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国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101)
建设创新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历史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成立时的拥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到现在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从一个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而斗争的党,转变成为一个担负实现现代化任务的长期执政的党,不断创造着中国历史的奇迹。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表明,始终坚持创新是其从弱到强、从失败到成功的关键原因,也是以后继续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创新型政党建设,要把握其基本要求,探寻推进创新型政党建设的有效路径。
所谓“创新型政党”,就是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对自己的纲领、目标、任务和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调整、更新,以谋求与社会发展和时代潮流共随同进的政党。新形势下创新型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新型政党是实践创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实践。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历史任务和工作重点,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创造党的建设的新局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认为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法宝之一,把我们党建设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思想建设,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了三大优良作风。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探索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及党所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首次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1〕38,“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38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把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一起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和根本任务。
其次,创新型政党是理论创新的政党。我们党自建立之日起,在党建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实现着理论创新。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创新思维和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理论新。邓小平曾指出,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2〕44“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2〕44“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2〕44其二,思路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又创新思路,紧密结合农民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实际和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的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其三,方法新。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方针和方法原则。例如“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方法原则等。既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批判原则。新时期,党的建设有三次理论创新:第一次理论创新是从思想理论建设到制度组织建设,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为标志;第二次理论创新是从注重制度和组织建设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第三次理论创新是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党的建设的三次理论创新表明,我党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主题的理解。
首先,建设创新型政党是国际大势的客观要求。20世纪后期,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执政的大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令人深思。虽然这些政党下台的原因有各自的特殊性,但是,在这些特殊性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那就是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创新政党政治,改革政党领导。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顺应国际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自己建设成为创新型政党。
其次,建设创新型政党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工人阶级只是少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政治智慧解决了这个问题,即按照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建设党,既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又通过教育来改造农民,吸收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把农民变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的支持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极具创新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有机结合的光辉范例。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坚持把它们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首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需要。在工人阶级革命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武装。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具体任务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奋斗目标,是始终不能变的。”〔3〕因为,中国共产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我们党所以坚强有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行列。”〔4〕
其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揭示了“创新”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和研究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吸取营养,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5〕。这就从哲学抽象的高度揭示了创新的本质,即创新是实践发展的要求和反映,创新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首先,建设创新型政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其次,建设创新型政党有利于解决党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和矛盾风险:一是经济发展方面,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二是社会发展方面,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民生问题突出。三是文化建设方面,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四是党的建设方面,一些领导干部素质差,有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贪污腐败。五是外部环境方面,世界经济还没有复苏,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市场可能持续动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我们党必须创新思维,有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胸怀、更宽的视野,来创新党的理论,创新党的领导,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改革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探索新形势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离不开创新驱动。新时期建设创新型政党,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建设创新型政党,要大力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创建示范点的带头引领作用,宣传实践中出现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建设创新型政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他们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首先,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才会有创新意识。党员干部要意识到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人民群众的带路人,如果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缺乏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创新实践。不能把创新仅仅看作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水平问题,而应当将其看成能否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的大问题。
其次,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与研究,才会有创新意识。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可以向书本学,向人民群众学,干中学。学习书本,知识会越来越丰富,视野会越来越开阔,在这样的基础上,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才会越来越高,才会有创新的追求,才会有创新的能力,从而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自我。
再次,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培养党员干部创新意识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学风,说到底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当前,党员干部要以中国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建设创新型政党的根本。人才队伍是党的执政骨干,是推进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首先,培养创新人才。以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分不同层次、不同门类对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进行深入研究,进行重新设计,要以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目标,大力提倡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要聚精会神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建设:把人才主攻学科建设好,明确创新方向;把教育队伍建设好,汇聚创新人才;把基地建设好,构建创新平台。要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重视拓宽人才评价发现的途径;更加重视人才的激励保障;更加重视人才政策创新,加快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要营造创新人才发展良好环境:营造重才敬才社会环境,营造识才用才工作环境,营造引才聚才政策环境,营造优才留才生活环境。
其次,打造创新团队。正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样,创新人才的简单相加,绝不会出现整体效果。要使创新人才的效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必须打造创新团队。创新团队,不但有创新精神,而且有团队精神。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创新党的人才队伍,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导向,为建设创新素质干部队伍提供有力保证;要在原有基础上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
针对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在干部队伍中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6〕。建立健全创新型政党建设的长效机制,正是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首先,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保持党的创新性,必须增强党的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其为创新型政党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发挥优势、各擅所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是创新型政党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其次,强化党内外监督机制。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权力不受制约就会导致腐败,建立健全相应的公开、透明、科学的党的监督机制是主观方面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最有效的手段。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7〕因此,强化党内外监督机制是创新型政党建设的重要条件。
再次,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是创新型政党建设持续开展的动力,只有把保持党的创新性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激励机制之中,才能真正推动创新型政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首先,重视社会舆论引导。要着重发挥社会舆论对创新型政党建设的作用。一是要充分运用新闻、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以及宣传栏、公益广告、公益短信等载体大力宣传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科学的廉政规范,从而引导党员和领导干部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二是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对社区网络、现代信息传播媒介等宣传渠道和社区团体等各类组织的指导管理,使廉洁文化观牢牢占据舆论主渠道、教育主阵地和公共文化娱乐主要场所,杜绝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冲击主阵地、进入主渠道,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思想、主流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和有效平台。三是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颂扬模范人物,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抑恶的良好风气。
其次,着力解决社会突出矛盾。优化创新型政党建设的社会环境,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当前社会的突出矛盾,为创新型政党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表现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等,这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悖的。因此,党应该把着力解决社会突出矛盾作为工作的中心之一。只有大力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为创新型政党建设、防范“四个风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再次,创新宣传载体和方法。推进创新型政党建设,要充分发挥当前“大宣教”格局的作用。要坚持大力宣传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讴歌先进,鞭挞丑恶,同各种有悖于先进文化的颓废思想、没落文化作斗争,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廉洁从政的行政氛围,形成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由此可见,建设创新型政党任重而道远。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38.
〔2〕邓小平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总书记抓党建重要活动记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19.
〔4〕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N〕.人民日报,1990-07-01.
〔5〕江泽民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0.
〔7〕邓小平文选: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