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平乡绅”到“爱国斗士”:影片《爱国者》中本杰明?马丁思想的两次重要转变

2013-08-15 00:43万书霞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本杰明奥利爱国者

包 威,万书霞

(淮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223300)

影片《爱国者》是由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史诗性影片。导演罗兰德·艾默里克(Roland Emmerich)的代 表 性 作 品 有 影 片 《2012》、《后 天 》(DayAfter Tomorrow)、《哥 斯 拉 》 (Godzilla)、 《独 立 日 》(IndependenceDay)等;编剧罗伯特·罗达特(Robert Rodat),亦是《拯救大兵瑞恩》(SavingPrivateRyan)的编剧;主演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自导自演的《勇敢的心》,一举赢得1996年奥斯卡5项大奖。

《爱国者》片长近3个小时,很容易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而且,由于文化背景、逻辑思维的不同,看完一遍有时很难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若抓住主人公本杰明·马丁思想上的两次重要转变这条主线——从“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到“勇敢的民兵领袖”再到“无畏的大陆军斗士”,影片的故事情节、层次结构马上就变得清晰可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马丁思想的两次重要转变又分别是以二儿子托马斯(Thomas Martin)和大儿子加百列(Gabriel Martin)的死亡为其深刻的思想根源。

一、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于2000年出品的《爱国者》是一部以美国独立战争为背景的战争史诗大片。影片中,有着棱角分明的脸庞、英俊刚毅气质的本杰明·马丁(Benjamin Martin),完美地为世人奉献了一位拼尽全力捍卫神圣家园的伟大爱国者形象。而实际上,以马丁为首的这些爱国者,不过是些不得不保护自己的孩子和家园的人。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影片讲述的其实是一个拯救家园的故事。

影片开始时,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乡村(故事发生的场所选择在南卡州,大概是因为南卡州向来是个反对“暴政”压制的激进州——“1860年12月20日,会上代表以169票对0票决定脱离联邦”[1],从而使南卡州成为美国内战前夕南部诸州中第一个脱离联邦的州),马丁的黑人自由民帮工在田里摘玉米棒子,飞马而至的邮差为他送来一些信件。二儿子托马斯急切地想拆开信件,大儿子加百列则加以制止,等父亲来拆(“Thomas,wait for father!”)。而此时的马丁,正在屋里小心翼翼地称量他刚刚做好的一把9磅11盎司重精致的新摇椅,放下来后慢慢地坐上去,嘴角露出了惬意的笑容。可是片刻,椅子便被压碎了。气急败坏的马丁爬起来,奋力地把残椅摔向墙角。年轻的黑人帮工和孩子们,忍不住在一旁掩面窃笑。从墙角的碎椅堆上可以看出,这显然至少是他做的第三把椅子了,都没有成功……可是,马丁却很享受这种安逸的乡村庄园生活。作为从对法印战争(欧洲国家争夺领土、殖民地和商业霸权的战争——在北美殖民地的争夺被称为“法印战争”)[2]中华盛顿手下退役的英雄上尉,本杰明·马丁现在是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位备受尊重的乡绅,带着7个孩子过着悠闲的南部庄园生活。只是,此时的时代背景是1776年,正是美国的独立战争风起云涌之时。

邮差送来的邮件中,有一封来自于南卡罗来纳州议会的邀请函,让本杰明·马丁去查尔斯顿参加会议,以讨论南卡罗来纳州是否参加对英军作战。会上,大家都赞成征兵开战,但马丁却予以拒绝,并力主继续向英国国王陈情。他在极力避免卷入战争——使自己远离战争,也使更多的老百姓远离战争。此时的马丁,可以说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从整部影片来看,主要原因为以下两点。

(一)对战争的清醒认识

作为一位7个孩子的父亲,本杰明·马丁清楚地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正如他在查尔斯顿会议上提醒众人时所说的那样:

