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大赛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方略刍议

2013-08-15 00:51:36朱新建
中小学电教 2013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大赛计算机

☆朱新建

(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江苏南通 226010)

为加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就业能力,促进“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局面的形成,近年各省市、全国每年都组织计算机技能大赛,经过五、六年的摸索,技能大赛已逐渐走向制度化、成熟化,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者参加了一系列的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师生参赛,促进了计算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实际,对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进行探讨、总结,让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有机紧密结合,有如下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技能大赛对计算机专业的促进作用

技能大赛对计算机专业建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改善了实训实习条件

计算机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实训室、实验室及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引领了学校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没有大赛时,计算机专业的投入就是配置机房,而有了大赛后,学校不仅在机房建设方面有所改变,而且在网络、动画、电子商务、影视制作等专业上积极投入,根据大赛比赛项目建立了网络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影视动画实训室,等等,而且这些实训室建设标准紧密结合了当前行业的实际情况,所以,通过技能大赛这个品牌,充分改善了学校的实训条件。大赛的风向标让学校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专业建设进行投入,这些投入包括了硬件和软件方面,通过这些先进实训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到更新的知识。

2.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指导教师的操作能力息息相关。指导教师对技能大赛涉及的内容必须非常熟悉,而且实践操作能力也必须非常强。随着各个学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竞争也日益激烈,指导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也需要逐年提高。为了能取得好的成绩,提高教师操作能力,在大赛训练时,学校每年派教师赴企业、高校学习,邀请企业、行业相关技术人员到校指导,教育部、省教育厅每年暑假都开设培训班,让指导教师了解行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我校在赛前还组建了各参赛项目教师指导小组,指导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些措施为今后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了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3.提高了师生技能水平

通过技能大赛可以展示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的项目范围广、难度大,还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这不仅需要师生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校针对计算机技能大赛项目,开设了相关理论与实训课程,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改进了教学方法,引入了“项目化教学”的理念,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技能大赛使那些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通过赛前的强化训练,也使他们的职业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能够到知名企业就业,这些学生的成功对其他学生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激励其他学生重视职业技能学习,能促进其他学生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素养的提升,使之能学到一技之长。

4.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使大赛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向标”,为社会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技能大赛确定的项目和设备基本上都和企业现状及行业需求相接轨,充分体现了“依靠行业办学,为企业培养英才”的基本原则。另外,技能大赛的举行,必然要求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以往的学生培养方面的合作,还是职业技能层面的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学校师生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在教学中更加有的放矢,促使学校培养出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招聘的员工不需要经过二次培训就能直接上岗,这对于校企双方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基于技能大赛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方略

毫无疑问,计算机技能大赛对计算机专业的建设及发展意义重大,技能大赛引领着学校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给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笔者在参与技能大赛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基于技能大赛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

计算机技能大赛的项目都是国家经济建设中对人才需求迫切的专业,赛项设置紧扣市场需求,代表当前企业、行业技术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中,根据大赛的项目和岗位需求,及时调整、优化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以往网络专业的整个课程主要包括网站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组建等,但随着技能大赛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对不同岗位网络人才的要求,我们将该专业分为网站建设、网络管理、物联网等几个方向。网站建设方向的学生重点学习程序设计、平面设计、数据库等课程。网络管理方向学生重点学习网络基础、锐捷网络实验实训、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LINUX等课程。物联网方向学生重点学习物联网组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模拟数字电路技术等课程。上述这些专业的课程既是技能大赛课程又是岗位职业能力课程,通过依托行业办专业、结合岗位设课程的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2.坚持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

目前,所有计算机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都是项目化的,整个比赛内容就是一个实践项目,赛场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情境,然后要求选手按照工作情境去实现该大赛项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为单元的课堂内容设计,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即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以项目和任务为驱动,加强情境教学,突出应用和能力培养。在专业课程中,要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技能与知识”、“单元与综合”融入“项目化教学”中,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根据日常实际需求创设工作情境,设定任务目标,使学生每节课都目标明确,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

计算机技能大赛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在创设的工作情境中,分析并最终实现大赛项目。这就要求平时对学生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强调由原来的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教师根据“工作情境”中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分组操作,在操作中师生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引导、指导相结合,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生存能力。

4.建立“技能大赛与技能考证”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

计算机技能大赛的评价标准告诉我们,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必须是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多元化评价模式使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很难规范,弹性很大,所以,将技能大赛与技能考试、考证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基于技能大赛的评价体系无疑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现在的职业资格证书着重体现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职业技术证书对于学生就业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可选择与相应的专业相配合的岗位资格证书考证。例如:《图像处理》、《网络技术》等课程都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就业资本。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优势就是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职业技能大赛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学习并掌握企业、行业、市场的技能需求,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快适应岗位,并且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技能大赛的模式对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只有立足于技能大赛,树立以技能大赛促教、促学、促改的观念,才能让职业学校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更具优势。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大赛计算机
“鸟人”大赛
环球时报(2023-03-13)2023-03-13 17:18:39
插秧大赛
环球时报(2023-02-16)2023-02-16 15:18:41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40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说谎大赛
小说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 08:58:11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3期)2014-02-27 14: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