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灿 李彦红 周关发 秦所仓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兽药饲料监察所,云南师宗 655700)
近年来,随着规模养猪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已出现新的流行趋势,许多地区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给规模养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副猪嗜血杆菌病以5~8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染。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感染传播。当猪群中存在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猪流感或地方性肺炎时,该病更易发生。环境差,断水等条件下更易发生该病。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近年来,由于受蓝耳病等流行的影响,猪免疫功能下降,副猪嗜血杆菌病在陆良县也时有发生。因为该病的病原体血清分型较多,已知有15个血清型。另外,发病症状和剖检变化表现不一,不同的血清型对某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201 1年6月在陆良县中枢镇2个猪场共有213头发病。病猪年龄不等,发病轻重不同。
5 ml注射器、20 ml注射器,剖检刀,方盘,剪刀,镊子,剖检手套,显微镜。
猪尸体取仰卧位,将四肢固定。从下颌中央开始到耻骨联合正中垂直切口,用骨剪把左右肋骨剪断后,将胸骨向前下方翻开,即可暴露胸、腹腔。按胸腔、腹腔的次序观察各脏器位置、形状及彼此相互关系,然后分别取下。先在胸腔入口处切断食道和气管,将心和肺一起取出。再依次摘除腹部脏器脾、肝、肾、胃、肠和膀胱器官,分别进行各脏器的检查。
无菌采取病猪的心血、肝、肾、淋巴结进行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后,选择氟苯尼考治疗,药物由陆良县畜牧兽医局技物配套门市提供。
治疗原则:抗菌消炎,加强护理
氟苯尼考治疗量:口服时,0.2 g/kg;肌注时,20 ml/kg体重。
消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6~7月陆良县雨水较多,大部分猪舍潮湿,是引起本病最主要因素,因而,在中枢镇应重点改善通风设施,以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净化栏舍空气,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在疾病流行期间有条件的猪场仔猪断奶时可暂不混群,对混群的一定要严格把关,把病猪集中隔离在同一猪舍,对断奶后保育猪“分级饲养”,这样也可减少PRRS、PCV2在猪群中的传播。注意保温和温差的变化;在猪群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前后可在饮水中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同时,在料中添加以上推荐药物组合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本病通常是继发或并发感染,常伴有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在饲料中添加针对支原体有特效的药合组合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手段。仔猪断奶后,饲料添加枝原净100 mg/kg+金霉素300 mg/kg+阿莫西250 mg/kg或枝原净100 mg/kg+氟甲砜霉素80 mg/kg。
在副猪嗜血杆菌病严重的猪场必要时可对猪群进行免疫,由于本病的血清型多,商品菌效果不确定,自家苗有一定预防效果;没条件的也可选用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免疫;母猪:初免猪产前40 d一免,产前20 d二免。经免猪产前30 d免疫1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1 ml/次,最好一免后过15 d再重复免疫1次,二免距发病时间要有10 d以上的间隔。
患猪消瘦,四肢末端、耳朵及胸背部的皮肤呈蓝紫色;胸腔积有大量的淡黄色液体,血液稀薄、色淡、血液凝固不良;皮下组织水肿、黄疸、肌肉苍白;淋巴结水肿、出血;脾肿大、质地柔软、边缘增厚;心包积液、心外膜出血;纤维素渗出性肺炎;肝肿大变性;肾乳头水肿;关节肿胀,关节液增多、浑浊,有黄色炎症渗出物。
均见到革兰氏阴性的细小杆菌,以纤细杆状者居多,间有长而弯细状菌体,为猪副嗜血杆菌。
临床通过应用氟苯尼考对523头大三元商品猪进行治疗,从6月13日发病,7月17日病情完全控制,死亡48头,痊愈165头,治愈率为77.5%。
疗效不理想,一旦临床症状已经出现,应立即采用口服之外的方式、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对发病猪进行注射治疗,每隔6~8 h用药1次。同时,对全群进行其他猪进行预防。本次发病猪对氟苯尼考敏感,氟苯尼考为广谱高效抗菌药,对多种革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及支原体等均有作用;但是,过多或过大剂量用药,导致排毒解毒器官负荷过大,加之细菌毒素,造成实质性脏器衰竭而死亡,因而临床应用时应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