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远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 300170)
在2012年7月20日召开的“2012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增长势头强劲,全年收入规模达到1377.88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1%,占到新闻出版业营业收入1.46万亿的近10%。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期刊和数字报纸、电子图书均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势头,平均增长幅度超过25%,但同时三者的总收入仅为37.84亿元,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2.74%,这说明单纯的将纸质出版物数字化缺乏原创内容,难以在市场中立足。相反,手机出版和网络游戏的收入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6.66%和31.10%,由此可见手机出版和网络游戏依然是拉动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主力军。
时隔4个月,第25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在青岛举行,同时召开了以“大学出版的功能和责任”为主题的高端学术论坛。论坛就如何发挥学术出版的作用、大学出版社在集团化潮流下如何发展、数字化时代出版转型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精彩的研讨,为参会的各界人士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论坛上,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傅强指出:大学出版社承载着服务教育科研的使命,其核心竞争力是对优质内容和服务的创造,所以,大学出版社应优先关注产品服务,而并非商业模式和盈利。他强调:数字化转型不是空洞地用一句“从传统出版商向信息服务商转型”就能简单概括的,而应该是内容的创新,数字出版产业虽然处在早期阶段,但是创新仍然是该阶段最重要的竞争战略之一。
高职成高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化的种种机遇与挑战。作为学术刊物,传承科学文化知识、服务教育科研始终是其存在与发展的使命。而在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使高职成高学报更多更好地发挥作用也始终是高职成高编辑学人不断探讨与创新的话题与责任。实现数字化出版,可以以几何倍数增加内容的信息量、迅速降低成本、大批节约资源并同时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借助网络的优势高职成高学报正可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使更多的作者、读者了解并熟知高职成高学报,并以此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些显而易见的优势促使高职成高学报加快了实现数字化出版的脚步。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数字信息平台建设的推动下,经过前后十年左右时间的准备与筹划,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的“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方正数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字库”和清华同方旗下的“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几家国内大型的数字信息平台相继问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职成高学报总数已达400余种,其中98%以上均通过上述几家出版平台实现了全文上网。
数字化出版检索方便,读者可以及时搜素到自己需求的信息,而网络运营平台的商业模式也为作者和编辑部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实惠,特别是新媒体发展带来的“长尾效应” (只要渠道足够大,一些需求量小的商品,销售量同样可以赶上那些需求量大的商品),更为高职成高学报这类的学术性刊物带来了新的效益增长模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高职成高学报的数字化出版仍处于简单的初级发展阶段,换句话说,只是实现了部分环节的数字化,如通过电子邮箱投稿取代了以往的纸质信件投稿,编辑可以利用Word文档或某些编辑软件直接对稿件进行加工整理,刊发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查阅,但这也只是简单地把原来需要纸质化的部分搬到了电脑上,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数字化所倡导的内涵与外延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实现高职成高学报实现数字化出版首先急需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技术层面的问题。尽管现在所有的学报编辑部基本都已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硬件技术设备,但软件系统的更新却相对滞后,在线投稿、在线查询、在线审稿、在线编辑、在线发布等系统流程尚不完备,无法实现作者、读者、编者和审稿专家之间的互动性交流与信息沟通。国外学术期刊现已投入使用的在线稿件处理系统就是针对以上问题而研制开发的。一套后台管理先进、界面友好的编辑系统可以帮助编辑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监控稿件处理流程,加强编辑与作者、读者及审稿专家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高职成高类学报,作者往往又是读者,期刊的延伸服务、互动阅读同样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同时,依前述统计数字来看,手机用户群的实力不容忽视。如何通过CAJ、PDF的格式转换实现学术期刊的手机在线版本,满足更多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样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前提。
