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鹭红
(闽南日报社,福建 漳州 363000)
坚持“三个突出” 彰显地方特色
——浅谈地市报时事新闻报道的本地化策划
□庄鹭红
(闽南日报社,福建 漳州 363000)
新闻策划是报纸竞争的一柄锐利之剑。当前,报业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在晚报、都市报“横行”突起的今天。地市党报如何在众多媒体中独领风骚,抢占先机,在竞争中获胜,在读者中受到好评,新闻策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新闻策划会带给读者强烈的冲击力,从而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报纸媒体的形象塑造、对发行量的提升及提高媒体综合竞争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多年在《闽南日报》从事时事新闻编辑工作,注重以现有的信息与资源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时事新闻策划的主题、选题、立足点入手,坚持“三个突出”,彰显地方特色。
主题性报道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然而这类报道毕竟不如事件性新闻“好看”,可以说是“背着石头上山”,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此,时事新闻策划的主题显得很重要,从选取题材到确定报道方式,都需要周密的策划。从近几年从事时事编辑的具体实践来讲,时事新闻策划主题决不能闭门造车、主观想象,而要把中央精神与实际工作中掌握的具体事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转化为可读性强、说服力强、新闻性强的栏目。党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媒介的根本原则,《闽南日报》作为地方党报更要密切配合党的工作,时事部编辑更应自觉地成为中央政策的宣传员,这是主题性报道的题中应有之义。比如说,2006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漳州作为农业部命名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区”,“三农”报道便是我们宣传的重点之一。在报社领导指导下,我们策划了“关注‘三农’建设新农村”的主题报道,开辟栏目“建设新农村——寻寻觅觅致富路,左看右看它山石”。在为期4个多月的报道中,共刊发16期49篇稿件,同时配以编辑点评和图片,内容涉及全国各地如何围绕“贯彻中央1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做法和经验”这一主题,如《吉林农民:闹市场“抱成团”解开致富“愁疙瘩”》、《江苏将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编辑点评《为“村误”公开叫好》等。这一战役性报道,抓准了党和政府关注与群众关心的结合点,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受到读者的普遍好评。该栏目在参评第18届中国时事报道新闻奖评选中,被认为这是对时事报道如何实现“三贴近”的有益尝试,荣获一等奖。
选题是新闻策划的成功基石,也是时事新闻报道策划的关键。作为地市党报的时事编辑,每天直接面对着的是新华社播发的几百条稿件,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有效地利用新华社的新闻资源,取得最佳的宣传报道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抓住热点、围绕热点问题进行选题策划。围绕热点问题,围绕百姓话题,特别是尽可能以本地受众最为关心的热点为新闻策划的突破口,体现党报主流媒体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性。2005年4月29日,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来到北京,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冰释前嫌的首次握手。这次连战的“破冰之旅”大陆行意义重大,它开启了两党交流与对话的历史新篇,记录下国共两党、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瞬间,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闽南日报》 作为连战祖籍地的权威媒体更是义不容辞负起这宣传报道的责任。于是,报社领导当即撤掉广告,辟出一个整版,策划了一个以聚焦“连战先生大陆行”为专题的特别报道;时事部全体同仁通力合作,从20多条相关新闻来稿中精挑了6篇文字稿和4幅具有代表性图片;版式编排为顶栏刊发长篇的时政通稿,即“国共两党领导人会谈新闻公报”,文下是连战大陆行大图加以相配,右边配发短消息及小图片,有温馨的“连战北大母校行”,也有诙谐幽默的访问花絮,底栏配发记录历史瞬间的消息“一甲子后的握手”。全版主次分明,图文并茂,大气和谐,体现了“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组版意图。
2008年,北京奥运,百年梦圆。奥运赛事百姓十分关注,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重要话题,精准、快捷报道奥运赛事是提升中国形象、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凝聚力、提升本报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因此,在报社领导和编委指导下,我们结合本地不同层次读者的特点和对各种赛事信息的需求,从开幕式前就精心准备和策划,主动靠前设立专题、栏目,营造氛围。奥运期间,制定了“加强整体策划、突出重点、凸显特色”的报道中心思想和报道计划,组织精兵强将,开辟《奥运特刊》,以把握正确导向为前提,紧扣奥运主题。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特刊》报道达72个整版,刊发图片350幅、文字60多万字,受到广大读者和领导的好评。
时事新闻报道策划的立足点必须突出地方特色。新闻策划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只有通过精心的策划,以独特的视角进行大胆创意,新闻报道才能有特色。时事新闻报道也一样,只有通过精心的策划,充分利用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结合本地特有的新闻,进行时事新闻报道,才能体现地市党报时事新闻策划的优势。瞄准本地新闻资源,把新华社电讯稿与有本地特色的相关新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时事新闻报道中凸显本地特色,就能凸显“人无我有”的效应。这是本报时事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手段,也是本报时事新闻报道吸引读者眼球的一条重要途径。如2003年11月中国女排重新夺回失去已久的世界冠军时,全国一片沸腾,各家报纸均在重要位置刊发该条新闻。漳州作为中国女排的“摇篮”,主教练陈忠和是漳州龙海人,作为家乡报——《闽南日报》除了采用新华社稿件,对女排进行多版面宣传外,针对独有的信息与资源,对陈忠和本人也“大做文章”,做了一系列的报道策划,比赛期间,围绕着陈忠和这个人物和他的家乡人,采写编辑了《“娘家人”为女排加油》、《陈忠和“综合”出世界冠军》、《陈忠和成功之路》、《一往情深“娘家人”》等文章,对陈忠和从学生时代到一名国家教练的成长经历进行了详实的报道,配上本报采编人员撰写的《历史原来是一个圈》等评论性文章,充分体现出家乡人对女排、对陈忠和教练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女排夺冠当天,陈忠和及女排姑娘们给《闽南日报》发来了集体感谢信,我们也同时刊发在重要位置上;陈忠和回乡后,报社记者又及时对他进行了专访,连续不间断地刊发,打造与众不同的独家新闻,在漳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报纸空前热销,本报所采写的文章也通过这一系列的策划宣传而被新华社及全国各大报转载。笔者认为,这是地市报充分挖掘本地独特优势(名人特色)而策划出的热点新闻报道的成功案例。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时事报道也不例外。策划与否、策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时事报道的成败,也关系到地市报的竞争和生存。当然,我们从事的是时事新闻报道,是基于新华社新闻稿与有地方特色的本地新闻有机地结合而达到策划的预期目的。新闻策划在时事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仅仅是多年来时事编辑工作的体会,是抛砖引玉式的探讨,今后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要研究和探讨的也很多。
(本栏编辑: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