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正兰
人文关怀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以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为核心。在现代传播中,它通过确立人的主体性,进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具体表现为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作为最终要义。近年来,人文关怀日趋渗透于新闻传播之中,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大众传媒的传播中,新闻要力求传播效果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在关注事件的同时关注当事人和受众的心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1.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体现
随着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日臻渗透,重视人文关怀也逐渐成为了新闻传播主流中的亮点。从一批脱颖而出的优秀新闻栏目可以发现,关注寻常百姓、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情感以及体现人的价值取向是它们的共同所在。如央视的《向幸福出发》、《背后的故事》以及地方台的《美丽邦女郎》、《小杨帮你忙》等,它们均将镜头对准百姓的关注及所需,涉及社会热点问题,以亲民化的语言和贴近百姓的视角传播新闻,使新闻真正成为大众的媒体,体现了全方位的人文关怀。
2.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在受众的迫切需要之下,新闻媒体愈加重视人文关怀,但由于认识的偏差,人文关怀在渗入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仍有所缺失。
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新闻传播者忽视了应有的伦理道德,过度重视收视率和发行量,将重点置于挖掘名人隐私之上,对百姓的生活疾苦和真正所需置若罔闻,致使新闻传播领域的低俗冷漠之风盛行。
另一方面,一些生活优渥、暂无困难的受众过于冷漠,缺乏足够的人情味,对弱势群众的尊重和理解不足。在新闻的选择上,更追求刺激性和隐私性的。为了满足这部分受众的需要,一些媒体便将人文关怀抛掷一边,偏离了人性化、关怀化新闻报道的轨道。
在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渗透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体现对人价值与尊严的关怀,指引社会群体正确的价值取向,还有利于媒体形象和品格的塑造。
首先,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受传关系平等化。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将关注视点置于寻常百姓的所需之上,以贴近百姓的视角和语言去反映人的命运、疾苦和欢乐,充分体现出了媒体对受众的关照,是以人为本在新闻传播中的深刻体现。同时,人文关怀的渗透也表明了媒体对于“受众本位”这一原则的遵守,彰显了媒体为受传关系平等化所作出的努力。
其次,疏导社会矛盾,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如若缺失及时的疏导,必将对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造成众多消极影响。新闻媒体作为大众的传播者,通过信息的扩散发挥着重要的文化载体作用。
再次,塑造媒体的良好形象和品格。在现代传播中,媒体形象的优劣和品格的高低对其收视率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媒体纷纷重视形象与品格的塑造。
1.以人为本为出发点
对新闻传播而言,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极为重要。媒体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将满足广大群众的所需所想作为传播宗旨,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求真求实,真正置身于百姓立场,对百姓疾苦和社会热点进行全方面客观报道。
2.为亲民化为原则
新闻传播中要渗透人文关怀,就必须坚持亲民化的原则,即通过平民化的视角和贴近百姓的语言进行新闻传播。在选材上,要注重百姓所需,对社会热点和聚焦问题进行关注,对一些重大事件和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跟踪报道,充分满足百姓的知情权。
3.以道德底线为坚守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要坚守道德底线,充分体现出应有人文素质。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要拒绝金钱和利益的诱惑,牢记的职责与使命,秉持真实客观的原则进行报道,力求新闻的质量与效果;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要对新闻传播事业倾注关怀与热心,致力于对百姓需要的满足,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始终弘扬道德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