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历次党代会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

2013-08-15 00:46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道路

赵 平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 四川 乐山 614000)

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自党的十二大提出以后,贯穿于之后的历次党代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十二大报告虽然没有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提法,但报告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提出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二大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主题确立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提法首次在党代会的标题中出现。十三大报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并且提出了21世纪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确定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主题。这一年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从九个方面进行了概括。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确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主题,用“邓小平理论”代替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法,并作为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报告对“邓小平理论”做出了科学定位,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五大报告还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位一体”的基本纲领。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主题。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出科学定位,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总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认识和重大方针,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一道,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大会还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确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主题。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题。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和勤于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思维和理论创造的党。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而十二大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报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一直都在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奋斗”这一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四个重大问题。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人民就一直在为寻找救国图强道路而不懈探索和奋斗,结果都失败了,证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921年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一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进党章,作为自己的旗帜,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并成为引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旗帜。但是,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一个时期内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也是实践主题。新时期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都是紧紧围绕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后兴大国崛起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创造性地提出的科学理论和选择的正确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新时期30多年来客观的历史结论,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说到底,我们党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正确的道路,人民的奋斗才能充满信心,命运的航船才能乘风破浪。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奋斗实践中,相继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三件大事,探索和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党从我国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后,承前启后不断接力的中国共产党人,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高举旗帜、坚持道路,我们就要更加奋发有为。精神状态是一个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意志以及其他主观心理活动的总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来说,精神的力量是其延续的血脉、发展的动力、崛起的支撑。十八大要求全党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这就是我们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凝聚力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攻坚克难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只有以这样的精神状态,我们才能在新的征途上永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号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富强、民主、文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的定位。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7年党的十七大更是部署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来,党在推进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还需继续为肩负的历史重任而奋斗。

总体布局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问题。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深化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的拓展历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应的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位一体”的基本纲领。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按照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基本纲领,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正式确立。为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内容更加全面和完整,也生动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扎根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完成这个总任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继承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永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据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根据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提出来的。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根据邓小平同志所深刻阐述的社会主义本质提出来的,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人民关切,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安康幸福。如同习近平同志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和根本保障。可以说,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国人、世人昭告:“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因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 - 01/20/content_696989.htm.

[2]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069.htm.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 (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