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等教育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3-08-15 00:43祁雪瑞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财政性预算内经费支出

祁雪瑞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一、河南高等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一)河南高等教育财政收支规模

1.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方GDP的比例。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地方GDP中的比例是用来衡量一定经济发展条件下财政性教育收入占地方GDP规模大小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出地方经济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支持程度。一般来说,教育经费随经济同步增长的部分通常用以补偿生均成本的增加,而教育投入在GDP中比重的增长才是用于教育资源发展的部分。对于稳步提升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方GDP的比例,河南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对此做出硬性要求,所以相关决策的自由裁量程度较大。高校扩招以来,河南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方GDP的比例在2001年以前较低,2002、2003年占比较高,均在0.33%左右,之后便稍微有所下降,基本稳定在0.3%左右[1],这一比例尚未达到中部地区的平均值,更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2.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这一数据是用来衡量普通高等教育经费中,来源于财政的经费占地方财政总支出份额的大小,它可以反映出地方决策者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河南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1999年为3.07%,2002与2003年略有提高,之后便一直呈下降态势,目前尚不足3%[2]。可见,河南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3.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占教育经费收入的比重。该指标表明高等教育经费中来源于财政性收入的部分,是总体教育经费收入中的结构性指标,既能反映政府的支持力度,也能说明教育经费收入来源的广泛性程度。1999年,河南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收入占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收入的比重为63.77%,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于财政支持,这表明,在扩招之初,政府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投入相对较高。之后预算内部分基本呈现波浪形降低,到2008年这一比例降低为39.73%[3]。近年来,河南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占教育经费收入的比重一直呈现逐渐降低的态势,这与全国和其它地区的走势基本相同,并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4.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比重。该指标通常用来衡量教育经费总支出中来源于地方财政支出的份额,与前述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占教育经费收入的比重有着高度的相关性。河南1999年预算内普通高等教育的经费支出占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55.61%,之后呈现波浪形下降,2008年为35.05%,降幅达40%[4],近年略有回升。与全国相比,河南预算内普通高等教育支出占普通高等教育支出的比重相对偏低。

(二)河南高等教育投入增长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5条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这一规定即是通常所说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采用国家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比率、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增长三个指标,可以从总量与生均两个方面考量省级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收支的充足性与合规性,并从增幅上衡量其高等教育财政责任的履行效果。

1.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比率。

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是指在每个财政年度内政府对教育拨款的计划数,主要包括教育事业费拨款、基本建设拨款、科研拨款和其他拨款(如:离退休经费、公积金、医疗费等),体现了政府对教育投入总量的控制意愿。用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速度与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进行比较,可以从总量上考量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1999年以来,河南预算内高等教育拨款的增幅仅有两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要求。

2.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情况。按照国家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应实现逐年增长。扩招之初,河南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为7835元,2008年降至4222元,2010年仅为4100元,甚至个别高校只有1700元,而全国高校生均教育经费约为8000元,河南仅为全国水平的一半,个别高校尚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5]。从以上数字来看,河南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整体偏低,且呈现出差距增大的趋势。

3.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增长情况。公用经费通常是指教育机构用于日常教学、业务活动、设备房屋修缮等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经常性开支。国家要求,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应实现逐年增长,这一规定对教育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投入提出了刚性要求,目的是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河南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2008年为1411元,近年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完成国家规定的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的要求。另外,由于高等教育基础落后,扩招后学生规模快速扩大,教学和管理人员经费的刚性需求增强,在财政有限的条件下,为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河南高等教育存量资源现状分析

河南同全国一样,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2012年,全省普通高校120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155.9万人。每万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为246人,比2011年度多19人,其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为149人,比2011年度多5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7.22%[6],比2011年度多出近3个百分点。近年来,河南高等教育校均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效益稳步提高。郑州大学“211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成为全省第一所教育部与省级政府共建的高校。河南的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实现了零的突破,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了教育部、科技部的评估认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是,河南普通高等教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无法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二、河南高等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规模扩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志,自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以来,河南高校教职工数量、占地面积均增长了50%左右;在校生数量、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图书藏量等均增长了1倍以上。河南在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教育投入等方面较过去都有明显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偏少