...But mark my words:this war will be fought not on the frontier or on some distant battlefield,but amongst us,among our homes.Our children will learn it with their own eyes.And the innocent will die with the rest of us.I will not fight.Because I will not fight,I will not cast a vote that will send others to fight in my stead[3].(……但是请注意:这场战争将不是在前线或者是在遥远的战场上进行,而是会在我们的家园、在我们的身边进行。我们的孩子将会亲眼见证战争的残酷。更多无辜的人将会无辜地死去。我不会参战。正因为如此,我也不会投票去将别人送上战场。)

对于马丁来说,战争的本质就是残暴。他不想让他的孩子们、乡邻们深受战争残暴的折磨,也不想让他们以后都生活在战争残暴的阴影之中——如果他们能从这场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话。

(二)倍受折磨的心理

马丁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还因为他一直被一种深重的罪恶感所折磨。就如影片一开始他所说的:

I have long feared that my sins would return to visit me.And the cost is more than I can bear[3].(我长久以来的恐惧,就是担心我昔日的罪孽会回来报复,让我付出代价。这种代价之高,我将无法承受。)

这是马丁一次不为人知的残暴行为——在法印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后,他竟野蛮地参与肢解敌人的尸体。残暴的场面一直深深地困扰着他,他为此感到深深的内疚,也一直在担心会遭报应。他不想加入战争,因为那会勾起他对法印战争中残暴行为的回忆——那是他一直在极力回避却又挥之不去的恶魔。这种行为一直在折磨着他,也坚定了他要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的信念!

二、勇敢的民兵领袖

(一)加入民兵组织的原因

可是,18岁的大儿子加百列,对马丁在查尔斯顿会议上并非众望所归的和平讲话很失望,同会上很多人的感觉一样,他也觉得以前的战斗英雄马丁现在胆怯了。不顾父亲的反对,加百列毅然报名参加了大陆军的哈利·布尔上校(Col.Harry Burwell)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征兵——哈利·布尔上校是马丁在法印战争中的老战友。

在一次与康奥利斯率领的英军对决中,盖茨将军率领的美国大陆军战败了。受了重伤的加百列携带着重要的文件,踉踉跄跄地回到家里。从加百列的讲述中,细心地为他治疗伤口的马丁得知,康奥利斯领导的英军几乎处于绝对的优势。

英军来到马丁家,搜出了加百列携带的重要文件。英军骑兵指挥官塔文顿上校命令:带走加百列将作为间谍施以绞刑,烧毁马丁家的房子,强征马丁家的自由帮工们到英军中服役,并且打死所有受伤的美军俘虏。二儿子托马斯看到哥哥加百列要被带走,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救哥哥,结果被塔文顿开枪打死了。

二儿子托马斯的死亡,是马丁一直固守的和平思想第一次转变的关键。从此种意义上说,马丁此时奋起反抗,主要是出于为二儿子托马斯报仇、保护家园、保护大儿子加百列的心理而完成了思想上的第一次转变,因为他切身领教了英军的暴行。战争已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如果再不奋起反抗,只怕还会遭受更多的灾难。“虽然此前参战经历已让本杰明彻底厌恶战争,甚至他妄求独立于战争之外,但随着英军暴行的升级——二儿子被杀,家园遭到破坏和威胁,本杰明内心的仇恨一并点燃爆发,最终走向了战场。”[4]

(二)民兵领袖的勇敢表现

英军刚刚离开他的家园后,马丁立刻冲进火海,取出封尘已久的战斧、短枪、长枪,带上两个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均可以忽略不计的儿子纳森和塞缪尔——他们都还不到十岁,急速跑到一处路边的山林中,做好营救加百列的准备。3个人杀死了所有押送加百列的20个英军士兵,救出了加百列。马丁疯狂地砍杀着最后一个死去的英军士兵的尸体,发泄着托马斯被杀、家园被毁而对英军的仇恨。回家后,马丁把托马斯葬在了大树下他妈妈的墓旁,然后把其余的孩子们都带到了他们的姨妈夏洛蒂的住处。马丁平静的乡村生活,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百列执意去寻找部队了,马丁没有办法,为了保护大儿子,他只得让夏洛蒂照顾孩子们,自己追随加百列而去。

