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黄道俊
首先,从生源情况分析。农村职校的学生大都数来自农村家庭,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少年”、“单亲少年”、和所谓的“差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非公平的义务教育,给他们内心世界烙着挥之不去的阴影。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独立自主意识较强,要合理的引导他们改变过去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等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多方面给予学生“关心、爱心和信心”,鼓励学生多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这样有利于建立健全高效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其次,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分析。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健全自主管理新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目前企业需要的既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且又能独挡一面的技能型人才。
再次,从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分析。现在的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喜欢展示自我。一旦充分让他们真正参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对于建立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班级自主管理策略,是指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和班级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自主选择、自主决策、不断创造的能力,期望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勇于承担责任。班主任个人的理念策略也不能代替学生整体的理念。班主任提出班级管理理念之后,应清晰明确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并理解,并转化为自已的目标行为。班集体的第个成员都要明确班级目标的要求,把班级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以此来规范自已的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班级的“自主管理”策略。
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过多的监管和控制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加剧他们的依赖性。首先学生是人,是一群焕发生命活力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供人使用的工具。学生是独立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要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既给学生以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条件,又给学生在规范行为上的适当引导。因此,班主任要树立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对学生的最大尊重就是下放权力,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很多教师对学生是不信任的,学生很少有自己的时间,这样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永远是培养不出来的。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去表现自己的特长和发展良好的个性。中职生有较强的个性和自我表现欲,活泼好动,教师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充分尊重他们的合理想法,相信他们并且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把事情办好,敢于创新处理班级中的一些大事,这样他们才会有接受锻炼和不断发展的空间。
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机制是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保障。班级自主管理机制包括信任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
1.信任机制。信任是心灵沟通的桥梁。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具有交往、合作能力,具备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一旦决定让学生来完成任务,就不能事无巨细地加以过问。在信任的氛围中,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自尊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就没有学生的自主发展。
2.激励机制。实现班级学生自主管理需要构建一系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积极的行为。通过激励机制,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观念会逐渐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锻炼,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班级激励机制是的要方法有:需要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竞争激励,评价激励等。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其积极性。另外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把班级共同目标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目标。通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集体活动等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3.评价机制。在班级自主管理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使学生养成善于剖析自己的习惯。可通过写日记、总结、班会发言等形式进行。要让学生坚持写自我总结。同时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坚持自评、组评、班评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矫正自评的偏差,做出客观的评价,促进自我认识的成熟。
4.保障机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保障。首先,班主任及其管理者应该在与学生对话、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和修改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在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受到教育。其次,班级自主管理制度,要确保学生校内生活规范化,还要体现自主管理,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再次,班级管理制度要合法化、合理化和人性化。
开展各种内容丰富的班集体活动,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班集体活动中,存在着教师控制、学生参与不足的现象。学生必须在亲身的参与者中才能形成对事物的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也必须在亲身的参与中才进行真正的自我管理。充分给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的权利,让他们自已选择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觉到自身的能动性,体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班集体活动,使每人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不是独自的发展,是在与他人、与集体的互动中的共同发展;在得到他人、集体的支持帮助的同时,也把自己奉献给他人、集体;在发展自己的主动性的同时,也与他人形成合力,发展集体的自主性。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构建自主性的班级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生自主管理的文化环境,让班级全体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提高个人自主性的同时,提高班级集体管理的自主性。为此班主任努力要营造一种自主管理的文化氛围。班级实施自主管理,主要应从几个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从而营造出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氛围。
1.变革班级制度文化。体现处自主性班级文化制度,为学生自我发展,自主性强的班级规范,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规范。能够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的个性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2.变革班级物质环境。教室、实训室和各种操作室都应该布置美观大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要发动学生动手来美化自己的教室、宿舍和实训室,让它体现职业教育中只有技术才是硬道理的文化信息。
3.变革班级精神文化。要树立正确的引导,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正能量,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精神状态和风貌,良好的班风学风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引导。由于农村职校的学生自身知识、思想德育、个人行为习惯、文化感知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有限,常常不能理解班级文化所倡导的核心内容。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班级文化。
在农村职业学校的日常德育工作中,班级管理工作是首位,而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是由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决定的,过时的、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因而要用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不断的充实和提升班级管理的内涵。“自主管理”策略模式是农村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新探索、新思路,要充分地发挥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有品德、有文化、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1]史湘琳.自控型班级管理及建设[J].江西教育科研,2009(12).
[2]马保国.构建班级管理激励机制[J].天津教育,2010.
[3]李伟涛.学生管理制度也是一门课程[J].中小学管理,2009(3).
[4]白芸.“多元智能”视野中的班级文化探索与建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5).
[5]孙学策.德育需知[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
[6]陈钊华,邹节华.学会感恩——让生命充满爱[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