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起 来薇
总装某局驻北京丰台区军代室
近年来在军事斗争需求的推动下,新型复杂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明显加快,数量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逐年递增。以某厂为例,仅2008年到2011年三年间,就新研火力支援、战斗指挥、信息通讯、人员运输、后勤补给等各种车辆底盘XX种,涉及军械、装甲、工程、防化、陆航等数个兵种,而且都在短期内完成科研到生产的程序,已经陆续进入装备行列。这些装备结构原理复杂、技术含量密集、战技性能先进,成为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但在实践过程中在存在着诸多因素,严重制约了新型复杂装备作战能力的快速形成。
从近年来我室参与的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工作的情况来看,当前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承制单位等部队接新装备后提需求后才开始着手技术服务工作准备,被动式服务多,而提前谋划,超前想部队可能的技术需求而开展技术服务的主动式服务少。
部队需要技术服务时找“谁”的问题不明确,有的部队直接与装备承制单位联系,有的部队向总部机关越级汇报,有的则找军代表协商,渠道太多缺乏统一管理,造成技术服务工作“乱”。
技术服务往往牵涉一些责任、资金、人员等具体问题,承制单位想法比较多,特别是由多家承制单位生产的装备协调技术服务比较困难。新型复杂装备涉及到的承制单位多,要解决的问题可能需要多家单位密切合作才能完成,而实际工作时常常存在多个单位推委扯皮现象,造成技术服务工作“慢”。
传统的技术服务局限于简单的授课培训或者现场问题排查解决。授课内容基本以操作理论和维护保养知识为主,缺乏具体的实际操作,灌输式理论难以达到指导实践工作的目的。现场问题排查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缺乏问题成因分析、解决办法制订等指导,难以形成经验型的知识结构。
一些企业把技术服务当包袱来看,或者因为本单位确实抽调不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而临时派一些非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保障,造成不是授课时照本宣读、不能回答学员临时提问,就是处理现场问题时只能向本单位反馈问题表象、难以第一时间进行故障判断,大大降低了技术服务的作用和效益。
2011年我室先后接到X支部队来某厂进行新型复杂装备交装培训任务,这也是技术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室的具体做法是:
针对交装技术服务任务特点,军厂成立了交装技术服务联合组织机构,公司领导和军代室领导亲自挂帅,工厂质保部牵头,相关归口都有领导参加。在接装培训联合组织机构的领导下,军厂提早谋划,就交装技术服务进行了分析、讨论和部署。一是制订工作计划。与工厂一起,超前思维,做好预案。在培训方案、培训组织、交装计划等方面提前与部队沟通,特别是针对培训安全和保密、车辆操作安全等方面做好预案,并以文件形式上报机关和下发相关部门;二是做好物资人员保障。由于军械与装甲的接装培训工作同时进行,需要工厂均衡调配人员力量进行保障,军代室专门抽调副总代表带队进行全力配合。军厂竭力安排好部队官兵培训和生活,制定专门的接装培训学习和实践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表,在培训教材、培训教员、工装设备等方面进行充分保障,保证部队能充分学好理论、操作使用好装备;三是抓好信息沟通。军厂和部队建立了沟通机制,军厂双方分别指定了抓总负责协调和管理的人员,第一时间与部队沟通协调,就官兵学习资料、学习计划、实践操作、安全事项乃至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沟通。同时实行每天联络员碰头和每周领导参加的周例会制度,并在接装培训过程中坚持实施。在各个培训和接装节点,及时向局机关进行汇报,确保领导机关及时掌握接装培训动态。
按照计划,根据接装官兵人数、专业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将人员分成底盘、武器(包括火控)和电气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培训、实践和经验交流。军厂结合工厂生产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步骤地安排了理论学习、参观总装装配过程、实车静态学习和操作、实车驾驶实践等项目,并对几种车型使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等方面安排了讲授和沟通交流。
1.组织理论学习
军厂安排专门人员负责装备理论知识的讲授,不仅有总师单位、总装厂的人员,还请来了主要配套厂家等单位的老师,精心备课,充分准备,反复推敲授课内容。特别是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制作授课幻灯片和相关图表等,做到图文并茂、简单直观、通俗易懂。理论课程学习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部队官兵分别对以上几型装备的教材、使用维护说明书等资料进行理论讲课和自学;第二阶段分别请来各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员,分别从总体、底盘、武器、综电系统进行了专门的讲授和实车静态操作,进行了实车培训,同时我室也安排了负责三个车型验收任务的岗位军代表,就装备验收程序、步骤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和交流。
