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斌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6)
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学习任何东西时,要想提高其学习效率,就必须从学生的认知风格下手,因此,计算机教学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有关认知风格研究中,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是国内外学者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个课题。比如在垂直视知觉方面,威特·金的一系列研究发现:有些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更倾向于利用自我经验作为认知参照,哪怕再鲜活、再强烈的外界刺激也不能改变他们的认知参照,始终保持对空间方位判断的正确性,学术界把这种认知风格称为场独立型,当然,也有一些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多以外界事物作为自己认知参照,因而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对空间方位判断很容易出错,这就是场依存型。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多在7-13周岁之间,其认知风格已现雏型,但可塑性大。认知风格上的差别是他们在计算机学习中最鲜明的个性特征。为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保证计算机课程与小学生的认知风格的适切性,充分考察他们的认知风格是相当必要的。针对小学生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设计计算机课程教学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目标与任务的设计应照顾到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
小学生在学习素养方面虽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但也存在因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教育背景、认知风格等原因导致的学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的是他们的认知风格因素,一般来说,场独立型学生的内在动机占主导,因而对学习资源本身感兴趣,这就为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设置探索性学习任务提供绝好的理论支持。据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多设置跳跃式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以粗放为主,这样可以留出探索的余地为其拓展思维空间。与之相反,场依存的学生需要较明确的学习目标来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每个学习目标与任务必须精细,学习步骤间隔的跨度不宜过大。
2.学习目标的呈现方式应切合小学生认知风格
研究表明,场依存型的人更青睐于计算机课程学习目标中富有人情味,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对简洁明快的计算机课程学习目标更为关注。频率较高又遵循知识的逻辑呈现学习目标能有效地帮助场依存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对场独立型的学习则应该以简洁、开放方式呈现学习目标,这样做能让学生体验探索学习成就感。
教学设计的重心就是研究学习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与呈现方式。采用什么样的呈现方式才不至于肢解学习内容完整性,又能让学生顺利接收知识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这一问题是每个教学设计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对学生的思维模式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对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表明:场依存型的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从一般到特殊”,而场独立型的学生的思维模式刚好相反,是“从特殊到一般”,如果我们在计算机课程设计时利用了这一规律,一定会事半功倍。因此,计算机课程学习内容设计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知识是通过逻辑关系才得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用这些知识时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合力。为了不让学生学到一堆零散的知识,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时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场依存型的学生如果对某一学习内容缺乏清晰表象,就会感到困难,如果计算机学习系统不能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学习线索,他们对概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学习中通常偏好对学习内容进行逐一提炼,明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这不仅有利于记忆还有利于综合运用。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学习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学习内容间的内在逻辑进行改造,使之成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知识节点。这就启示我们在计算机课程设计时应为场依存型学生提供系统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场独立型的学生则不能框死他们在提炼知识结构方式的优势,提供给他们的课程内容结构要相对松散,这样有助于激发这类学生自主获取课程资源。
2.概念图的使用
概念图(cencept map)是一种以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其理论基础是Ausubel的学习理论。一般来说,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伴有知识构建过程。概念图在有意义学习中的魅力体现在它能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以整体方式呈现,作为一种学习技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重要是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属领域的理解。这种技术在学生建构自己的“认知地图”时发挥着无法替代导航作用。
3.先行组织者的运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第一篇证明先行组织者促进意义学习效果的实验报告中将先行组织者定义为在正式学习之前,以适当方式介绍的关于学习主题内容的前导性材料,这个前导性材料的抽象性、一般性和包容性都高于正式学习材料。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对这一理论进行验证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关于作文能力图式同化训练法研究中所用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比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具有更为广义性,迄今已经作为一种训练特殊能力的一般性技术。对场依存型的学生应提供说明性的先行组织者,这样能让他们快速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而对于场独立型的学生,说明型的先行组织者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这主要是因为这类学生喜欢自己重建所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4.学习内容的呈现
学习内容呈现方式有文本、视(音)频呈现、还有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络呈现等。研究表明,学习内容性质不同,呈现的方式也应不同。一般认为,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内容,无论是对场独立型的学生,还是对场依存型的学生都喜欢课堂教学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而对文本或是视频呈现方式,他们之间差别不大。计算机课程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能丰富学习资源的形式,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之后。正是由于这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我们的学习革命提供武器,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大量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视频可以是课堂教学复制,也可以是学习内容涉及的场景的模拟,它既能讲清知识内在结构,也能携带学法指导方面的内容。
众所周知,认知风格与人的思维模式密切相关,思维的高效取决于思维情境与问题解决的适切性。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设学习情境。由于小学生在认知风格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就要有针对性。为场依存型学生提供具有社会特征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协作沟通的需要,场独立型的学生则需要提供能让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和所需的资源。在计算机课程学习环境建构中有三个问题需认真考虑。
1.计算机环境的结构
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在学习中,学生应用的导航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内容间的连接,还可以让学生迅速准确地从网站中猎取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导航工具、超媒体浏览图、资源列表形式为场依存学生呈现结构化的计算机环境,帮助其形成有关学习内容的精准认知结构,相反,场独立型学生则应给其留出余地自主地开发自己的结构。
2.对学生的控制量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中,对学生的控制量是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尽管学术界对学生控制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人们已经在教学设计实践中或多或少地运用学生控制。持赞成学生控制的研究者认为:学生如果能够控制超媒体环境中的导航,那么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增加;学生控制的量的多少与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知识储备多少密切相关。从认知风格视角来看,场依存型的学生的控制量的大小取决于他们的先前技能和知识状态,他们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利用过程控制可以让其获取更多更好的表现机会,而场独立型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拥有对学习的控制权,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时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学习控制权。
3.学程中的指导与反馈
场独立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利用分析的知觉方式,依赖内部线索来抓住问题解决的关键。而场依存型的学生在学习中则需要老师或是同学们的帮助,看待问题是整体而笼统的。因此,应为场依存型的学生提供详尽的说明和系统化的指导,对场独立型的学生来说,过于详细说明和系统化的指导反而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他们更喜欢独立去探索,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只需提供给他们粗略的说明就行。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要想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策略设计就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而非独木桥。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策略或是教学策略组合。
[1]刘学丰.刍议认知风格与英语听力教学设计[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4):58-61.
[2]R·赖丁,S·雷纳.认识风格与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和行为中的风格差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2.
[3]黄旭光.英语教学设计与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研究[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158-160.
[4]高鹏凤,周青.认知风格与教学设计的多样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