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视阈下的基层党建运行模式

2013-08-15 00:44程勉中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城乡党组织党员

程勉中

(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在研究和总结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已有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际,可以提炼概括出一种统筹视阈下的基层党建运行模式。这一运行模式的建构思想是应用组织创新理论和系统论思想,立足于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协调发展,完善党的基层组织架构,健全均匀分布的城乡党内基本服务网络,将传统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形成的基层组织内部分散的功能实现重组,通过整体统筹协调,耦合成适应区域化党建发展需要的整体优化功能,逐步实现城乡党建基本服务均等化,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使组织功能获得价值增值。这一运行模式,有利于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与系统内外的环境更好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调整组织自身状况以保持平衡、协调发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协同创新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诚然,对于统筹视阈下基层党建运行模式的分析与理解,需要借助并科学设计其运行模型进行导入。所谓运行模型的导入,是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环境中基于一定价值取向的基层党组织运作方式和统筹模式的系统化建构,包括建立在观念创新体系上的价值模式、建立在动能汇聚机制中的资源模式、作为党员管理与素质拓展新载体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及动态调节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运行系统及其运行策略模式。

一、价值模式:确立党的建设服务科学发展的观念创新体系

价值模式作为凝聚和团结党员、整合社会成员的导向力量,对于基层党的建设而言,其作用需要高度重视。面向城乡实际的党建价值模式,在于深刻认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内在必然性,科学把握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目标向度,使党建观念和价值取向适应城乡党建工作价值链发生巨大变化的新环境,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导入模型选择提供决策导向,确立科学发展的新观念,形成党的建设服务科学发展的观念创新体系。其主要构成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党的建设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科学发展意识、统筹意识,积极投身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建工作,主动适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趋势,树立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新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第二,要把以人为本、富民优先作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建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主体是广大党员,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是检验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成效的根本标准。实践中要把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原则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坚持富民优先,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要把城乡基层党建的协调发展放在统筹城乡发展大局中整体谋划。与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相比,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就新在“统筹”二字,就是要达到形成城乡党建整体交融的体制目标。在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中,要坚持和深化统筹协调的理念,树立城乡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把党的建设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整体框架内,以整合城乡党建资源为基本途径,切实把农村党建和城市党建作为有机整体,在统筹城乡发展大局中加以谋划。第四,“五位一体”齐头并进,实现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全面、可持续。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的“五位一体”,在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做好过去在不同程度上忽视的、欠债太多的政治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建设、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使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力求全面覆盖。第五,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把创新作为加强党建的动力源。切实把创新作为党建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提高创造性。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加强制度创新,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执行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各项工作科学发展。

