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力
(中共普洱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云南 普洱 666500)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四个翻番”、“两个倍增”的宏伟目标,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对于环境优越、资源富集、基础良好的普洱市,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要求五年后经济总量翻一番半、甚至两番,真正做到率先跨越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普洱市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全市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更是普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1、经济发展外向度低。经济发展外向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从某种角度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决定着其发展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我们从改革开放的“大后方”,一跃成为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前沿,如何在短时间内,引人瞩目,营造人才、资金、技术“高、洼地”效应,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是目前亟待破解的难题。从经济角度看,普洱市一、二、三产业产品外销(市外、省外、国外)比例都不大,尤其产品结构层次、技术含量、附加值很低。相关资料显示,全市外贸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人均进出口额四项综合指标均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远未形成“大进大出”的市场格局。从自然环境角度讲,普洱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只是没有引起世人足够的关注,资源优势未能转为资本优势和发展优势。这里当然有历史原因,国家政策导向原因,也有地理位置偏僻导致物流成本高的因素。但是,实施桥头堡战略,为普洱实现华丽转身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2、绿色品牌知名度低。“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无疑是普洱发展的必由选择。长期以来,也有过努力,有过突破,只是离现实发展需要差距大。普洱的产品在省外国外有知名度的很少,除了普洱茶有点名气外,其它基本还是“留在深闺人未识”。一是初级加工产品多,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二是品牌杂乱,管理混乱,如普洱茶产品品牌数十上百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就是当地人也很难说什么品牌最好。绿色是普洱的本色,但不挖掘品牌的核心价值,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就很难实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打造几个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叫得响的绿色招牌很重要。
3、资源配置优化度低。人们都说普洱资源富集,但对资源的稀缺性认识不够。如林业面积大,但林分质量逐步下降;水资源丰富,但能源项目门坎抬高;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好,但投资需求量大;特色生物产业需求旺盛,但生产成本攀升,等等。茶叶、咖啡、橡胶、蚕桑等季节性用工矛盾已经初步显现,季节性用工紧张,人力价格攀升,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生产效益逐步降低,种植规模盲目扩张所带来的风险增大。产业发展肯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但产业扩张不能搞“一窝蜂”,应该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应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抛弃“一村一品”的观念,全市一盘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围绕“5+6”产业发展思路,拉长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增厚产品效益,做到规模大、质量精、效益好。随着绿色新政的推行,不少城市、企业、个人都在谋求绿色发展,履行绿色责任,普洱要作绿色文章,必须走特色之路,否则,很难“出奇制胜”,实现跨越式发展。
4、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普洱绿色资源富集,缺少的是科学的规模经营,品种多、企业小,长期处于“汽车拉不完,火车不够拉”的状态。市内企业普遍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所谓市、县、乡骨干企业,上千万元的企业屈指可数。只要二产业“拉一产”、“推三产”的作用显现出来,普洱在“十二五”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00亿不成问题,跃升到1000亿元也是有可能的。目前,华能、天士力、康恩贝、星巴克等中外知名企业陆续进入普洱,出现了“帝泊尔”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双高”的产品,对普洱绿色产业的崛起奠定了一定基础。但需要加倍的关爱和呵护,使之真正成为加速普洱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带动全市又好又快发展。
5、投资融资吸引力弱。建设资金无法满足普洱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是普洱诸多发展瓶颈中的瓶颈。普洱的确有足够丰富的绿色产业资源,但总是觉得软件“软”不下来,硬件“硬”不起来。说基础条件,普洱不如国内发达地区,招商的优惠政策也有差距,甚至与境外相比,普洱的招商引资条件也缺乏更多的灵活性。诚然,诸多的条条框框,更多的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如财政、金融、土地、生态补偿、口岸管理等等),也不是一时一地所能突破的,但客观上成了普洱加大投资融资久攻不下的“无名高地”,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发展。无论是建设“四大基地”,还是构建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没有绿色产业用地、规划、项目审批机制上的大胆创新,没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模式的全面突破,没有招商引资、金融税收、通关便利的先行先试,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十分困难的。只有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工引人形成洼地效应,绿色发展才能形成气候。
6、基地建设项目支撑力弱。产业基地是政府主导筹划推进的具有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实体,普洱的基地建设覆盖面广、关联性强,必须一、二、三产并举,产、学、研推进。目前,普洱的产业聚集度低、规模效益低、储备项目少、落地项目少、开工项目进度慢,基地的平台作用、项目的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特色生物产业、现代林产业是普洱传统的绿色产业,重点是加工、销售环节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旅游是新兴产业,前景非常远大,但前期投入巨大,“招引”任务艰巨;清洁能源的最大优势是水能开发,但水电产业面临核准门坎抬高,移民安置难度增大,电网建设任务繁重。
1、着力构建国际品牌体系,推动品牌建设大跨越。一是构建特色产业品牌。着力打造普洱茶、生态咖啡、生物药、生态优质烟叶、特色有机蔬菜等产业品牌,把普洱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特色生物产业基地,在全国、全世界叫响普洱的特色生物产业品牌。二是构建妙曼城市品牌。着力打造以生态生命景观系统支撑的“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城市品牌,把普洱中心城区建成一个融入自然、拥抱健康、体验妙曼的世界级精品城市,成为云南普宁景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前沿中心城市。三是构建精品普洱文化品牌。深入实施“六个一”文化精品工程,组建普洱民族文化艺术团,借助中国普洱茶节、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等平台,推出大型原生态歌舞《妙曼普洱》和一批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原生态歌舞等文化精品,着力打造普洱文化品牌。