马丁和加百列来到了布尔将军的营地。马丁决定参战,但不想参加正规军,只想自己组织民兵和英军展开游击战。因为这样也可以帮助大陆军阻止康奥利斯率领8000步兵、600骑兵英军迅速向北的推进,从而为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及法国援军的到来赢得时间。布尔将军派加百列给马丁做副手——布尔将军很了解他这位昔日的老战友,马丁来到他的军营,就是为了保护他的大儿子加百列的。马丁和加百列分别出去招募民兵——加百列到教堂里去,而马丁却到酒馆里去——马丁清楚地知道,他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马丁带领民兵们展开游击战,四处神出鬼没地袭击英军。英军没有办法,只得发布“捉鬼”悬赏的公告:抓到或是打死民兵的都可领赏。在一次伏击中,民兵们甚至缴获了英军将领康奥利斯的一些私人物品,诸如衣服、日记等。两只名叫木星和土星的狗,也成了民兵们的俘虏,它们是英国国王送给康奥利斯的两只大丹犬。

三、无畏的大陆军斗士

(一)加入正规军的原因

面对马丁率领民兵进行的游击战,英军无计可施。塔文顿上校使出了残忍的一招:把村民们集中在教堂里,逼问出马丁们的下落后,下令放火烧毁关闭了门窗的教堂,包括加百列的新婚妻子安在内的,所有的人无一幸免于难。加百列心中带着怒火,在一处河沟边找到了正在休整的英军。战斗中,加百列开枪击中了塔文顿。可是稍后,趴在地上诈死的塔文顿突然翻过身来,右手拿着的长剑,猛地刺穿了加百列的胸膛,然后逃走了。

加百列在最后时刻,为弟弟托马斯的死向马丁道歉。马丁对加百列说:“托马斯的死,不是你的错,而是我的错。”加百列永远地闭上了双眼。马丁难以相信这一切,几近崩溃。“马丁抱着长子的尸身热泪纵横,对自由的舍身追求和深厚的父子亲情都成功地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强烈的情感共鸣。”[5]马丁错在何处呢?是自责当初没有保护好托马斯,还是恨自己一直在坚持着那份愚忠而没有早些行动起来去抗击英军?况且他也清楚地知道,战火迟早要烧到身边来。

布尔将军来看望马丁,要帮马丁把加百列葬掉,马丁拒绝了。布尔将军再次劝马丁加入他们的大陆军去抗击英军,说这样加百列就不会白白地死去了。马丁问布尔将军,为什么你会觉得加百列不会白白死掉?作为一位父亲,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弥补失去儿子的损失。马丁心灰意冷,再一次拒绝了布尔将军,并且民兵也不带了——接连失去两个儿子的打击,让马丁觉得一切都彻底地与自己无关了。布尔将军只得接管了马丁的手下,带着民兵们和大陆军的士兵们走了。

和埋葬二儿子托马斯一样,马丁把加百列也葬在了大树下母亲的墓旁。在准备离开墓地时,在加百列的包里,马丁突然发现了加百列捡来的并时时刻刻带在身边的那面美国国旗。这面整洁的国旗,此刻正整整齐齐地被叠放在包里,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加百列亲手缝制的补丁。蓦然间,马丁深深地意识到,为新生美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战,不正是大儿子加百列一直的梦想吗?

正在率队行进中的布尔将军,发现后方一面美国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正迅速地追赶着他们的队伍。原来是马丁,正骑着战马手执国旗飞奔而来。整支队伍为之一振,朝着马丁欢呼起来。是“现实的发展,逐步使这一位久离沙场的老战士认识到,要想保护自己的家庭和安宁,唯一的选择就是,去为一个自由的年轻国家而战斗!”[6]马丁加入美国正规军大陆军——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马丁在继承大儿子加百列为新生的美国而战斗的遗志。

(二)大陆军斗士的勇敢表现

大陆军的将领们,在商议对康奥利斯的英军作最后的决战。葛林将军认为,民兵的作战能力不够,打了好多败仗——那当然并非马丁率领的民兵,不能指望。马丁建议说,从英军将领康奥利斯的一些私人信件中可以看出,康奥利斯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康奥利斯对民兵能力的低估、麻痹轻敌这一点,来制订作战计划。马丁的建议被采纳了。

