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思全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阳464000)
中医药治疗顽痹的点滴体会
代思全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阳464000)
中医认为痹者,闭也,闭阻不通之意,外邪侵袭皮肉经络,筋骨,致使气血闭不能畅行气滞血瘀,引起关节等处出现酸、痛、肿胀、麻木,重着及屈伸不便等症状。本人认为顽痹的病因机为风、湿、瘀、虚共存。顽痹临床表现分为寒、热之别。
顽痹;中医药疗法
顽痹(类风湿关节炎),是致残率较高的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发病,属疑难顽症。因其病情缠绵,较难根治,名曰顽痹。
中医认为痹者,闭也,闭阻不通之意,外邪侵袭皮肉经络,筋骨,致使气血闭不能畅行气滞血瘀,引起关节等处出现酸、痛、肿胀、麻木,重着及屈伸不便等症状。早在《素问·痹论篇》谓:“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故。”历节病首见于《金匮要略》属痹症范围,为痹症之一种,《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第五》说:“盛人脉涩小,气短,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
本人认为顽痹的病因机为风、湿、瘀、虚共存。正虚邪恋淤阻。久则病邪深入。导致肝肾更虚。“肝主筋、肾主骨”、肝肾虚则筋骨失养而枯萎。关节破坏变形。顽痹临床表现分为寒、热之别。
见关节肿痛、怕凉恶风,遇阴寒气候症状加重,得温则减。全身畏寒怕冷,舌质淡或暗红,苔薄或白腻。脉沉紧或沉缓。
证见发病关节灼热肿胀、疼痛、遇凉疼减;关节功能受限。全身常伴发热或自觉有热,舌质红;苔白干或黄燥,脉弦数或濡数。
前者治当温经散寒、祛内通络兼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后者治宜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对于寒热错杂型,需细审风、湿、寒、热之编胜而对症用药,散多须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在临床当中,笔者视患者具体情况而施以汤药或丸药,并加以辨证施治,甚感效显。现举几例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1 周某某,女,64岁,幼儿教师,住院号87-748。患者于1987年5月突然发病,全身疼痛不适,发热恶寒,膝关节及各大关节红肿热痛,痛补课触,即入我院内科检血白细胞11000/m3,中性65%,血沉75mm/h。抗“0”1250单位,X线提示恶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为风湿热。用青链霉素、消炎痛、强的松等药物治疗近两个月诸症有所减轻。然停药诸症较前更重。医令其患者转上一级治疗因患者经济所限,故转中医治疗,查体时症如上述外,且神疲乏力,动则喘,心慌纳差,面浮腿肿,呻吟不止,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证属风湿热痹,治当清热利湿,疏风通络。方药:萆薢20g,怀生地20g,制乳没各10g,薏苡仁10g,草乌各10g,蜈蚣三条,威灵仙20g,伸筋草15g,防风10g,鸡血藤15g,当归15g,白芍10g。服10剂后诸症减轻,但见口干,大便干,故去防风,加麦冬、黄芪,连服20剂,诸症大减。上方加五加皮、透骨草,口服配局部外洗月余,巩固疗效患者临床治愈出院,家访半年,未见复发。
病例2 孙某某,女,20岁,驻马店人,农民。初诊患者,初诊日期1987年10月15日。
患者病史长达十年,全身呈游走性疼痛,其间曾多次服强的松,消炎痛及中药(药不详)治疗,疗效不显,失治至今,见手指、膝关节肿痛呈对称性晨僵、活动功能障碍,且呈爪形手,指掌关节向尺侧偏斜,关节肌肉消瘦,患者情绪低落,爱哭,贪睡,不规则发热,纳差、体重明显减轻,查抗“0”1250单位。白沉25mm/h,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提示:类风湿关节炎见舌淡苔白,脉沉缓,证属风湿寒痹,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通络,兼养血化瘀,方药:桂枝6g,制川、草乌各10g,五加皮25g,透骨草25g,当归12g,丹参10g,鸡血藤20g,黄芪15g,地龙12g,生地黄12g,薏苡仁12g,制乳没各10g,汉防己12g。因家远带20剂,口服配局部外洗再诊时诸症大减,患者及家属欢喜,宗前方去汉防己、桂枝,加麦冬、地骨皮,又进10剂,复诊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又取20剂巩固疗效。
对于本病临床所见以女性居多,且女性病人一般比男性病人预后差,尽管一些男性病人也可能有严重的关节病变,本病寒型偏多于热型。
通过临床使我体会到西药激素类虽能缓解当时症状,但作用不持久,停药后极易反复,长期使用副作用多,发生骨萎缩。且停药困难,即停药后症状常迅速复发并加剧(反跳现象)。
实践证明运用中医药整体辨证施治,不但使西药毒副作用大大减少,而且解决了长期服用西药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对各类型久治不愈的顽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很有疗效。
缓解期坚持中药调治,方能减少病情反复发作而巩固疗效。顽痹病人最易忽视缓解期的治疗和调养,服药中病即止,诸多症状缓解或消失,功能活动恢复后,或因经济即停用药,往往造成病情反复。所以坚持用药,巩固疗效非常关键。
中医理论认知顽痹肝肾、气血亏虚时本病发生的内因,而风寒湿邪侵袭则为发病的诱因,在病变的发展过程中,最终脏腑功能失调,湿邪不解,虚、邪、痰、瘀互致,“不通”“不荣”并见,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痹病错综复杂的病机,临床上常见久痹不愈的患者,肢体酸软无力,面色萎黄,肌肤干燥,身体消瘦,局部欠温等,痰、瘀、凝结关节而筋伤骨损,导致肢体畸形。经久不愈也是本病治疗上的难题。
我认为对于顽痹的治疗,除采取祛风除湿类药物外,特别是对缠绵不愈,肿痛畸形重者,应当加以虫类药,可谓如虎添翼,如地龙、全蝎、蜈蚣、乌梢蛇等药各有所长,地龙善清热熄风通络,全虫、蜈蚣善散结搜风通络,乌梢蛇善祛风湿,透筋骨、通经络。使药物直达病所。叶天士云:“治痹用搜风剔邪通络之品,如蜣螂、全蝎、地龙、穿山甲、蜂房之类。”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4.069
1672-2779(2013)-14-0104-02
吴义红
201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