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舆论影响强化监督职能——评《苍梧晚报》舆论监督类专栏

2013-08-15 00:43王云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4期
关键词:郑先生晚报舆论监督

□王云

(连云港日报社,江苏 连云港 222006)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能之一,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毛泽东同志曾经阐述过:“要开、好、管。”开,就是一定要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好,就是要把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办好,批评批到痛处,话说到点子上;管,就是新闻舆论监督不能放任自流,上级机关要对此加强管理。

《苍梧晚报》自2000年10月成立以来,便在新闻舆论监督上下了大力气,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读者爱看,有关单位也爱看,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苍梧晚报》经过多次改版后,舆论监督方面的内容得到了加强,有时候打开《苍梧晚报》,经常能看到五、六篇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的稿件。

分析近年来《苍梧晚报》上刊载的舆论监督类稿件,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在事实采集上,强调现场,重视亲历,准确取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不断遇到新问题、新矛盾,解决这些社会现实问题需要舆论监督,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需要舆论监督,推动诸多职能部门工作也需要舆论监督。正因为如此,《苍梧晚报》自创办以来,一直将舆论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可以这样说,舆论监督是晚报的旗帜、职责,也是力量所在。

晚报的新闻舆论监督,一般要通过亲历(有时甚至是暗访)的方式来采集事实,获取证据。

例如,《苍梧晚报》曾刊发过这样一篇稿件——《疏通下水道 这钱怎么出》,记者当日早上7时,来到连云港市区通灌路与小学路交汇处,亲眼目睹了“小学路南侧13家沿街店面前,化粪池污水漫溢,两处下水道水泥盖板被揭,污水缓缓流向路面的窨井盖里。”然后,记者又发现:“背阴处路面,部分污水凝成冰块,汽车、电瓶车飞驰而过,碾碎的冰块、污水纷纷溅向店门口和路面。”仔细观察后,记者又不厌其烦地采访了大量“当事人”——附近居民、开饭店的店主、居委会工作人员、房地产开发商等等,采访的人数很多、面很广。

“现场取证”后,“下水道堵塞一个多月解决不了”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最后,记者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矛盾集中在——疏通下水道的钱怎么出?正因为记者的亲历采访,这篇报道的可读性、可信度都很高,读者对这一事件也有了想更深入了解的欲望。

《300余米长电缆落在路边,到底是谁的》是一篇短小的稿件,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记者调查得非常仔细,亲历现场拍下照片后,采访了供电、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部门,得到的答案是,都“不是我的”,那么,这条300余米长的电缆到底是谁的,记者的“撒网”式调查让读者看到城市管理的“漏洞”,引发深思。

在报道架构上,力求信息全面充分,版面火力集中,形成强势报道

对于舆论监督报道,《苍梧晚报》的一贯特色是——能做大绝不做小,能做连续报道绝不“一枝独秀”,能开专栏稿策划绝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2010年,为了强化舆论监督报道,晚报特别开辟了一个专栏——“打假维权小组在行动”。该专栏期期行使新闻舆论监督社会、保证百姓消费安全的职能。有一次,记者跟随连云港市新浦工商分局浦东工商所在一百货公司内查获大量假冒的“名牌”洗化用品,商家用从临沂进的假货,用“大甩卖”的噱头骗消费者上钩。记者在采访浦东工商所查假货行动过后,第二天再次到该百货公司暗访,发现商家老板并没有收手不干,而是继续用“打折”的幌子欺骗顾客,而且,假货品种更多了。记者随即写出《三家粮油店揪出一批假冒“鲁花”》一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曝光,用细致的现场描写、精确的数据分析和知识介绍,牢牢吸引了读者眼球,避免了更多的人上当受骗。

《苍梧晚报》还曾在一起垃圾处理的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11年8月6日,该报刊发稿件——《茗馨花园垃圾成堆无人清扫》。该文报道了海州区茗馨花园5000户住户因与物管产生矛盾,致使一周多时间无人清理垃圾,小区内垃圾成堆。记者在采访中遭遇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物管与住户互相指责。记者决定继续介入,推动事情向前发展。8月10日,第二篇稿件《茗馨花园诸多问题众说纷纭》出炉,记者通过调查分析,感觉业主与物管之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沟通,记者的稿件于是承担了沟通的角色,双方意见均被摆到前台。8月18日,第三篇稿件《茗馨花园垃圾有望得到清运》见报,该文报道了经过记者连续不断的努力,至8月17日为止,已有10天没有清运的垃圾处理一事终于有了着落,海州朐阳办事处出面与环卫部门联系,清理了堆积如山的垃圾。

记者在该事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见证者、沟通者、促进问题解决者是记者扮演的多重身份,并且在采访中由始至终,一跟到底,用密集报道产生“集束轰炸”的效应,成功为群众解决了问题。

在目标控制上,全力推动舆论监督取得实效

有效性是一种传播目标。对于舆论监督类稿件,刊发后能否产生效果,是成败的关键,对报纸的权威性影响非常重大。分析《苍梧晚报》众多舆论监督类稿件,可以发现,篇篇都在追求有效性,而且,许多稿件的确不负记者苦心,使新闻事件有了新的进展。

比如,该报刊发的《福港好莱坞近百业主拒绝收房》一文,报道了因房屋质量问题,连云港市区福港好莱坞楼盘近百业主拒绝验收房子一事。该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开发商的关注。怕影响销售,开发商迅速与报社取得了联系,并在报社的协调下,与业主代表面对面进行谈判,最后就相关问题初步达成了协议。

《1100元钱到底哪去了》是《苍梧晚报》又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篇监督类稿件。该文报道了发生在灌云县穆圩乡的一桩蹊跷事。穆圩乡下访村村民郑先生2011年4月19日上午在灌云农村合作银行穆圩支行提取了20000元钱,在柜台上拿到两沓用橡皮筋扎好的钱以后,未当场点数便离开了银行,事后才发现少了1100元。记者随即对此事进行了详细采访,经过努力,帮助郑先生获得银行方面的800元赔偿。稿件刊发后的次日,该事又引起穆圩支行高层的重视,迅速与储户郑先生联系,致歉后补足剩余的300元钱,使郑先生拿到了全额补偿款。

这是典型的两起新闻舆论监督取得较好效果的事例,这一方面证明了《苍梧晚报》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开展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是新闻人应有的责任。

猜你喜欢
郑先生晚报舆论监督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郑先生的痛苦从哪里来
从七十四巷到十八巷
漂洋过海来爱你
《圣诞夜》晚报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