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青团组织的职能变迁看当前青年教育面临的问题

2013-08-15 00:55易春秋郑中伟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团组织职能共青团

易春秋 郑中伟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政治理论教研室,山东青岛266041)

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始终肩负着团结号召、引领青年的使命和凝聚力量以及服务社会的重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共青团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引领当代青年,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共青团组织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增强共青团自身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历程与职能变迁

胡锦涛同志对共青团给予了高度评价:“自建团以来,共青团始终以党的政治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神圣使命,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1]要了解共青团的根本属性,就必须从其发展的历程中加以把握。

(一)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时期

1922年5月5日,在党的直接领导下,第一次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我们党领导下最早的革命青年组织,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它的创建和发展正处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初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组织,协助党促进国民革命的发展,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建团之初,由于缺少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社会主义青年团始终没有懂得自己的工作有哪些,自己团体的性质是什么?”[2]。因此,对自己所肩负的任务和职能还不是很清楚。1923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这次大会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确定了党团关系,明确规定了党团关系要完全依照、服从共产党的主张。在党的领导下,团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和壮大,实现了在思想上、组织上的统一。这一时期共青团的组织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宣传教育职能和革命斗争职能。宣传教育职能主要体现为在青年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斗争职能主要体现为在革命斗争中发挥先锋队的作用。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时期

1925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为与社会上流行的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相区别,大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的“三大”之后,共青团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党所领导的各种革命斗争之中,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结束后,广大青年按照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国共合作方针,在青年团的带领下积极投身于国民革命的洪流中,站在了斗争的前列。1927年4月,共青团在武汉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根据新的形势规定了今后团的工作方针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共青团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青年的革命组织”。随后,在党的领导下,广大革命青年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进行了艰苦的工作,积极参加土地革命,参加红军和工农武装,为建立工农政权而斗争,投身到挽救革命的行列,为保卫和建设革命根据地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

(三)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时期

1935年,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团中央于当年12月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宣布将自己的组织改造为抗日救国的群众性青年团体,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青年抗日先锋队等青年抗日救国团体。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实行改造以后,团组织中断了10年之久。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满足广大青年积极分子的进步要求,1946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提议,开始了筹建青年团的工作。1949年4月1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此次大会宣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正式建立,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彻底实现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先进的群众组织,同时还规定团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青年,把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为全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而奋斗到底。

(四)共产主义青年团时期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组织发展的需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于1957年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一致通过了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这一时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积极适应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转变,把建设社会主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主要任务。共青团带领广大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艰苦创业,为保卫和建设新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文化大革命”使共青团组织遭到了严重摧残和破坏,代替共青团的是“左”倾思想的产物——红卫兵。1978年10月16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共青团“十大”在北京召开,共青团组织开始恢复。

回顾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共青团的职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职能贯穿其中从未发生根本的变化,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党的工作中心的不同而使团的工作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随着党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理念的变化,共青团的职能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共青团的社会职能逐步强化,内涵更加丰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把握共青团的现实职能,需要从历史中总结归纳共青团组织职能变迁的一般规律,为新时期共青团的发展提供依据。

二、新时期共青团在青年教育上面临的问题与承担的任务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决定了共青团不但要继续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还应履行好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职责,承担起教育青年、引领青年的义务。共青团要充分认识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青年特征的变化,充分认识共青团组织外部环境出现的新情况,准确把握新时期共青团组织面临的新挑战。

(一)共青团对全体青年的组织覆盖和感召力受到严峻挑战

新时期共青团组织正面临着在某些领域失去青年支持和感召力下降的严峻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社会组织出现了多样化,同时,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农村、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等组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青年的分布与群体结构同样发生着重大而根本性的变化,青年类别由相对简单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由‘单位人’逐步向‘社会人’转变”[3]。这种变化的结果,导致共青团组织能够有效覆盖的团员青年数量在减少,部分基层团组织由于资源的缺失而处于松散、瘫痪的状态,一些流动团员与团组织失去了联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社会管理出现了一些空白点甚至是真空地带,共青团组织也出现了一些覆盖的盲点。民间社团和青年自组织的迅速兴起对共青团团结凝聚青年的工作也产生一定影响。

