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化”互动 统筹城乡发展

2013-08-15 00:45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两化支撑体系工业化

杨 艳

强力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遵循工业化城镇化规律、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在“十二五”发展重要机遇期,全面掀起“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新高潮,加快建设“两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近年来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从战略上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实现“十二五”发展宏伟目标,必须将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重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工业化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抓住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就找到了“跨越发展”的总路径。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二者犹如增强经济增长活力的两个车轮,不可分割。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从新型工业化道路到新型城镇化道路既是时代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经济现代化规律的内在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能够有效创造财富、解决就业,增强城市“造血能力”,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动力,避免城市“空心化”。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新型工业化的载体,有效拉动对工业品的需求,促进工业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新型工业化拓展新空间。

二是加快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抢抓机遇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抓住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就抓住了“科学发展”的总引擎。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超过30%,工业化城镇化就进入“双加速”时期。这个时期往往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期,虽然还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但同时也进入矛盾凸显期。目前,我国就处于这样一个极为关键的发展时期,深入分析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重大矛盾和问题,很大程度上都集中指向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之间的相对不协调、不同步,制约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要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坚定不移地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力。

三是加快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突破瓶颈制约、有效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各类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抓住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就抓住了“协调发展”的牛鼻子。工业化是城市化初期的根本动力,服务业的发展是城市化中后期的持续动力。只有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才能形成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良性循环。对于新时期的中国来说,防止工业化城镇化不协调现象是个比较大的课题。工业经济是支撑,城市发展是载体,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战略选择。必须把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强劲动力,引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当前,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应当把握以下总体思路:

一是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抓好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切实抓好规划统筹,做到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有机衔接、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统筹安排。

二是创新驱动,市场运作。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体制机制。推进科技、管理、知识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内涵发展。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构建土地、金融、能源等要素支撑体系。扩大开放合作,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三是产城一体,园城一体。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的带动作用,增强城镇对资源和要素的集聚作用,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城镇功能,以产业增长促进城镇扩张,通过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支撑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园城一体化。

四是统筹协调,民生优先。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生态环保,实现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创新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妥善处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过程中的拆迁安置等问题。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三、强力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

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实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动态调整适应过程,就是要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要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整体来研究和部署,转变观念,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要着力优化发展布局,科学规划“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要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必须以科学规划引导资源要素向产业和城市集中集聚,着力打造山水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友好、产业支撑有力的新型城市。坚持“外融内聚”,突出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理念,对外全面融入周边经济区、经济带,对内打造特色城市新区,培育特色产业带,构建新型空间发展结构。

二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力支撑“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必须走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加速推进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推进优势企业倍增。加快打造扎根型企业集团。第二,推进产业倍增。按照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政策的思路,以产业链整合发展为主线,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第三,推进园区倍增。坚持“一县一园区、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使园区成为城镇空间拓展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三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承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要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必须适度加快城镇化步伐。只有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才能为工业化提供支撑平台,使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辅相成,良性互动。搞好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选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培植小城镇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多形式、多途径、多元复合型发展,形成工业发展型、农业发展型、商贸发展型、外资外贸带动型、科技带动型、旅游发展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网络。

四要协调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示范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总体战略,关键是要处理好工业与城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以“两化”互动促“三化”联动,以“三化”联动促城乡统筹,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发展。要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对不同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地区进行分类指导,示范带动。

五要构建五大支撑体系,全力保障“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第一,构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构建“铁、公、机”三位一体的综合立体大通道,主动适应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急剧扩张的新要求,增强对产业和城镇的保障作用。第二,构建财税和投融资支撑体系。创新资金筹措、运作模式,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引入社会资本,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城镇建设。第三,构建要素保障支撑体系。坚持政府主导、规划管控、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第四,构建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立与“两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可持续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注重完善城镇建设和管理机制。第五,构建专业人才支撑体系。依托各类人才开发计划,积极引进一批“两化”建设的急需人才,加强企业家队伍和高端领军型人才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两化支撑体系工业化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高校“一带一路”研究的信息需求和资源支撑体系构建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超重梁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要点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评价的“两化”“两性”
“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东营市“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策略分析
泉州市民营企业“两化”融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