然反映出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素质的要求。如2011年的国赛上,高职组新设置了“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内容涉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设计、计算机调控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能源动力等专业技术领域。尽管这是一个团队合作项目,但对选手来说必须具备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完成技术岗位的任务。所以,2011年组织的“企业家观摩团”在观摩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纷纷出手,直接挑选选手。来自中国北车天津机车车辆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助理表示:“机电数控车工项目的选手们不但能操纵数控机床,还可以进行工艺编程,在我们单位这需要两个不同组的人才能完成的呀”[8],充分说明企业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新颁布实施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杜绝以单一技能作为比赛内容的奖项设置和赛项设置”。世界技能基金会在2011伦敦世界技能大赛期间所做的 “职业精英培养研究计划”国际项目的研究报告中提到:“在当前全球化、愈来愈依赖技术的经济背景下,人们的工作方式及其组织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也愈来愈高的对高层次的认知和情感能力的需要,这些变化的需要正对职业技能的学习模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技能培训不再只是让工人能够操作和监控机器,他们需要有发展高层次认知技能的机会,包括解决问题、决策和团队合作等,必须能够将他们的所学从一个工作岗位转移到另一新的工作岗位。这就意味着,21世纪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需要给学习者提供机会,去参与和解决工作中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上述内容表明,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世界格局下,复合型人才素质将成为现代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和内容紧扣产业发展趋势,并且行业企业专家广泛参与,使得竞赛内容真正体现了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鲁昕副部长强调,“职业教育必须研究经济发展规律,为产业结构和调整服务”。教育部职教司司长葛道凯也提出,“我们一直强调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定要把行业推到前台,充分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因此,职业院校要做的就是让专业围着产业转,通过技能大赛引领全国职业院校为国家产业升级服务,形成产教对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随着大赛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企业合作计划》将进一步体现合作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复合型人才素质必然在大赛的引领下,成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亦会成为国赛选拔技能型人才的取向。

(二)制定参加各级竞赛的普惠制度

世界技能组织对青年技术人才参赛年龄的限定,是基于让成员国有更多的青年技术人员有机会,在国际技能竞技舞台上进行技术切磋与交流。同时,明确限定每个人一生只能参加一次大赛,并不等于没有再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机会,而是可以以其他角色或方式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如成员国教练员的身份,或世界技能大赛技术专家的身份等。在世界技能大赛强国如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一般会成为下一届参赛选手的指导教练。

我国的竞赛原则是通过“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方式,让广大职业院校的在校生参与到国家大赛中来。2012年是我国举办国赛以来,参赛人数最多,举办规模最大的一次。然而上万个参赛选手,与中、高等职业学校总数近3000万的在校生数相比较,竞争显得更加惨烈。但事实上,真正参与技能竞赛中来的人数,每个学校就那么几个人。还有的学校因为条件差,没有参与大赛的能力。职业技能大赛搞得再热火朝天,但距离中、高职学生实际生活太远,则会无助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制定和完善职业院校在校生人人参加国赛的具体政策就非常有必要。

为此,笔者建议:第一,借鉴世赛经验,限定学生参加大赛的次数,避免竞赛的名次效应。有的学校为了在大赛中拿名次,从新入学的学生中挑选竞赛选手,进行连续不断的技能训练和竞赛,使得其他学生失去参与竞赛的机会,影响了大多数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应制定学校对学生参与大赛的竞赛机制,每年都给在校生提供参与选拔赛的机会,平时让学生自选技能辅导课。为此,学校要为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多提供训练场地,或联系到企业学习的机会等,形成在校生随时报名都有一次公平参与竞赛选拔的机会。依此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热爱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全神贯注地致力于技能学习的过程中。第二,完善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拔机制。不仅是学生,也要建立和调动教师参与各级指导竞赛活动和提升技能水平的机会。据了解,有的学校为了能在竞赛中拿名次,专门指定教师长期承担指导学生竞赛工作,使得其他有兴趣想参与这项工作的教师没有机会。自己培养的技术水平好的学生被学校指定参赛,却由竞赛教师去训练,造成教师教学的抵触情绪。所以,制定学校教师广泛参与指导参赛学生的教育机制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教师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更有助于促进教师群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既有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也更有利于学生竞赛水平的提升。

