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

2013-08-15 00:47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5期
关键词:螺旋肺癌图像

姚 强

南阳医专一附院CT室,河南南阳 473000

肺癌是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主要方式。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对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显示出了优越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肺癌的诊断、分期、监测疗效以及预后的评估中都有其重要作用。本组对35例肺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实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研究,对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中晚期肺癌病人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42~80岁。小细胞肺癌(SCLC)16例,非小细胞肺癌19例。病理学分型:鳞癌23例,腺癌8例,腺鳞癌4例。

1.2 CT检查方法

患者仰卧,检查前需嘱咐患者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平静呼吸,之后行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体的中心,扫描范围从胸廓至肺底部。采用GE16层螺旋CT机扫描,以电影方法采集图像,电压120 kV,管电流80 mA,层厚5 mm。造影剂选择用非离子型注射器注入,延迟5~7 s开始扫描。

1.3 图像及数据处理

应用GE4.0工作站上的Perfusion3中的体部灌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选择肿瘤体的实质性区域,确定协议处理CT值的范围以此画出感应区。避开坏死区域以及肺不张,利用去卷积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肺灌注图像及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CT灌注成像通过对上述参数图像的重组及伪色彩功能的处理,得到相关图像,并对相关原始图及灌注图像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

1.4 疗效判定

采用实体瘤疗效标准RECIST判定。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且无相关的症状出现;部分缓解(PR),肿瘤的最大直径总和与之前相比缩小30%;疾病稳定(SD),未达到CR、PR的相关标准;疾病进展(PD)出现或多处出现进一步的病症。根据疗效分缓解为组(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未缓解组(包括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

1.5 数据统计和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缓解组和未缓解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型,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对肺癌介入治疗前后的各参数进行分析,以P < 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病例和数据分析后,35例肺癌患者中,有22例肺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后,肿瘤BF、BV降低,MTT数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S变化不明显,在3个月后的检查中肿瘤在不同程度上缩小;13例肺癌患者在BF、BV、MTT及PS都没有明显的变化,P > 0.05,在3个月后的检查中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肺癌是癌症死亡中的第一大病因,虽然对于部位明确的恶性病变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当发现时已是晚期,早已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大多数患者只能进行昂贵的放疗、化疗及其他的综合治疗,此外还承受着巨大痛苦。所以,对肿瘤的疗效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肺癌肿瘤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仅参与肿瘤体周边的供血,而支气管和肺动脉构成了肺癌肿瘤的宿主血管,宿主血管的多少,微血管在肿瘤体内部的分布及肿瘤的大小、位置等对各项灌注参数变化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同时各个患者个体化的不同表现给统计学处理带来困难,因此对治疗效果的判定评价还需逐例比较分析,其次再研究个参数的共同变化趋势。

本组通过对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疗效的研究,我们可根据介入治疗前后肿瘤的灌注参数变化来判断,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简单经济、快速无创的成像技术,在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前后行CT灌注成像根据灌注参数变化可早期判断和预测治疗效果。

[1] 赵振军,梁长虹,谢淑飞,等.多层螺旋CT肺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2):232-235.

[2] 周漠玲,刘进康,熊曾,等.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肺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9):911-916.

猜你喜欢
螺旋肺癌图像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有趣的图像诗
旋风“螺旋丸”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奇妙的螺旋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