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先余/董盛明
(1.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党委,北京 100812;2.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杭州 310016)
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后,党的十八大继续坚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甚至于一个个体的人来说,文化的重要性无可争辩。文化是魂,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大到国家的外交内政、小到个人处世办事,都可以深深地打上文化的烙印,可见文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越来越重要。地质勘查行业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密集、文化程度较高的行业,而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地勘业同样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受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影响,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状况,使地勘文化建设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如何认识和传承传统地勘文化的精华,吸取世界地勘文化的科学成果和先进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和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勘文化,为地勘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长期任务。
地勘业的改革发展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多年来始终是在事业体制内运行,保留事业体制,实行事企混合运作,1999年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也只下放到省一级为止,但改革的大方向基本明确。由于地勘业一方面历史欠账多、包袱重、人均资产少,不具备改革的支付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不足;另一方面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缺乏产业基础,导致地勘业企业化经营任重道远、步履维艰,所以地勘业企业化改革有一个较长的历史过渡期。《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以来,为地勘业赢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从这些现实情况来看,加强地勘文化建设,对于推进地勘业的改革,促进地勘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时代的现实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保障和地质环境瓶颈制约日益明显,加强地质找矿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回大众视野,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环境与氛围都非常好。但无论是从找矿的时间周期还是成功的概率来说,环境和氛围都只是外因,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具有核心价值追求,坚持、坚守“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的一大批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地质队员群体。需要他们远离都市的繁华,常年扎根深山老林、大漠荒野,这一切都需要地勘文化的引领和塑造,需要核心价值理念的支撑。所以说,实现地质找矿突破战略需要地勘文化。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社会到了可持续发展阶段,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切实加强地勘文化建设,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正确处理好抓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支持和引领作用,适应地勘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地勘业在坚守地质找矿主业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地勘延伸业,如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基础施工、工程测绘、隧道施工等领域都已形成一些优势,是当前地勘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地勘队伍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发以来,地质工作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地质找矿迅速突破,地勘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空前高涨。地勘队伍无私奉献、为国找矿的核心价值理念再一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如何将地勘队伍的核心价值追求的文化力量转化为找矿优势,转化为队伍的经济优势,文化的效能功不可没。
培养和加强地勘文化建设,是地勘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地勘业“三光荣”精神曾深深激励着几代地质人无私奉献。随着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地勘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生存发展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老传统不能丢,否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迷失方向。但仅仅沿袭老传统而不去努力创新,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停滞不前。地勘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直接、最具体行动就是通过借助地勘文化建设这个基石,建设符合地勘业长远发展的特色地勘文化。
文以化人,文化在塑造人的灵魂、引导人的精神世界、规范人的行为等方面作用巨大。要充分发挥地勘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稳定功能,通过文化的张力和引力作用,唱响主旋律,将广大地勘干部职工凝聚到发展地勘事业、献身地质找矿战略目标上来。几代地勘人默默耕耘,无私无畏,不需要高待遇,不讲任何条件,就是凭借心中为国找矿,无私奉献的理想追求,这其中就是靠地勘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社会发展到了可持续阶段,需要很多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作支撑,地勘业就是基础科学中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勘业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面临同国际接轨的挑战,这些也离不开地勘文化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地勘文化还需要进一步开放和“走出去”,需要进一步吸收国外地质文化的营养,同时把我们的特色地勘文化传播出去,进行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创新发展。