1.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有限。目前河南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教育投入缺乏制度保障,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2006—2010年,河南GDP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但生均高等教育经费增长率却不及全国水平的一半。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为-46.46%,在全国名列第31位,倒数第一。2008年河南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22.03%,低于全国平均增长26.17%[7]。2007年河南省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总投入为549.4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74%),2008总投入为635.62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78%),2009年总投入为763.3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77.2%)。河南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数量上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却下降了。河南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曾是比较高的,如2006年生均教育经费在全国排到第13位,到了2009年却下降到了第31位,倒数第一[8]。可见,与河南的人口数量、需要接受教育的人数相比,政府财政的投入有限,与教育需求和民众期望相差甚远。

2.高等教育招生能力偏低。河南每年有近百万的高考生源,由于受学校、师资等资源的制约,目前河南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河南人均GDP相近的13个省份相比,河南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每10万人拥有大学生的数量、普通本科高校的生师比都处于较差的状态,其中,每10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量排在最末位。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人均拥有量为5.71所/千万人,河南仅为3.16所/千万人[9]。

3.生均资源难以提升。虽然河南的各类教育资源总量增长明显,但在校生规模扩张的速度更快,导致了生均指标的下降,部分生均资源低于国家合格标准。2004年以来得益于借贷发展政策,河南各类高等教育资源总量增速很快。然而,由于基础差、考生多,生均资源仍然比较拮据。以河南普通高校占地面积为例,2004年为6331万平方米,2010年增加到了9352万平方米,增长了近50%。但从生均的角度来看,河南高校生均占地面积有逐年负增长的趋势,平均每年减少近5%。生均占地面积的负增长导致了生均教学行政用地每年以近2%的速度递减。从总量来看,2010年河南生均教学行政用地为13.2平方米,低于国家合格标准(14—16平方米)[10]。此外,生均图书册数也明显低于国家合格标准,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在总量增加的情况下也减少了。总之,生均教育经费总体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1999年扩招之初,生均教育经费为14088元,2008年为10094元,10年间降幅达28%[11]。

(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

1.优质大学少。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只拥有1所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每年有近百万的高考生源,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使得河南考生“有学上”“有好学上”的愿望难以实现。以2007年为例,全国高考考生录取率约为56%,河南仅为52.4%;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3%,河南仅为19.68%。

2.师资结构差。教师作为高校的重要资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教育资源优质化的要素之一。目前河南高等院校的教师中,高职称高学历比例偏低。一是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高。教育部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指标》)要求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0%为合格。2010年,河南省的这一指标为33%,达到了合格要求,但仍低于39%的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河南高等院校的副高职称比例还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二是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的比例不高。根据《指标》的要求,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0%为合格。河南高校的这一指标目前已经达到43%以上,远远超过了合格标准,但与全国的平均水平49%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三)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遭遇瓶颈

1.发展经费严重不足。尽管河南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总量逐年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滞后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河南高等教育发展主要依靠省市两级财政投入和学校自筹。全省高校利用的近百亿元信贷资金已陆续进入还本付息阶段,这给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办学主体单一、筹资渠道过窄、社会资源偏少也是导致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生均图书和生均校舍面积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致使河南高等教育发展与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2.教师资源严重短缺。虽然河南高等教育教师队伍逐年壮大,但是相对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人数的增长明显滞后,生师比没有下降反而上升。高校扩招以来,河南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增长了281%,而高校教师仅增长了94%,导致生师比由8.6∶1提高到 16.8∶1[12]。另外,高校教师队伍还存在着学历层次不高、专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公共基础课和新兴学科专业的专任教师严重缺乏。教师少影响到师资培训,培训少又影响到学科拓展,学科拓展有限又影响到学校整体层次,从而又影响到国家政策扶持,如此恶性循环很难摆脱。

3.办学条件制约了招生规模。从1999年开始,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河南高校校均规模连年扩大,但由于学生数量增长快而各种软硬资源增长慢,学校招生遭遇办学条件的制约,不少高校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省核定的在校生发展规模,现有基础上再发展的空间很小。

[1][2][3][4][5][11]李萌.大众化进程中河南省高等教育财政责任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

[6]河南教育厅.2012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DB/OL].http∶//www.haedu.gov.cn/2013/01/23/1358924474093.html,2013-01-23/2013-02-12.

[7]张瑞红,王爱民.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

[8][10]孙广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河南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2,(6).

[9]来俊军.河南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略论[J].河南社会科学,2008,(9).

[12]武俊松.河南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猜你喜欢
财政性预算内经费支出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四川省地方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变化分析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商业银行资金清算账户成为人民银行财政性资金监管盲区需引起关注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新疆:中央预算内投资8.39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问题析谈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基层行财政性缴存款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