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古文》课程的传统文化内涵

2013-08-15 00:44耿晓娟申红玲孙中堂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6期
关键词:传统医学古文古人

耿晓娟 申红玲 孙中堂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浅谈《医古文》课程的传统文化内涵

耿晓娟 申红玲 孙中堂*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医古文》课程作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本文着重从《医古文》课程中所包涵的古代语言文化现象、古代文化常识、传统道德观等内容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入手,探讨《医古文》课程在提升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作用。

医古文;传统文化;素质教育

《医古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该门课程是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古人云“文以载道”,在《医古文》教材所选定的内容中不仅体现了古代不同时期医药文献的语言文化现象及特点,同时也传递了传统文化与传统医学的众多信息。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该门课程所包涵的传统文化内涵不应被忽略。

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是指在中国特有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如逐代延续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制度规范等[1],整合了中国各民族历史上的思想、观念、礼仪、风俗。而且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积淀、保存、延续下来的文化称为传统文化。而《医古文》课程则通过文选将这些内容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老师所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将其提炼,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1 《医古文》中的古代语言文化现象

古代医学文献中的语言文化现象一直是《医古文》课程的教学重点。语言是在民族悠久历史中发展起来的,负载了民族厚重的历史与文化[1]。除了那些枯燥的需要大量记忆的字、词和各种语法现象,我们还应当认识到——中国汉字形体变化呈现了人类由直观的形象思维上升至抽象思维的过程,词义的演变体现了古人重视联系与发展关系的特点。语言文化现象同样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与认知规律这一传统文化内涵。从文字开始,引导学生重视事物的联系与发展的关系,而不应仅仅是告诉学生某个字的读音、某个词的词义。

2 《医古文》中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

传统医学中包涵了丰富的天文、地纪、气象知识,在强调人与自然统一的同时,又重视情志(心理)、社会活动对机体的正、负双方面的影响。作为中医院校入门课程之一的《医古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教师在讲解字、词、句的同时也应为学生简单地介绍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学生日后阅读和学习医学古籍奠定基础。

如古人通过对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观察,发现了其中的运行规律,形成我们现在所知的纪时、纪日、纪月、纪年的方法。传统的记时方法提醒我们传统文化是根植于中国大地,或者说是以中原地区为主的,其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古人记时方法的特点,也反映了古人生产、生活的活动规律。年龄称谓则反映出古人对于人体生长发育规律的认知,及不同年龄阶段人的主要社会活动规律。而这些知识又与医学内容相交叉。

避讳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在医古文中对传统医学也是有相当的影响的,如《本草纲目·薯蓣》中记载:“薯蓣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避讳制度虽然有它不利的一面,但是在文献研究中,避讳往往也是帮助了解确定文献的时代等的依据之一。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变化也是比较大的,了解历代度量衡的标准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古籍时正确理解古代医家所创方剂的真实用量情况。如秦汉时期,一两相当于现代的15g左右,唐宋时期则相当于40克左右,而不是现代的一两等于30g,若不知道其中的差别而误照搬原方,就可能会造成临床上的错误。另外中医文献中会出现大量中医特有的计量单位,如“方寸匕”、“钱匕”、“刀圭”、“盅”、“盏”等,仔细揣摩其中的含义才能真正领会古人用药的精髓。

《医古文》选文中不乏大量的典故。恰当地引用典故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避免平铺直叙,所以为古人所常用。如《类经·序》所载之“他山之石”、“断流之水”、“壁影荧光”、“竹头木屑”等。在讲解这些内容时,要详细地为学生介绍这些典故的出处、含义、引申义等,以便学生能准确理解。

教学育人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为学生指引门径。有了正确的开端,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传统文化常识的积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少日后阅读古籍时的壁垒,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其知识层面。

3 《医古文》中彰显的传统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同道家、佛家思想,并由此而衍生出相应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观等。传统的道德观在《医古文》选文中无处不在。因为在许多大医的眼中,医德是首位的,有才无德是成不了大医的。

无论是朱震亨穷昼夜习《局方》,还是孙思邈要求用心精微的人定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都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一种表现。而孙思邈在讲述医者的道德标准时,融合了佛家慈悲、万物平等的观点,但最后还是回归到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朱丹溪等儒医虽置身于医学,其初衷也是因医学能“推及物之仁”来实现其“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追求。更将“格物致知”、“内省、慎独、践履”等作为道德实践的要义。医生的职业道德不会脱离作为个体本身的价值观与道德观而单独存在。因此,将传统文化道德中正向的能量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促成其优秀品德的形成,是比宣讲更有效的手段。

医患关系自古就很敏感,所以有“六不治”的提出,有华佗的不幸遭遇,更有李中梓的“不失人情论”的感慨。因此在教学中强调“随俗为便”的现实性意义,提示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强化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利用在学期间依然有较高的可塑性的优势,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格。

4 结论

中国传统医学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而形成的医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影响着传统医学的发生和发展。而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为主的学生在学习中医之初却对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入门时较难接受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或者不能理解传统医学的思维方式。因此以基础课程作为桥梁,搭建渗透传统文化的平台是必要的。《医古文》是大一新生的入门课,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好《医古文》课程的优势,发掘本门课程的传统文化内涵,以期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职业道德与行为的标准等方面发挥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规律才是本课程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本门课程的一项责任。只有读懂古代文献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人的思想,只有更多地阅读古代医学典籍才能真正挖掘和继承古人留给我们的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

[1]孙宏典.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4.

[2]孙文钟.在中医药传统文献学习中提升语言与文化素养[J].中医药文化,2011(2):9-12.

A Brie f Talk Dis c u ssion o n t he Rela tio n s hip o f Qualit y Ed u c ation an d Tr a ditio nal Cult u r e Co nn o ta tio n o f An cien t Me dic al Lit e r a t u r e

Geng Xiaojuan Shen Hongling Sun Zhongtang✫(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

The ancient medical Chinese curriculum contains ric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which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This article put emphasis up on the relationship of ancient medical Chinese course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which including included the ancient language cultural phenomenon,the common sense of ancient culture,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so on.And its role i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potential role of ancient medical Chinese courses in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Ancient Medical Literature;Traditional Culture;Quality Quality educ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6.065

1672-2779(2013)-16-0084-02

苏 玲

2013-06-10)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传统医学古文古人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传统医学认识层面的新知新解及其要义
伊朗2009-2016年间传统医学使用及家庭费用支出情况概述
成功也会上瘾
好玩的古人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MINORITY REPORT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