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32例临床护理体会

2013-08-15 00:44:40易秋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0期
关键词:肢端坏疽糖尿病足

易秋晖

(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清远511500)

糖尿病足32例临床护理体会

易秋晖

(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清远51150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32例糖尿病足患者积极的健康指导及正确的足部护理等综合措施,其中24例患者分别在12个月内治愈,总治愈率为75%。结论积极的健康指导及正确的足部护理等综合措施能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促进疾病的治疗。

糖尿病足;临床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的总称,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称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1]。1999年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构成全球性威胁。目前对糖尿病足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一般采取综合治疗,即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局部治疗。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在治疗的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2岁;糖尿病病程4~11年。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非感染性创伤8例,感染性损伤21例(其中5例感染较严重),湿性坏疽1例,干性坏疽2例。按照wagner分级法,局部病变Ⅱ级18例,Ⅲ级9例,Ⅳ级5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足麻、疼痛、跛行,坏疽。所有病例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局部治疗,同时加强临床护理。

1.2 方法应用胰岛素迅速控制空腹血糖在6~8mmol/L,血糖控制良好者,逐步以口服降糖药取代胰岛素。积极控制感染,根据脓液培养结果短期联合选用足量高度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改善微循环,治疗糖尿病合并症。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8例在3个月内治愈,6例患者在6个月内治愈,10例患者在12个月内治愈,7例效果不佳,1例患者截肢,总治愈率达75%。

3 临床护理体会

3.1 加强病变足局部观察与护理促进病足愈合根据换药方法对足部溃疡进行局部护理,若合并感染时,及时作溃疡渗液细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一般全身静滴抗生素,局部用生理盐水10ml+敏感抗生素+普通胰岛素8单位,按比例配成混合液体,将无菌纱布用上述混合液浸湿,敷于清创后的创面上,直到感染控制,再改用复方中药煎剂纱布覆盖每日1次,有肉芽组织生长和治愈倾向时改为隔日1次,达到生肌作用。进行腿部运动,每日采用下肢抬高—放平—下垂交替方法,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改善缺血症状。

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30~40度,避免溃疡部位受压,以利静脉血回流,防止下肢水肿,禁止下肢静脉注射。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疼痛及血管搏动等情况,以便发现局部皮肤及组织代谢情况,更好地评估病变,指导治疗和护理。

3.2 加强心理护理坚定患者治疗信心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高,长期患病对个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反应,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负担,因此,要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情绪状态,加强心理护理,以使治疗顺利进行,加速患者康复。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鼓励家属陪护;密切观察和了解患者的担忧和期望,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有消极心理,必须耐心开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3 加强健康教育避免加重病情糖尿病的教育目标应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和感染对足部的伤害。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足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口的护理,糖尿病足是可以预防及完全可以治愈的。指导日常自我防护:患者不可远距离行走,每天仔细检查足趾、足底有无皮肤发红、肿痛,坚持每晚用温水洗脚,洗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布擦干,注意保护足趾缝间的皮肤,穿着软而宽松的棉袜,选择厚底,面料软且透气好的布鞋,以免妨碍脚部和趾部的血液循环,寒冷时要注意保暖,尽量不用热水袋保暖,以免烫伤,足部过于干燥者可涂植物油,防止干裂,修剪脚趾甲时,不要剪得过短,必须横向剪直,不要把两角剪掉,以免造成伤口而引起发炎。患者出院前,给予出院指导并进行问卷调查或自我防护能力测评,了解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出院后复诊或电话回访,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中,同时了解患者对参与疾病治疗的积极主动程度。

3.4 注重预防防患于未然发生糖尿病足的主要诱因是长期不规则服药,饮食控制不当,未定期监测血糖,护足不当等。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血糖和预防血管、神经病变。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空腹血糖4.4~6.0mmol/L,餐后2h血糖<9~10mmol/L。同时,注意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严格控制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做好足部护理,禁止下肢静脉注射;避免肢端皮肤受损,坚持让患者少走路,穿鞋宜选择圆头、厚底、面料软且透气性好又宽松的布鞋,足端距鞋头有一定的距离。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裂痕、粗边,穿新鞋时对易摩擦的部位放置少许棉花,并逐渐延长试穿时间。防止细菌和真菌感染,特别防止足癣和甲沟感染等;劝患者戒烟,因吸烟可促使血管痉挛,从而加重肢端缺血;密切监护危险指标,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4 讨论

糖尿病足诊断容易,但治疗困难,正确的健康指导及合理的预防护理可使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下降,这就要求护士既要掌握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及宣教内容原则,又要针对患者特点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协助医生做好创面处理及常规治疗。

[1]李炳辉,籍胤玺.糖尿病足创面的治疗策略[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9,4(4):375-383.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0.089

1672-2779(2013)-20-0128-02

吴义红

2013-08-18)

猜你喜欢
肢端坏疽糖尿病足
肢端肥大症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肢端肥大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相关指标分析
肢端肥大症与高血压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如何更好地护理糖尿病足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联合疗法治愈连续性肢端皮炎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