2、着力构建基础支撑体系,推动基础设施大跨越。一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构建连接各大区域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把普洱建成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筹划建设大理——普洱、新平——临沧、攀枝花——江城、江城——勐阿4条高速公路和安定——宁洱(团结)、澜沧——孟连——勐阿、孟连——西盟、思茅——宁洱等5条高等级公路,建成“两纵两横一环”公路网络;全力推进玉溪——磨憨、楚雄——景东——镇沅——宁洱(普洱段)、思茅——澜沧——孟连铁路和临沧——宁洱、广西百色——文山——蒙自——思茅、元江——镇沅——临沧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建成玉溪——磨憨铁路(普洱段);优先建设澜沧机场,迁建普洱机场,启动景东、景谷机场前期工作,择机建设墨江、江城通用(通勤)机场,力争全市形成日航班20架次以上、多线齐飞的航空网络;加快澜沧江、李仙江出境航道、电站库区码头和停靠点建设步伐,形成“两江并发”的航道水运开发格局。二是统筹推进农田水利、能源、信息基础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实施好“兴地睦边”土地整治。推进大中河水库至思茅区引水工程、大中型水库、骨干水源和“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提高水利化程度,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到2016年,全市蓄水总库容达到7.9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率提高到30%以上。加大对澜沧江、李仙江等流域的水电开发力度,加快推进糯扎渡电站、普西桥、勐野江、长田、忠爱桥、把边江等大中型电站及糯扎渡电站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和500千伏交流送出工程,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垃圾焚烧发电,把普洱打造成云南省“西电东送”、“云电外送”重要水电基地和全国清洁能源基地。到2016年,全市装机容量达到1088.54万千瓦。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流通信息网、党委系统信息化网和电子政务网建设,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提高信息网络普及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商贸物流、社会发展等基础建设。加快建设茶叶、木材、矿石等资源产品交易市场,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品现代服务网络建设,建立直通缅甸、越南、老挝和泰国的对外经贸通道、物流网络和产业体系,形成“一核、一带、一区、一圈”的商贸物流业发展总布局。积极构建“云南面向东南亚桥头堡黄金前沿物流枢纽”,把普洱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商贸物流中心。
3、实施龙头拉动,提升基地建设的产业化水平。坚持走产业化路子,增强产业化能力,促进产业化经营,推动产业化发展,是建设基地的必然选择。一是充分利用国家现有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倾斜政策,以全球500强、国内500强公司、跨国公司、知名院校、研发机构为重点目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探索亲商护商路径,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科研机构青睐普洱、落户普洱,培育现代特色生物产业企业集群和研发中心,形成以普洱为基地、企业为平台、科研团体为核心、国内外市场为终端的绿色企业总部、企业集群;支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公司)做强,扶持一批产品有特色、成长有潜力的企业做大,维持一批绿色科技研发团队长驻。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基地、保护价格、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步;鼓励支持多种生产要素向基地集聚,全面、有序开放基地建设项目,推进全市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4、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大跨越。一是做优支柱产业。加快提升茶、林、电、矿产业新型工业化水平,快速推进文化旅游养生产业的发展。到2016年,茶、林、电、矿产业实现工业产值70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二是做强骨干产业。大力发展咖啡、烟草、蚕桑、橡胶、生物药、渔牧等骨干特色产业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到2016年,咖啡、生物药产业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绿色GDP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90%以上。三是做大产业园区。加快普洱工业园区、景谷工业园区、沿边工业园区和各县(区)工业园区的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和建设步伐,把普洱建设成为国家级特色生物产业聚集区和国际一流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养生胜地。到2016年,五大支柱和六大骨干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018亿元,增加值682亿元。
5、着力构建多元开放体系,推动对外开放大跨越。一是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积极构筑进出口加工贸易、现代物流服务、产业转移承接三大平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经济走廊、跨境经济合作区和沿边经济带,重点推进勐阿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构建中老缅越四国边境绿色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江城、澜沧、孟连、西盟原料市场能源“三头在外”沿边工业园区,把普洱建成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黄金前沿;扩大思茅港口岸功能至思茅城区,把中心城市打造成口岸城市。二是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中心。开展对外教育、科研、民族文化交流合作,扩大普洱学院的对外招生规模,积极开设缅甸、越南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小语种教学,定期举办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把普洱建成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中心。三是加强区域合作。继续加强对口帮扶,积极参与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交流,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向普洱集聚。
6、着力构建生态生命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大跨越。一是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动植物及微生物和谐,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和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二是建设“森林普洱”。深入实施“七彩云南·生态普洱”行动,加快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合理的森林城镇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到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城市绿化率保持在50%以上。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依法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从规划立项、建设实施等环节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加强水土保持,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