2.标准化问题。目前针对高职成高学报数字化出版的编排规范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遵循,各家学报仍各自为政,各有一套自己的数字编排规范,这在电脑格式转换中极易造成数据的损失,使得数字出版物中错字连篇、格式混乱,给编辑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极大影响刊物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或者需要下载多个阅读服务器,以满足不同文件格式的需要,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数字出版技术的各个环节,如编码、作品格式等都亟待出台相关的标准。只有数据标准化并完全共享才能使成本降至最低,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传播效果最优。一套系统性、先导性、动态性的高职成高学报标准化出版格式将为数字出版的畅通提供更为坚实可靠的依据。在制定国内统一的编排规范的同时也要注意遵循国际化标准,这也是进入国际期刊检索的一项先决条件。
3.版权问题。长期以来,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展非常不均衡,这主要体现在渠道供应商和技术提供商比较强势,而作者以及内容提供商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在行业环境不太完善的情况下,一些优秀的作品经常被廉价地使用且之后的利润分成也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在美国,版权产业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和信息经济的驱动力。但在我国,由于数字技术对传统版权保护带来的冲击,数字作品的版权不能得到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每每受到伤害,再加上为数相当多的网民缺乏良好的版权保护意识和正确的数字消费观等,导致数字出版产业链不完善,无法进行正常的产业循环,使得数字出版业难以得到健康发展。
数字化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方式,缺少与之匹配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监管,因此一直被人所诟病。著作权人、出版方、数字平台技术提供方之间的版权纠葛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严重影响了数字化出版的健康发展。2008年4月,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就被323名博士和179名硕士先后告上法庭,原因是未经本人许可擅自将其论文收录入数据库并出售给一些单位和个人,如此大规模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目的的法律诉讼,在当时的中国数字版权业还是第一起。2011年3月5日,贾平凹、韩寒等50位作家公开发布《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指责百度文库侵权又是一起经典案例。这场知名作家与国内第一搜索引擎公司之间的作品版权纠纷案,又一次使得“数字版权”的话题成为焦点。
针对上述高职成高学报数字化出版道路上出现的问题,编辑界同仁可能还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才能完整实现。
首先,应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具有全新网络理念和创新意识的编辑队伍,强化编辑主体的数字化意识和能力。数字出版不是内容的简单平移,而是一种出版形态地改变,编辑人员一定要打破固有的传统出版的观念束缚,在技术应用和经营管理上实现新的突破,如果始终保持陈旧的体制、落后的技术,将会使我国高职成高学报停滞不前,甚至失掉传统优势。因此,要加强与作者及读者的互动,创建一条从收稿到发稿的全程数字化管理,方便作者、编者、读者、审稿专家的实时在线沟通,提高学报的增值服务,学会以读者为中心的思考方式,更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求。同时,还应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借鉴别人好的经验与做法,找出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在如林的网络期刊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熟练掌握常见的排版和校对软件,制定统一的编排规范标准。软件系统的使用可以大大减轻传统排版、校对的工作量,减少人工错误。目前常用的排版软件是CAJ和PDF软件。CAJ格式由清华同方知网 (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它将文字和插图信息封装在单一的文件中,完整地保留了原刊的版式信息。PDF是一种结构化的文档格式,由美国著名排版与图像处理软件公司Adobe公司发布。该软件可使期刊中的复杂公式、图形、图像及特殊符号的显示得到较好的解决,既能方便读者直接浏览运用,又能兼顾期刊原样排版显示风格,同时也为期刊网上媒体功能的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较好的排版软件。标准化的统一,不仅方便了信息平台的网络传递,而且减少了因格式转换而造成的数据损失,方便读者检索。
同时,应尽早研制出一套既符合高职成高学报出版发行行业规范又适合高职成高教育领域,还能够与现有互联网信息传播标准相容的高职成高学报数字出版标准体系。这一体系建设应包括各校网站接口的标准统一,有利于建立共享界面;网上文献格式的统一,以利于读者的存取阅读。
再次,网络盗版与传统盗版在性质上并无多大区别,但是手段却更隐蔽,取证难度大。具体到高职成高学报,编辑遇到最大的版权问题是一些作者通过剽窃他人作品,东拼西凑,复制粘贴即成为自己的作品要求发表。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启动了重大科技工程项目——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希望研制出一套数字版权保护标准体系,以确保作者、出版方等的合法权益。目前,由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研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也为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避免剽窃提供了查找的依据。同时,编辑人员还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确立合理的授权模式,明确授权范围,确保作者及自身的正当权益。
综上所述,高职成高学报要想实现全面数字化出版还需要在理念、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化出版形势,使高职成高学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支持。
[1]数字出版年会召开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OL]ttp://finance.jrj.com.cn/industry/2012/07/23131113884278.shtml.2012-7-23.
[2]姜红贵,等.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1).
[3]谢明俊,等.学报数字出版与编辑素质要求论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