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乃志 芦 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现有验案二则,报道如下。
迟某,2011年1月12日初诊,男,67岁,主诉:活动后心悸、气短。四肢困重,食少纳呆。胃酸、胃胀。萎缩性胃炎病史。舌诊:舌质淡暗,苔粘腻。脉诊:脉滑稍弦。处方:黄芪30 g、党参15 g、炒白术20 g、黄连15 g、清半夏10 g、炙甘草10 g、陈皮15 g、茯苓20 g、泽泻15 g、防风10 g、羌活15 g、独活10 g、柴胡15 g、白芍20 g,共3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二诊:主诉症状好转。原方予5付。
按:胃炎为现代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胃炎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还与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密切相关[1]。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痞[2],实证者多气滞血瘀,虚证者多胃虚、脾胃不和、气阴两虚。本例患者当属气阴两虚,湿邪内阻。治疗应益气健脾,升阳除湿,以复中州。杨凤云[3]指出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皆为升阳祛风之品,外可解肌达表,内可鼓舞脾胃之阳气上行,虽常用治外感病,内伤脾胃病也同样有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多数驱风药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升阳药升举脾胃清阳,清气得升则浊气自降,促使脾胃恢复正常功能。柴胡升发脾胃清阳,畅达气血,现代研究柴胡含有的有效成分柴胡皂甙有抗炎功效[4],白芍合营养胃阴,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与升阳药配伍,升降有序,清补相合。金友[5]等指出升阳益胃汤多数药物有调节自身免疫功能,如补气之党参、人参、炒白术、黄芪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帮助形成抗体。柴胡、泽泻,有抑制抗体形成细胞的作用,诸药相配合,有双项调节作用,即中医的升降之机。杨凤云[6]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味(白参10 g、白术10 g、黄连5 g、黄芪15 g、半夏20 g、炙甘草7 g、陈皮15 g、茯苓15 g、泽泻10 g、防风5 g、羌活7 g、独活10 g、柴胡7 g、白芍10 g、鸡内金15 g、大枣5枚、生姜3片)治疗1例49岁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收到良好疗效,共服药28剂,症状减轻,胃镜原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肠上皮化生征象消失。何忠福[7]运用升阳益胃汤(黄芪、党参、茯苓、白芍各20 g,陈皮、柴胡、白术、半夏、羌活、独活、防风、生姜、炙甘草、泽泻各10 g,黄连6 g,大枣5枚)治疗共83例慢性胃炎患者,疗程4~6周,结果总有效率96.4%,慢性萎缩性胃炎治愈7例,好转8例。关喜叶、石恒录[8]用升阳益胃汤加减(黄芪15 g、人参10 g、茯苓10 g、白芍10 g、桂枝10 g、半夏10 g、陈皮10 g、防风6 g、二活6 g、柴胡6 g、徐长卿10 g、葛根6 g、焦三仙10 g、九香虫6 g、甘草6 g、生姜6 g、大枣6 g)治疗1例男性43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后经胃镜证实原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转为轻度。
张某,2011年1月21日初诊,女,22岁,主诉:睡眠欠佳,胸闷、心悸、乏力、近日心前区隐痛不适,肢体沉重,平日血压偏低,曾有一过性黑矇。舌诊:舌质淡,苔微腻。脉诊:脉沉涩。Bp:85/54 mmHg。处方:黄芪30 g、清半夏10 g、红参面10 g、炙甘草10 g、羌活10 g、独活15 g、防风10 g、陈皮20 g、茯苓20 g、泽泻20 g、柴胡10 g、白芍20 g、炒白术20 g、黄连10 g、柏子仁10 g,共5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二诊:患者上述症状好转,原方不变予5付。
按:本例患者曾有一过性黑矇,属于中医眩晕范畴,患者平日忧思较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主肌肉,脾气不足,失于运化,聚湿生痰,四肢百骸失于水谷精微荣养,故有肢体沉重、乏力。痰邪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失养,故有一过性黑矇。痰邪阻碍气机,心神被扰,故有胸闷、心悸。患者平日血压偏低,因其阳气不足,清阳不升,精微不得充养所致。据患者具体情况,治疗应健运脾胃,升阳祛湿,升阳益胃汤切合病机,方中红参面、炙甘草、黄芪、茯苓补脾益气,健脾利湿,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化痰,并助气机运化。柴胡升发清阳,泽泻降泄利水渗湿,二药升降有序。黄连燥湿化痰,白芍敛阴和血,并引阳气入阴,合柏子仁可治疗睡眠欠佳。方中羌活、独活、防风诸祛风药有升发阳气之功,脾胃阳气得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运化充养,清窍得滋,则诸症可除。关喜叶、石恒录[9]有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生理性低血压的经验。
体会:现代人多因生活饮食不规律,日久而导致脾胃虚弱,正气耗伤,易出现中气不足、湿热内蕴、阳郁不伸所致的一系列证候,可应用升阳益胃汤临证加减。导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则湿邪痰浊滋生无由,水谷精微布散荣养,且脾胃升降之机协调有序,有助于全身气机畅达,生理功能发挥正常。导师临床中应用升阳益胃汤颇多,并不局限于此二例,且见效显著,可见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功用有可供发掘的巨大空间。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2-413.
[2]金友,邹淑芳.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病五则[J].中医药学报,1988(4):24.
[3]杨凤云.升阳益胃汤临床新用举隅[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5):151.
[4]季宇彬.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