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智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
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空前发展、数码特效的频繁应用,以及电影电视进入网络时代,数码影像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服务业、教育业、传媒业、娱乐业等众多行业。数码影像技术包含对动画、影像元素的综合处理,是一个兼有艺术、电脑技术、影像技术特点的增值型的服务行业,就业方向涵盖电视台、数字影视制作公司、动画公司、移动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以及其它各影视制作机构等领域,可从事数字动画、数字特效、影视片头、宣传片以及广告的策划、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全国 2000家电视台、5000家影视制作公司和近万家网站都急需大量影视制作人员;教育行业、广告业、会议与教学演示、以及各种商业展示活动对数码影像及三维特效制作的需求不可等闲视之;而影楼、婚庆公司等需要的摄影摄像、后期制作人才更是需求惊人;并且随着户外、公交、地铁、楼宇以及 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不断涌入,让原本人才紧缺的影视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我校在2009年将图形图像专业与图文信息专业整合后,确定了高职数码影像制作人才培养规格,即知晓相关艺术设计的素描、色彩画、三大构成等基本造型手段,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有较高的审美能力;熟悉多媒体设计公司运作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二维及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平面设计软件、多媒体制作软件等,能进行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处理、编辑制作,顺利完成网页设计、平面设计、视频编辑合成等工作;能密切关注、跟踪数码设计领域的发展动态,熟悉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规范相关设计与创作。同时通过企业专家访谈调研、工作任务分析、专兼职教师研讨、课题研究等方式,丰富并逐步完善了数码影像制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数码影像制作人才培养方案可采用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课程的排列顺序,应以个人职业成长作为参照;课程中项目的排列顺序,也应遵循个人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成长规律。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着力开发核心课程。如第一学年《数字图像处理》、第二学年《三维动画制作》及《数字视频制作》、第三学年《高级动画与特效制作》课程。其中《数字图像处理》以PhotoShop为学习软件,通过难度低的广告设计和制作流程,学习图像处理技术,学习平面布局和色彩配置的基本应用,初步实践客户沟通和团队合作,初步锻炼项目表达能力。《三维动画制作》学习以 3DMAX为例的静态与动态的三维立体设计操作,初步实践制作立体片头和锻炼客户沟通、团队合作和项目表达能力。《数字视频制作》以Premiere、After Effects为学习软件,学习非线性编辑及影视后期制作技术,进一步巩固熟练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音频处理及数字影像制作技术,进一步加强客户沟通、团队合作和项目表达能力。《高级动画与特效制作》既是相对独立一门课程,同时又是先前三门课程主要技术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学习影视栏目包装的技巧,强调和突出培养学生动画的整体控制能力及艺术创造力。
该课程体系中各门专业课程均采用项目教学。课程教学项目的选择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工作岗位需要和行业企业要求,将行业与专业紧密结合,选取企业中实际工作典型案例作为教学项目的原型,化繁、杂项目成多个子项目,再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先后次序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理,从教学角度对这些项目进行筛选和修改。课程的内容组织不再按传统章节进行划分,而是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原有教学内容重新安排、整合成为典型项目,并在难度上层层递进。
如在《数字视频制作》课程设计中,打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横向划分,依托武汉市广苑影视制作公司制作的《武汉百年建筑》系列记录片,将教学内容纵向组织,设计了民众乐园发展简介、民众乐园建筑特点、武汉百年建筑展示、史学人物访问、宣传片花制作、电视片头制作等典型项目。这些教学项目保留了实际项目的真实性,有着清晰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成果展示,具有真实的市场价值,同时适应教学需要。其前后顺序按照实际工作岗位中提高和发展的次序进行,依次对应初级影视节目编辑、熟练影视节目编辑、专业影视节目编导能力目标。如果说第一个项目设计小而精,包含传统各章节的一些基本知识技能,完成这个项目就能对影视编辑软件制作有个总体概念和基本思路,学生能感到很快掌握了这个软件。但以后的项目则都是在前一个项目基础上,对知识技能的层层深化、巩固和加强。越后面的项目,所包含的知识技能点越多,面越广,同时又在一次次巩固以前的内容。随着项目难度增大,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每次都会有新的提高。通过这些项目逐个实施,学生将学习到熟练的数码影像的制作技能;并且在每个项目结束时还设有项目总结,学生将收获到高于软件操作本身的影视美学、采编等理论知识;通过项目具体实施环节,学生的客户服务、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职业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数码影像技术人才是复合型人才,除了要求从业者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之外,更应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独特的个人创意。数码影像技术的教育应与文化、艺术融合。正如厉无畏先生在其著作《创意产业导论》所说:“在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上突破前人模式的独创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创意人才必备的首要素质”。“创意型”数码影像制作人才要求相关人员既要具有人文艺术修养,又要能够运用最新的数字制作技术手段。
笔者曾于2012年到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媒体学院学习培训,了解了NCCA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NCCA:英国国家计算机动画中心the National Centre for Computer Animation简称,于1989年经英国政府审核批准在伯恩茅斯大学媒体学院建立)。该学院在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和程序性设计上,始终坚持重艺强技,艺技并举,融教、学、做为一体。其以建构在理论指导下的教育项目(非商业项目)来实施专业教学,并将艺术和人文教育有机地贯穿到专业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艺技并重,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凭借其在影视与动画制作领域的杰出成就,有超过50名在校任教老师和毕业生参与了电影《阿凡达》的制作,曾荣获女王周年奖。
本着技术是创作的基础,艺术是技术的张扬的原则,高职数码影像制作人才培养应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除了开设相应的视觉传达等侧重艺术的课程外,专业课程承载的理论知识内容应融解在各个不同项目中,在课程结束时通过项目总结加以归纳。同时项目训练中注重能力创新。如在一些专业主干课程(如3D、AE、PREMIERE等)结束后,设定一些综合制作类与联合作业类项目,以项目本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完成特定主题的影视作品,包括MV作品、影视广告和艺术短片等。作品完成后在课堂上演示,采用自评、他评、师评和行业评的四种评价方式,以加强客户服务、项目管理、自学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课余还应多开展优秀影片赏析活动,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相关专业活动和作品大赛。如我校图形图像专业数码影像制作方向的学生组成了3个团队,参与了本学院系列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并摄制了《新闻广场》、《七剑下天山——第三届“厚薄杯”校园团队赛》、《安全警世录》、《青春梦 我的梦》等专题片,《坚实的脚步 闪光的足迹》还获得市教工委基层党建DV大赛三等奖。这些专业实践活动和作品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原创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创新能力和制片能力,使学生在进入实际工作岗位之后,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从电视节目编辑技术人员成长为电视编导人才的发展空间。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早在2008年,本专业就建立了一个虚拟三维演播室及三个后期制作及特效制作实训室,并不断更新硬件,打造与行业接轨的教学环境。还与市开放大学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武汉市广苑影视制作公司、武汉红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学生实训基地,为我校数码影像制作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先后参与完成了多门校级精品课程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非统设课程《影视特技与后期合成》、国家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软件建模》等教学视频的录制和基层党建DV专题片、企业宣传片、微电影、婚庆片头等制作。
通过社会服务,既是对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使教师主动了解企业、行业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并总结提炼教学案例以更新教学内容,进而促进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时通过社会服务,带领学生参与,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机会,真实体验企业的运行氛围,切身感受客户的需求反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数码影像产业也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高职数码影像制作人才的培养应在遵循基本规律以外,培养环节要具有实践性、培养过程要具有行业参与性,课程内容注重创新潜质的挖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