(二)青年思想的日益多元化对共青团组织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刻地融入青年思想之中,是共青团组织在思想教育方面遇到的重大挑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社会价值观的日益多样化,反映到青年的思想中,就是青年思想更加多元化,特别是不同群体、不同层面的青年思想认识的差异性比较大,各类思想文化潮流相互激荡。随着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青年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多样,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自我认知、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自主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从国际视角看,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小范围内的碰撞和冲突时有发生。从国内视角看,思想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更加凸显,各种社会思潮日趋活跃。在这种背景下,共青团以灌输和宣讲为主的传统思想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在当前,如何在青年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成为共青团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三)社会结构变化对青年群体结构的影响给共青团育人工作带来的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年流动的规模、范围不断扩大,流动的频率持续加快。从青年的流向看主要是向城镇、学校、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大规模的流动改变了青年的群体分布。从青年的职业分布看,越来越多的青年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流向金融、法律、咨询、社工等新兴行业。青年的社会角色转换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出现了青年农民工群体,他们面临着从农村人向城市人、从农民向工人的角色转换。在城市,大批白领青年面临不同职业、不同体制间的工作角色转换。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青年在道德选择上呈现多样化,对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青年群体的流动性特征对共青团的育人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青年群体分布的变化、青年流动带来的新问题,对共青团组织调整教育模式、创新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新时期共青团在教育引领青年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增加影响力

组织的属性决定了组织的职能,在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两大基本属性中,政治属性是团的本质属性,由此决定了共青团必须把实现政治职能视为根本职能。共青团作为党的青年工作的助手,是党的干部的后备军,是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政治组织。高度的政治性是共青团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作为社会组织,共青团存在于社会大系统之中,它的生存与发展都和整个社会大背景紧密联系,因此,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加强自身建设,必然要坚持其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青年需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在融入社会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很多人生困惑需要寻求答案,青年的心声需要得到表达和尊重,社会必须构建这样的渠道和机制。共青团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格局中能够代表和影响青年的数量和程度。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共青团的社会性体现在工作实践中就是它的服务功能。共青团一方面要更加有效地服务青年,从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更广泛地联系和凝聚青年;另一方面要更加有效地服务大局,把握社会发展脉络,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工作,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的实践,使共青团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增强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二)坚持凝聚青年组织与凝聚青年个人的统一,增加凝聚力

青年作为社会聚集性和归属感比较强的群体,总是容易结成不同形式的组织。除了政府、企事业单位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而成立的社会组织之外,众多新兴社会组织大都是自发形成的,没有在政府社会团体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属于非正式组织。面对大量青年自组织的涌现,共青团应深入挖掘青年自组织对团组织的需求,达到凝聚青年组织与凝聚青年个人的统一,按照胡锦涛同志对共青团提出的“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4]的重要要求,不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进一步理顺与青联、学联、少先队等组织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在青联中的核心作用、对学联的指导作用和对少先队的领导作用。共青团要支持他们搞好自身改革,使它们按照各自的章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坚持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的统一,增加领导力

共青团经过长时期的组织建设,已经拥有近三百多万个纵横交错的基层组织网络,基本上覆盖了各个行业,植根于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共青团组织覆盖面广,组织比较健全,体系相对完整,便于调动和运用各方面力量的组织优势使其在社会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共青团正面临着在某些领域失去青年支持和失去影响力的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部分基层团组织处于松散瘫痪的状态,一些流动团员青年与团组织失去了联系,共青团开展的活动对普通青年的影响力在下降等,有组织、无领导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共青团应该根据新形势,转变思路,创新组织设置方式,青年流向哪里,共青团的组织就要设在哪里;共青团的组织设在哪里,团的领导就要到哪里,坚持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相统一的原则,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的领导力,不断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做到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和领导,使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1][4]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载《中国青年报》,2008年6月14日。

[2]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42页。

[3]曹彦鹏:《当前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初探》,载《青年探索》,200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团组织职能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职能与功能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