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欣 王 敏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阜宁224400)
狼疮性肾炎辨证分型与病理及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潘金欣 王 敏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阜宁224400)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中医证型与肾脏的病理以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L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其中中医组根据临床表现开展中医辨证分析,病理组则据肾脏的病理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将两组分析结果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建立起对应的数据库,研究LN患者中医证型和肾脏病理以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比较分析中医组和病理组研究结果,与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三者相关性比较明显,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更有利于针对性的治疗患者疾病。结论 LN的中医证型与肾脏的病理和临床指标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因为中医证型能够推测出肾脏的病理,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狼疮性肾炎;辨证分型;肾脏病理;临床指标
红斑狼疮 (LN)属于人体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患者自身抗原和抗体结合成一种复合物,该复合物沉积会导致肾、关节、心、肺损伤[1]。其中,肾炎具有狼疮性是该疾病致死主要原因。我院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按照中医辨证进行治疗同时结合西医的微观病理和实验室的检测指标指导临床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LN患者,分析中医证型和肾脏的病理以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100例病人全部按照风湿病学会的红斑狼疮标准进行诊断,均得到确诊,患者的肾脏全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中医组中男7例,女43例;年龄11~57岁,平均31岁;最短病程为1个月,最长达42个月,平均22个月。病理组男11例,女39例;年龄15~59岁,平均28岁;最短病程为1.5个月,最长达40个月,平均20个月。两组病人在年龄和性别以及病程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可比性。
1.2方法中医组患者采用辨证治疗。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慢性肾炎以及慢性肾病综合征的辨证原则,一般分为本证和标证。本证主要是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以及气阴两虚,标证主要是水湿、湿热或者是血瘀以及湿浊型[2]。病人有一个本证、多个标证。
病理组检查肾脏的病理,方法为通过B超对肾进行活检,对穿刺的组织进行光镜以及免疫荧光检查并进行电镜检查。病理分型参考ISN/RPS第3次修订的分类标准。临床的分型为:隐匿性的肾炎、肾炎慢性综合征以及肾病综合征,还包括肾炎急性综合征或急进性综合征。
检测临床两组患者的各种指标,包括:HGB、WBC、APTT、TCH、SCR、BUN、24hPro、ESR等,研究中医证型、临床指标以及肾脏病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资料数据,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中医本证中有34例脾肾气虚型患者(68%),有3例脾肾阳虚型患者 (6%),1例肝肾阴虚型患者 (2%),以及12例气阴两虚型患者(24%),共50例。后3型较少,总称非脾肾气虚型。而中医的标证有9例水湿型、23例湿热型、29例血瘀型、16例湿浊型,共77例。脾肾气虚患者以肾病综合征为最多,大约占到56%;而本证是非脾肾气虚患者临床病理的分型以隐匿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为最多,约占到47%。而中医证型中的标证为水湿型患者,在临床上的分型主要以肾病综合征最多,约占到88%;标证为湿热患者在临床分型中最多的是肾病的综合征或者隐匿性肾炎,都在40%左右;另外标证为血瘀型的患者在临床上的分型主要是肾病综合征以及隐匿性肾炎,对于湿浊患者来说,主要的临床分型为肾病综合征。
本证患者中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分别为:对凝血酶原的时间(即APTT)和血沉(即ESR)以及24小时的尿蛋白进行定量比较,脾肾气虚型患者比非脾肾气虚型患者明显高。而标证的实验室指标特点是:APTT方面,水湿型高于湿浊型;血红蛋白 (HGB)情况来看,水湿型以及湿浊型都低于正常;水湿型和血瘀型以及湿热型的差异显著;湿浊型血肌酐 (SCR)比水湿、湿热以及血瘀型高;湿浊型尿素氮 (BUN)比湿热和血瘀型高。
由于参与本研究的病例一般都属于在发病的早期接受治疗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发展没有很好显现。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该病属本虚标实,本证中最常见的是脾肾气虚。从气虚到肝肾阴虚,或者是发展到脾肾阳虚的发展历程,展示肾脏疾病的一些转化规律。标证则是血瘀型和湿热型最为常见,体现瘀血阻滞是关键,因为瘀血不但是病理的产物,而且损害肾脏导致病情发展。研究证实狼疮性肾炎的中医证型、临床指标以及肾脏病理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通过中医证型可以推测肾脏病理,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1]陈灏珠.实用中医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29-1833.
[2]王丽,占永立,饶向荣,等.益气活血、利湿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远期疗效分析[J].新中医,2009,(01):20-22.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4.069
:1672-2779(2013)-04-0103-01
王志华
201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