战场上,康奥利斯觉得自己是在梦中——他从单筒望远镜中看到,在对手大陆军队伍中央的居然是民兵。在马丁的带领下,大陆军中的民兵们打了两排枪,便迅速回撤。英军紧追不舍,结果被引入了大陆军的包围圈。英军的阵型被打乱了,新的战斗地点也超出了英军的炮力范围,英军成批成批地倒下。在混乱的战场上,马丁找到了骑在马上的塔文顿上校。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马丁用旗杆猛地戳向向他奔驰过来的塔文顿的战马,塔文顿摔落马下。马丁装上熔炼托马斯小锡兵而制成的子弹,击中了塔文顿的左胳膊,最后杀死了塔文顿,为托马斯和加百列报了仇。康奥利斯向北方逃窜,1781年在弗吉尼亚州的约克镇,在华盛顿的大陆军和海上法国援军的夹击下,康奥利斯投降,大陆军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布尔将军给他刚出生的儿子起名为加百列,这让马丁倍感温暖。马丁带着夏洛蒂和孩子们及两只大丹犬回到被英军烧毁的家园,准备重建开始新生活。马丁惊讶地发现,包括昔日手下民兵黑人欧坎在内的一些人,正在自发地在他家的原址上为他新建房屋。欧坎深深地记得加百列曾经跟他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我们能赢得战争,我们就有机会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最后,欧坎对马丁说:“现在,我们就从这里、就从为你们建造家园开始建设我们的新世界!”

四、结语

有关美国独立战争的电影并不多,《爱国者》则是一部描写普通人在那段年代的生活和他们如何面对那种特殊境遇的史诗性影片。本杰明·马丁思想的巨大转变——他被迫重新拿起战斧和长枪去为两个儿子报仇,客观上也为大陆军击败英军结束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更重要的是,战争的尽早结束,也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整部影片的主题显然是,个人无法拯救自己的家庭,除非你置身于拯救所有家庭的独立战争的洪流之中,出现在爱国者一方。影片还深刻地揭示了人性——本杰明·马丁是个平常人,他的生活被独立战争搅得天翻地覆,同时他又是个充满矛盾的人。他从法印战争中一个无情的士兵变为和平主义者,成为父亲、家庭的顶梁柱和倍受尊敬的乡绅,从最初“坚定的和平乡绅”到“勇敢的民兵领袖”再到“无畏的大陆军斗士”这样一个转变,其实并不是他积极主动寻求的结果,但确确实实是他爱家爱国思想的具体表现。然而影片《爱国者》还是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历史学问题:一个社会该怎样把和平的美德——热爱家庭、睦邻友好、通力合作——与战争的暴力调和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所有人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样的思考,任何时候都不会显得过时!

[1]詹姆斯·柯比·马丁,兰迪·罗伯茨,史蒂文·明茨,琳达.O.麦克默里,詹姆斯.H.琼斯.美国史:上册[M].范道丰,曹大鹏,沈愈,杜梦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589.

[2]杨生茂,张友伦.美国历史百科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

[3]Roland Emmerich.The patriot[EB/OL].[2013-02-25].http://www.xiaopian.com/html/gndy/jddy/20090529/19171.html.

[4]齐颖,马明明.家园找寻与英雄之“伪”:关于电影《爱国者》的断想[J].读与写杂志,2008(6):198.

[5]赵惠,王红成.《爱国者》中的叙事互文性研究[J].电影文学,2010(18):38.

[6]杨爱东,丁斌.电影《爱国者》评析[J].电影评介,2008(16):47.

猜你喜欢
本杰明奥利爱国者
美国爱国者兵工厂War Hog卡宾枪
猪一样的室友
Supreme的潮牌故事——奥利奥联名饼干一块卖出7000美元
小熊本杰明和跳绳
彼得兔故事集 第一篇 小兔子本杰明的故事
仁爱比聪明更重要
是谁唤醒了春姑娘(上)
人类飞翔的史前时代:本杰明·罗宾斯和他的旋转臂
一句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