二、资源模式:形成区域协调的基层党建动能汇聚机制

资源模式的建构基于量能转化的组织内部机制创新原理,通过强化资源集约意识,打破城乡分割的党建资源配置格局,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统筹调配党建资源要素,建立资源统筹机制,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为基层组织内部动能机制的汇聚提升供给必需的能量。第一,区域合作的基层党组织资源互通共建机制。基层党组织是一个由各种资源要素组成的系统。根据系统论原理,如果一个系统呈封闭状态,不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的交换,那么,这个系统的混乱状态就会逐渐增大,由有序变为无序。所以,要把整合城乡基层组织资源作为一种科学的思路、理念和方法来培育和强化,提升基层组织的内在动能,把它置于与外界的广泛联系之中,在区域协调、互通共建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第二,城乡互助的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机制。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需要凝聚各方面智慧、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和谐氛围。支持鼓励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以多种形式加强联系,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横向交流机制。以构建和谐工农关系为重点,制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引导政策,组织城乡之间、村企之间的共建,完善民间资源帮扶的激励引导机制。坚持重实际效果,重制度建设,使城乡结对帮扶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第三,科学整合的党建人才资源保障机制。构建党建人才工作体系和资源保障机制,整合优化人才资源,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第四,城乡延伸的基层民主政治运行机制。总结完善“民主议政日”、“党群民主议事会”等做法,凝聚党员群众智慧,增强基层党组织决策透明度,进一步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城乡基层组织的职权和管理服务事项在阳光下运行,让党员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三、教育管理模式:创建党员管理与素质拓展的新载体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在教育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切入点是通过党员教育管理载体建设,构建服务平台,丰富活动内容,完善评价机制,形成党员素质拓展和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寻求城乡党的建设融合发展的结合点,扩大组织活动的空间,加强对党员教育和管理方式的探索,并通过整合城乡培训资源,创新党员干部素质拓展机制。第一,拓展组织活动的空间,丰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探索实施社区党员双向管理制度,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在组织生活方面,视具体情况的不同,采取“个性化”方式安排党员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第二,结合党员队伍特点,完善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在党员管理上以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为核心,严格党内“三会一课”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定期党性分析等制度,对党员履行党员义务、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明确目标要求,促进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加强教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强化监督,畅通出口,严格按照《党章》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工作,探索建立正常有效的党员退出机制。第三,整合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基层组织活动载体,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在农村,以“服务农村促统筹”为主题,将“城乡手拉手、党群心连心”、“三级联创”、“双学双创”等创建活动有效整合,发挥党员干部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骨干带动作用;在产业园区和“两新”组织,以“服务企业促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技术研发创新等活动,坚持围绕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做到“实际、实用、实效”相结合,党群互动,统筹开展活动;在社区,以“服务社会促和谐”为主题,开展创建党建示范社区和党员示范岗位“双示范”创建活动,深化和拓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党员示范岗、党员义工等活动和公益捐赠、扶贫济困等慈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使基层党员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中发挥作用。第四,做好服务党员工作,探索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以服务党员为主题,开展“党内关爱在行动”等活动,进一步改变重管理轻服务、命令多服务少的组织方式,寓服务、协调于党员教育管理之中,为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创造条件。

四、运行策略模式:构建动态调节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运行系统

运行模式的基本策略是完善以党员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服务为基本形式的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载体,健全均匀分布的城乡党内基本服务网络,构建动态调节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运行系统,逐步实现城乡党建基本服务均等化。运行系统的模型建构以基于党员服务中心的社会化工作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党建信息化运行平台、基于学习型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平台为基础,由“时间轴”、“空间轴”和“结构轴”等统筹要素构成多维互联的动态轴线,组成柔性好、响应快、信息共享、运行效率高的动态调节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运行系统。

(一)搭建三大平台,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运行系统

1、搭建基于党员服务中心的社会化工作平台。即构建一个城乡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平台,它是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重要依托。当前,农村经过整合后规模扩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年加快,城乡流动人口和流动党员递增,大量“两新”组织党建与社区党建的互动性、交融性逐步增强,这些新变化使基层党组织“党建阵地少,活动难开展”的矛盾呈现扩大趋势,迫切需要建立党的社会化服务系统来支撑党建工作。同时,为适应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客观上需要创建一个城乡联动的工作平台,提供载体保障。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正是适应了这一时代需求。作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社会化工作平台,党员服务中心具有进一步整合党建资源、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载体的优势,集聚党的工作、活动、服务于一体,成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党建工作重要阵地。

2、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党建信息化运行平台。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中涉及多种形式和载体的组织联网、阵地联建、党员联动、活动联谊、发展联姻、实事联办等,但由于城乡党建信息不对称、缺乏互动交流等,面临着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边走向互动转换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借助互联网优势,提高城乡基层党组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把党员的需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联系起来,优化党务工作流程,探索基层党组织如何打造立体、互动的网络工作平台,从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等多角度拓展组织工作的空间,使之成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型载体和重要途径。

3、搭建基于学习型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平台。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就是要把分布在城乡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只有始终坚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为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实保证和根本动力,最终实现城乡党的建设统筹发展。基于学习型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平台,就是适应执政党建设发展需要的创新路径。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要对传统党员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倡导组织化、创新性、研究型、共享式的学习,以多种形式探索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相适应的学习教育载体,打造基于学习型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平台。

