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

2013-08-15 00:44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建设

宁 金

(中共来宾市委党校 教务科,广西 来宾 546100)

社会管理是社会各个系统协调发展的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事关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此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联系,重视社会和谐,重视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共识。因此,自2011年以来历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家总理都以重要篇幅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可缺失。

一、中国共产党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的经验

回顾我党92年的奋斗历程,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经验,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重视对基层的宣传引导,保持上下精神贯通。中国古代社会县以下为自治,主张“家国同构”,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国家在县以下没有设立专门的社会宣传机构,对基层的宣传和引导主要通过科举制度的延伸和乡绅在地方的统治维护。然而,这样的传统体制明显地存在缺陷,即民间意识与统治阶级意识容易分离,双方利益诉求容易被割断,从而导致在一定条件下上下社会盲目发展,矛盾加剧,最终陷入改朝换代的恶性循环当中。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兴亡周期定律”,主张充分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基层社会的宣传引导,保持党组织的上下精神贯通,密切党群联系,从而形成党的意识、国家的意识和民间意识双向互动交流,进而改造国民的传统思想和陋习,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如早在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就明确指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①可见,毛泽东不仅重视“枪杆子”,还很重视“笔杆子”,认为它是帮助中国共产党夺权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之一。回顾92年来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笔杆子”工作,有效开展基层党建和宣传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一是由上级组织成立专门负责基层宣传工作的组织(如下乡宣传工作队)或指派工作人员(如下乡挂职干部)等,通过上级组织的主动指导,促进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二是通过构建城乡宣传媒体网络以及召开会议的形式,加强对基层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基层工作的领导。三是通过上下组织专项党建整治活动,树立榜样典型和案例典型,扩大宣传教育在基层的影响力。四是建立利益诉求机制,打造收集民意平台,从行动上、心理上正确引导基层社会和谐发展。总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得民心”又重在基层,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的成功来看,党在基层的影响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为关键。

2、以基层群众利益为抓手,促进基层党建发展。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扩大本党阶级基础的重任,因此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群众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基层组织响应中央号召,大力贯彻“打土豪劣绅,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正是由于每一时期每一阶段都关心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顺应了百姓的呼声,党的群众基础才日益巩固。据研究表明,延安时期在绥德、关中两区,64.24%的村庄有了党员,98%的乡建立了党支部,可见,在维护基层群众利益的同时基层党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②改革开放后,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于群众致富奔小康,着力于新农村建设以及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建设。30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想富,就得有个好支部”、“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可见,以基层群众利益为抓手促进党建的发展变成了党和群众的一种共识。

3、从以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管理为主,突出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党一直致力于探索执政规律。改革开放以前,受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管理社会的主要方式是行政手段,党政区分不明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出现了村委会和党委会,即所谓的“两委”,党政区分越来越清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调节作用,因此,客观上要求党的工作必须树立“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理念,从而促使了基层党组织改变以往的社会管理方式,主要以服务管理为主。如广西区来宾市大力推行民生工程,搭建“五大平台”推进党组织服务年,开展“三个五”活动,即争创“五好支部”、争做“五会支书”、争党“五星”党员,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贯彻落实“农事村办”制度,带领群众大兴“三面光”水利工程、桂中治旱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完成饮水安全工程、三求文化公共服务工程等,切实改变了作风,取得了工作实效,得到了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4、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发展基层民主。党历来重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而且以基层民主为试点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1930年,革命根据地颁布实施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宪法性文件和选举法规,在基层建立了代表联系制度、代表主任制度、代表会议制度、代表召回制度等,切实保障了乡市基层苏维埃的民主选举和广大群众直接参与政权建设的民主权利。抗日战争时期,以“三三制”为基本原则,我们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通过乡村民众直接参与的民主选举,建立了乡参议会、乡政府及其下辖的行政村和自然村的领导机构。改革开放后,我国正式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列入宪法,形成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当前,在新形势下,为了巩固基层堡垒作用,党更加注重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如来宾市开展“五会支书”建设、推行“领导挂点、干部驻村、支部结对”共建工作机制,以及落实选调部分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分期分批到市直单位跟班学习政策,提高基层党组织干部待遇和办公条件,改善年龄和知识结构,规范运行“公推直选”制度等,大大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力促进了基层民主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5、引导民间各种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整合能力。民间社会组织是不参与营利的公益性组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1998年,我国通过了两个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在法律上支持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阶层结构变化比较大的转型时期,仅新社会阶层多达1.5亿人,新的社会分层秩序尚未完全建立,阶层意识多元化,迷信活动有所抬头,各群体利益时有冲突,社会整合功能还不够强大。因此,党的基层党组织身负重任,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努力提高党员的比例,在经济建设中对行业协会和专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发挥“引进、参与、创建”作用,在“创先争优”活动,从而提高党的整合能力和影响力。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益表达渠道不完善,导致少数基层社会干群关系紧张。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信访接待室2007年接待来访群众最多的一天逾2000人,2010年接待来访群众最多的一天共870名。③由此可见,尽管最高人民法院信访接待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但数字的背后仍反映出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客观存在“利益表达”不畅的现实。而这种现象,在基层社会尤为突出。如群体性事件,平均每年有9万多起,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给基层党组织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的因处理不当,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2、基层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的沟通不畅。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但是,由于长期徘徊于分散的家庭生产中,致使基层社会组织无力。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流动人口大大增加,许多党员干部进城务工,导致了基层党组织的弱化。面对这样的复杂情况,基层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之间的沟通,因缺乏交流平台和规范化制度的保障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一些地方的基层社会出现了政治真空,基层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

