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铁峰 赵微微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2.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2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保健的需求日益明显,防病重于治病,体育锻炼走进人们的生活,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加,公园,各大健身场所日益火爆。然而,如何锻炼?如何科学、有效、安全、合理的锻炼却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调查研究,笔者发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一直以技术教学、技能培养为中心环节,虽突出了传统保健体育这一特色,但学生的医学知识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培养“医体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彰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虽然通过体育教学改革,许多学校结合了中国传统保健项目如: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的教学,却仅仅局限于技术上的传授,忽略了在校学生的医学优势,没有找到医体结合的最佳切入点。②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不断的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尝试多种教学理念与模式,但还是难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难以做到学以致用。③对体育课程的研究,过多关注在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而忽视了体育课外的延伸领域,使学生缺乏参与实践的机会。
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2010级本科学生共计536人。
①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②问卷调查法。从研究目的出发,共发放问卷536份,回收536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536份,问卷有效率为100%。③实验法。设立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每班30人),分别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④数理统计法。将调查所收集的全部数据,使用Excel 2000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数据统计处理。
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现有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将体育卫生,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人体机能变化,体育锻炼对人体组织、器官的影响,运动处方等体育理论知识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中去,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机能的基础上,学会如何科学、合理、有效的运动,让体育锻炼切实地为改善人体机能,增进人体健康服务。
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富有时代感、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个性需求的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保证。热爱体育运动、学会体育运动、掌握体育运动,让种类繁杂的体育运动为不同需要的人们服务,增强体魄,愉悦身心。在每节课后,我们增加了科学锻炼方法的内容,使体育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传授,更是一种方法的传授、一种能力的传授。实验证明,通过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原则,积极运用运动处方,帮助学生解决在运动健身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强健身实效,为培养“医体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服务。
完善教学考核方式注重教学质量的实用性。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不单单以动作技能考核为中心,还要考核学生体育健身知识和运动处方的能力,不仅掌握运动技能还要掌握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科学健身的能力。①专项技能考核的对照。所示,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经t检验,P < 0.05,具有显著的差异。②对运动处方考核的对照。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经t检验,P < 0.05,具有显著的差异。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中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医体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武冬.从学科的角度全面审视民族传统体育学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本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522-525.
[2]何英等.对北京市精品课程武术太极拳建设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1247-1250.
[3]颜昶,徐丽平.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创建与终身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534-1536.
[4]胡永南,姚军波.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内涵及其伦理教育功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1023-1025.
[5]刘艳.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
[6]李志刚.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究[J].体育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