(二)统筹三个要素

由“时间轴”、“空间轴”和“结构轴”等统筹要素构成的多维互联动态轴线,可以理解为包括着“时间+空间”、“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等多元统筹要素互动的立体模型,这类统筹要素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及其创新体系的构成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1、基于“时间轴”的统筹要素建设。“时间轴”的概念,是依据时间顺序,把事物相关的各个阶段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逻辑发展体系,使对事物的认识更为系统化、完整化、精确化。在“时间轴”的统筹要素建设中,其关注的重点基于党建战略目标的阶段性设定,统筹处理过去、现在和未来及其继承发展的关系,并需要考虑如何应对发展和建设的动态过程,妥善协调关系,以不同的措施对处于不同发展状况的基层党组织提供支持,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矛盾。

2、基于“空间轴”的统筹要素建设。“空间轴”是基于空间维度的视角概念,即从事物的空间位置上,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基于“空间轴”的统筹要素建设,主要的关注点是从规划城乡党建工作的空间分布方式、构建区域党建的空间辐射网络体系及其联动运行机制的推进等。

3、基于“结构轴”的统筹要素建设。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是社会体系结构的变动,即现代化的实现过程。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已成为一种现实的变革压力,推动着整个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转型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分配、交换、消费、技术等结构因素。基于“结构轴”的统筹要素建设,主要解决如何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城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化、经济发展结构多元化等变化因素,根据不同产权结构、产业结构的组织特征灵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问题。

(三)运行系统建设

当前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的调整转型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越来越成为新一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处于这个阶段的各级政府的行政模式也在相应地进行转型。其转型特征是突出“三化”:即微观管理职能弱化,行政管理职能分化,社会管理职能强化。通过职能转换,打造具有高效率的“率先型”、“有为型”政府支撑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基于这一背景,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创新模式的运行系统,必须关注到如何保证其实现高效运行的机制建设问题。因而,要以实现思想解放的率先,带动体制与机制创新的率先,探索建设动态高效的基层党建运行机制。

1、以扩大开放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发展能力。开放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应用于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可以把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反馈系统,构建开放式组织结构的目的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适应能力,通过随时调整组织内部的结构关系以适应社会发展变迁的需要。开放式的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既成功应对了社会急剧变革时代的多元社会主体的政治需求,又实现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增量发展。通过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使用、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体现开放性,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基层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人民群众关心和支持党的建设的热情,从而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其路径主要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开放整合能力和拓展基层党组织的信息沟通能力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开放度和发展能力。

2、以增强互动性实现基层党组织整体效率的提升。组织效率是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高效率的运作是对机制目标选择的逻辑出发点和归宿点,动态高效、效率优先原则是衡量一个组织结构有效性的基础。城乡统筹新格局下的基层党建运行机制的本质,就是从人、财、物三维出发,系统地协调、整合城乡党组织的各种资源,对发展理念、工作手段和方法、运行规范等进行整体或细节创新以达到效率最大化,实现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城乡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必须把握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内在要求和工作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在影响组织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组织结构是具有直接作用的首要因素。城乡割裂的组织结构无疑会造成层级增多、信息传递路径曲折和组织的效率降低。当前,扁平化的感知型组织已经成为提高组织效率的一种有效工具。为此,在基层党建工作运行中,要不断调整思路和方式方法,形成城乡基层党组织协调互动机制,完善党员与组织的双向责任体系建设。

3、以促进规范化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绩效管理动力。制度的功能与绩效,其实质是一种奖惩机制,表现为通过各种规则的设置,为处于组织中遵守或触犯它的个体及群体提供不同的奖励或惩处,从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使个体及成员之间的行为约束成为可能,进而减少行为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制度通过对权力和组织进行规范化的建构,协调组织内部及组织与外部之间的利益冲突,构成一种有序合作的竞争行为框架,确保组织运行秩序。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必须重视制度建设。基层党建运行机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是对基层党组织的结构及其错综复杂作用过程的一种描述和概括,是从动态水平上对党组织自身系统认识深度的一种表征,体现了党组织的内部运作机制的生命力。推进科学规范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既有现实的紧迫性,又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要求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围绕当前的目标任务和面临的问题,抓住重点积极稳妥向前推进。在实践探索中,应致力于从建立科学规范、目标明确的长效机制,完善科学、量化、可操作性的绩效评价体系,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增强制度运行的人文内涵等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绩效管理动力。

猜你喜欢
城乡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