长期的“条条”管理造成地勘队伍的开放意识相对较弱,较为封闭守成,与地方接触少、主动宣传推介自己少,“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成为其真实写照。社会许多部门不知道地勘单位现在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地勘单位过去干了些什么。再者,主动参与地方经济策划要么没条件,要么有条件没能力,队伍经营管理难以跳出固有框架。这在文化的潜意识中表现为自我意识、封闭意识和小圈意识,直接影响到队伍的发展。
依附性的经营模式造成地勘单位自主经营文化条件的缺失,所属二级单位大都是“一业为主”的延伸、衍生实体,“依队乘凉”的依赖思想仍然存在。实体盯着地勘单位,地勘单位盯着地勘局,遇事有问题习惯找队长、找局长,“攀上情结”难以根除。自主经营意识、开拓奋进意识相对薄弱。
传统的管理模式造成地勘单位创新经营文化条件的缺失,管理机构庞大,“上边有头下边就有腿”,“上边一把号下边一个调”,管理程序繁杂,地勘单位承担着太多的社会责任。地勘单位一方面要面对市场竞争,一方面要接受非市场化的羁绊,在市场竞争中表现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适应性差的弱点。
曾经火红的地质年代到今天的转型发展,“怀旧情结”也是造成自信力不足的一个方面。过去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好的收入待遇,致使地勘单位容易留恋过去的好时光,讲述的都是“昨天的故事”。当然,从国家发展趋势来看,地质工作又开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地勘队伍自信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重新树立仍需时日和努力。
地勘单位自成体系,一般又不属于驻地政府管理,与外界交流接触相对较少,地质二代中职工子女比例非常高,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同在一个地勘单位的现象比较普遍,进入目前的地质三代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加上干部交流机制不健全,容易在内部形成干部“沉淀”,导致地勘单位内部人际关系复杂,极大地冲淡了科学、法治管理氛围。
由于历史原因及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不能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进行,过渡时期的地勘业,属于事企混合体制,这就决定了地勘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采取了事业体制的方式来进行,而对象却是已基本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企业行为。行业特性的影响、计划体制的惯性、传统习惯的弊端、地域环境的局限、群体心理的沉淀等机制原因,也导致了地勘文化背景的缺失。
现代文化建设,已渗透到生产经营、技术管理、质量安全、劳动竞赛、企业形象策划等各方面,与经济建设相互兼容发展。地勘单位领导班子管理理念滞后,对地勘文化建设认识有偏差,不重视软实力的文化建设,没有正确认识到文化与业务之间的关系,人为地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分而治之,没能有效地将文化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组织机构建设上有的没有建立文化建设机构,即使建立了也形同虚设,没有形成起长效的工作制度。
地勘文化建设方式方法陈旧,目前更多地是依靠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文体活动和一些简单的企业内刊及网站,系统的、完整的、有针性的文化建设不多见。
地勘系统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真正科班出身、具有领军层次和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非常珍贵,“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有待提高和改进。
21世纪的竞争实质就是文化的竞争,地勘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行业,面对两个市场的竞争,要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持续经营发展,应努力构建优秀的地勘文化。
一要提炼出最适合地勘行业自身发展的精神,确保这一精神能引起全体从业人员的共鸣,进而变成全体从业人员的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全国模范地勘单位浙江地质七队,响亮地提出“坚守精神高地,实现找矿突破——我把青春献给你”,赋于了“三光荣”精神时代新义。二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不断培植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确保地勘精神文化能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三要培育彰显地勘行业个性、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以增强行业内部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开拓力。四要培育作为个体的地勘单位的各具特色的精神理念,行业的精神理念需建立在个体基础上。
地勘制度文化建设,寓于制度之中,一般而言,制度是刚性的、硬性的约束,而文化则是软性的引导,二者相辅相成,共存互动。一要注重把地勘行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中,不断完善地勘行业的管理方式方法,逐步建立起科学健全、管理规范的行业管理规范,增强行业活力和实力。二要营造制度的软环境,通过设计制作独特的行业识别系统标识,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和关心这个特殊的行业。三要利用新型载体,如网络、视频、多媒体等形式,最大范围地宣传教育,引导从业人员对制度的认同、理解、接受。
地勘行为文化建设指全体从业人员的行为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要大力培育地勘行为文化,将哲学、价值观、伦理观等形成有机统一体,逐渐被广大干部职工所认同、遵守、发展和完善,并转化为行业行为。全体从业人员是地勘文化建设的根本,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开拓创新,最终形成推动地勘行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地勘物质文化建设,一方面要重视地勘品牌建设,在全社会树立起地质找矿品牌,地勘延伸业服务社会要通过质量、品牌,不断丰富地勘文化品牌内涵;另一方面要完善地勘文化的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是进行生产活动的先决条件,主管部门要努力为行业创造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进地勘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改善地勘从业人员的生活环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强自豪感和归属感,积极投身物质文化建设。
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地勘单位,离不开和谐发展。把和谐文化融入地勘精神、行为、制度、物质文化建设全过程,形成尊重劳动、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风清气正、凝心聚力、增进融合的道德风尚,引导地勘人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事物,培养职工用宽容平和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和关系,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共同的价值观,推进地勘事业科学创新发展。
[1]刘明.创新当前地勘单位思想政治工作[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5(3):42-45.
[2]李丹阳.地勘文化建设中的文化缺失[N].中国矿业报,2004-09-08(4).
[3]贺建委.浅析地勘单位面临的形势及工作重点[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