3、部分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观念滞后,威信下降。在改革开放后,由于人口的流动较大,基层党组织普遍遇到人才荒的问题,许多地方呈现出老龄化、文化水平低的特点,因此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理念的更新。一些地方基层党委甚至长期遵循传统的方式,即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强调对群众和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忽视对群众和党员的服务和权利保障,没有处理好党委和村委的关系,最终影响到党的形象和威信的提升。

三、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举措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用“两个体系”武装基层党组织并指导基层社会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首次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单列为十二个大标题之一,把文化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样,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和民族特色体育场所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因此,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创新社会管理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来宾市的三求文化公共服务工程为例,它在每一个村委会建设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科技文化卫生综合活动室,组建一支农民文艺队、一支农民篮球队,有效地把村委支委办公室、图书馆、卫生综合室等基层基础设施整合到一起,建立了规范的制度,为基层党组织服务作风转变提供了契机,也为上下级党组织提供了沟通的平台,有力地复兴了乡村文化,使得“两个体系”的理论和价值观得以在基层深入人心,推动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造福了老百姓。也正因为如此,来宾市三求文化公共服务工程被全国称为“来宾模式”、“来宾经验”。

2、城乡统筹,加强党员管理以及党组织内部之间的往来、交流。针对基层流动党员比较多和知识老化的现实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一是通过创建“四级联动”机制统筹规划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的整体发展计划,形成制度化发展格局,以此保障市域范围内基层党组织得到上级有力的指导,正规开展活动并有效地服务当地党员。二是通过“四方联动”机制,即把机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农村四方基层党组织纳入“支部联建”范畴,形成“支部联建,互帮互带”的工作格局,以此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和服务的理念。

3、树立服务意识,实施基层党组织专项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党内人才激励机制。针对过去人才找党的管理模式弊端,应树立服务意识,建立起党找人才的机制。通过实施基层党组织专项人才建设,大力培训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大力引进大学生村官,大力实施远程教育,大力推行下乡挂职干部制度和新农村指导员下乡制度,形成一整套的基层党组织人才建设制度。与此同时,提高基层党组织干部在经济上的待遇,保证在政治上有“奔头”、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以此激发基层党组织人才各尽其能,充分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人生价值。

4、树立执政理念,发展基层民主,顺理农村“两委”关系。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国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党的战斗堡垒,事关党的执政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因此,一是必须树立执政理念,依照依法行政的精神,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党派关系,积极发扬基层民主,探索党内民主的发展规律,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积累经验、做贡献。二是要重视理顺“两委”关系,加强对“一肩挑”新模式和“两委分置”传统模式进行研究,积极探索“村治”的发展之路,重点克服党委在村民自治中被弱化的倾向和党委越权越位削弱村民自治的倾向,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两委”的关系,在现实中根据实际中情况确立“两委”的地位和权力分配。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页。

②马广荣、肖纯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基层党建的历史经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③葛倩:《最高法信访接待室搬迁一年上访人数大幅上升得到遏制》,《南方都市报》,2010年11月20日。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建设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