2.参加装配调试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军厂安排接装培训人员到工厂实际生产线上参观,让他们参与了部分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生产、装配和调试等过程,工厂技术人员进行了帮带,部队官兵进行了半自主的实践操作,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对车辆的调试安装等工艺过程有了直观认识。
3.参加实车操作
军厂组织接装培训官兵参与了实车静态检测和动态驾驶试验考核,使培训官兵进一步熟练了实际操作,直观的了解了装备性能。
4.组织军厂互动
军代室组织安排了岗位军代表、工厂技术人员和接装培训官兵座谈,就装备培训情况、装备使用、操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一起分析研究了装备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
5.进行培训考核军厂组织对培训部队进行了培训考核,全体官兵考核成绩优良,获得了结业证。
6.现场交付
在装备现场交接检查时,军厂联合在现场进行服务保障,和部队一起对每辆车的上百项检查项目进行核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些缺件少件、制造安装、配套产品故障、操作失误等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对问题进行确认,限定解决限期。在发车前所有问题基本解决完成,并得到三方认可。
通过学习、实践和经验交流,接装培训官兵基本具备:
1.熟悉掌握了装备各部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了装备性能,能够熟练使用和正确操作装备;
2.通过参与装备部分部件装配、整车总装和调试的过程,对装备组成结构、原理有了深入认识;
3.具有能够独立判断装备常见故障,并对一些基本故障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通过对交装技术服务工作的实施,我们感觉在开展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时应:
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深入研究探索,逐步构建适合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的环境和平台。一是更新服务理念。适应新装备特点和技术服务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指导,确立体系建设、多元保障的服务理念,加快实现“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式”服务转变,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二是改革服务方式。以服务需求确立服务范围,统一协调实施服务,变“粗放式”服务为“精细化”服务。
着重解决新装备技术服务时效性差、质量无标准的问题,区分责任,明确关系,建立使用部队、驻厂军代表、生产厂家“三位一体”的内外协作联动机制。一是定期信息沟通。部队与厂家售后服务部门逐级对口建立信息联系渠道,及时通报新装备使用和保障信息,全程掌控新装备需求和工作进展,按照“部队提出需求、军代表受理协调、厂家解决问题”的程序方式开展联保联训。二是定期会商通报。军地双方注重收集整理新装备操作使用和维修保障开展情况,定期通报协商工作状况。三是定期质量检查。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不仅落实到产品科研、生产阶段,而且扩大到需求分析和售后保障阶段,定期组织专人走访部队,对新装备使用质量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围绕“全面服务、系统保障,切实加快新装备战斗力生成”的核心,充分借助工厂、院所的技术优势,联合开展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资源联建。装备承研承制单位参与对技术服务需求的分析和计划的制订,确定技术服务方式和内容。二是装备联保。按计划对新装备现场故障进行排查,定期对新装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装备保持良好的战技水平。三是人才联训。采取“传统专业自训、精密复杂系统合训、新增高新专业送训”方式进行。四是手段共研。主要是研制新装备管控、检测、维修和保养设备工具,开发计算机模拟教学软件和仿真教学器材。
总而言之,开展新型复杂装备技术服务,必须从国情军情出发,着眼急需,抓住源头,利用军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借助承研承制单位资源优势,综合运用各种力量,在军民融合服务保障上找出路、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