(三)让国赛切实带动并促进职业教育的变革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办赛开始就积极发挥着行业企业的主导作用,行业企业实质性的参与着赛项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行业企业根据产业需求设计赛项,为各比赛提供专家、裁判、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设备,还为大赛提供赞助,并到现场招聘优秀选手等,使大赛形成了“由行业牵头、企业参与、教育部门配合的工作态势”。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各级竞赛,既提升了竞赛的水准和质量,即通过竞赛,“把现代企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及新的工艺方法,包括当今技术发展的趋势展示给了广大师生,让他们直接接触企业真实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和作业要求”;也依此将比赛内容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促使职业院校能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促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深入发展,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很多职业院校把赛项作为嵌入课程或工作案例纳入了学校的教学过程,并结合教学问题,将赛项涉及的问题变成了生成课程”。“例如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大赛的要求,大胆进行了教学方式改革,把大赛内容纳入正常教学,以赛项相关问题为中心,组建学生技能学习社团实行制教学。从一年级开始选拔徒弟,并通过大徒弟带小徒弟的方式,形成技能实训梯队。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师生的自我完善,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9]。不仅如此,大赛赛项选择与设计,还“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引领作用,推动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如“2011年新增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是有争议的。当时1200多所高职院校中,开办新能源专业的院校寥寥无几,承办方担心无人参赛。而2012年,据不完全统计,开出相关专业的院校翻了一番,还有一些院校在筹备开设”[9]。

2012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场上,来自参赛的中高职学校领导都表示,国赛对学校的作用不再是获得名次上的竞争,而是通过大赛,让他们了解了企业是以什么标准和内容去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只有明确了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开设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实际的课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才能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掌握各种关键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很多参赛队的指导教师也深受启发,职业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企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真实工作情境或任务为载体,分组教学,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伴随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然要走向国际化。尽管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经过几次的比赛,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正处于完善中,但与世界技能大赛相比,我们国赛还有待完善的方面很多。例如,在竞赛项目的评估标准上,我们应积极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标准,增加客观的评价标准,减少主观评分。与国内大赛重视技术难度相比,世界技能大赛考察内容更加重视质量和精确度。“以数控项目为例,41届世赛中中国获得第8名,排在前三名的为日本、韩国、泰国选手,得分为97、96、95。这意味着4个工作件上总共有120多个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粗糙度的要求中,他们只丢2-3个尺寸要求,可以看出他们平时训练的准确率应该接近100%,而我国选手只能达到90%左右,在完成质量上存在明显差距”[10]。因此,我国大赛应“在竞赛项目上注意把握好难度,重点要强调竞赛作品的质量和高度,引导学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产品的加工、每一项任务的完成”。引导学校深化“做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并将竞赛成果转化为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技术标准,促进产业生产力提高,促进人才成长。

[1]洪淼,史旦旦.世界技能大赛概述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2.10(上):31~34.

[2]孟志咸.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若干问题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04):3~9.

[3]WSI OD03 Competition Rules V5.1 EN,28-29[EB/OL].http://www.worldskills.org/index.php?option=com-content task=viewid=2578Itemid=424.

[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装备专业委员会数控专业团组.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中国还要做些什么[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66~71.

[5]车明朝.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会暨2013年大赛工作研讨会在津召开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4):14~19.

[6]刘丹.加快推进职业技术竞赛制度改革和完善[EB/OL].http://www.chinajob.gov.cn/Training skill Accrenitation/content/2012-05/03/content-709129.htm.

[7]陈远芝.更新办学理念强化职业素质[J].中国培训,2012(03):44~45.

[8]从技能大赛看职教革命性变革[J].教育与职业,2011(07):22~27.

[9]李术蕊.引航职教改革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2):71-82.

[10]车明朝.行业企业参与大赛 产教结合贯穿全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2):59-70.

猜你喜欢
赛项竞赛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在我校成功举办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荣获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团体一等奖
河南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圆满落幕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