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林,陈 靖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医院 放射科,河北保定 071000)
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男性,70岁,主因间歇性进食食道灼热感,吞咽困难;胸骨后轻度疼痛20年余。曾因无明显诱因吞咽困难加重10d,于1997年5月到当地医院就诊。行电子胃镜检查示:食道入口至门齿20cm处见不规则巨大溃疡型肿物,表面充血、肿胀、污秽血苔、僵硬,边缘呈结节状隆起,可见暗红色肿。取活检5块,给予复方五倍子液20ml喷洒止血。食道中下段腔扩张,可见一球形异物堵塞,给予异物钳多次夹碎,贲门痉挛,持续不开,内镜挤镜才能通过;胃底、胃体粘膜充血、水肿,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胃角弧形光滑,胃窦粘膜水肿,花斑样改变,点状红斑;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充血水肿,点状红斑,降段粘膜未见异常。诊断:(1)贲门失弛缓症;(2)食道癌;(3)慢性胃炎。给予放射治疗(计量为DT6000cuy)。2008年8月因吃煮鸡蛋时下咽梗阻,到我院就诊。食管钡剂检查:食道全程明显扩张,食道上段后壁见一长约5cm的充盈缺损,管壁僵硬,粘膜中间断裂(图1,见封底);造影剂通过受阻,下段食管贲门一明显狭窄,呈“残根状”,造影剂通过缓慢,见有明显逆蠕动(图2,见封底)。查胃镜:距门齿约20cm处可见不规则巨大溃疡型肿物,表面充血、肿胀、污秽血苔、僵硬,边缘呈结节状隆起,可见暗红色肿;食道中下段扩张,可见一球形异物堵塞,贲门痉挛,持续不开,内镜挤镜才能通过。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1~2级(图5,见封底)。
病例2:患者男性,53岁,主因间断进食哽咽感20年,加重1月余,伴胸骨后疼痛不适4d,于2012年5月18日来我院门诊检查。食管钡剂检查:食道全程明显扩张,食道中段右侧壁见一长约6cm的充盈缺损,管壁僵硬,粘膜中间断裂(图3,见封底);造影剂通过受阻,食管下端呈漏斗状狭窄,管壁较光滑,呈“萝卜根状”改变,见逆蠕动造影剂通过缓慢(图4,见封底)。查胃镜:距门齿约27cm~34cm处可见菜花样隆起,表面充血、糜烂,向周围浸润,有溃疡,敷着污秽苔形成,质脆,易接触性出血。食道扩张,贲门痉挛,持续不开,内镜挤镜才能通过。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图6,见封底)。患者拒绝治疗,自行离院。
讨论 本病较罕见,在食管癌中约占0.059%,有贲门失弛缓症历史7~20年[1]。多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2],女性稍多[3]。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3.3%,较普通人群高7倍[4]。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多发生于食管中下段及贲门部,治疗与食管癌基本一致,切除病变食管和贲门部[5]。此2例由于贲门失弛缓症病变发生在前,病程较长,在检查时医师易将观察重点放在贲门区而将后者漏诊,且食道全程扩张,病例1病变发生在食道起始部;病例2发生在食道的中段。均在食道扩张最明显的区域,食道癌的影像特征不明显,导致临床医生的忽视。
在食管钡剂检查时,一般多取立位,由于管腔扩张明显,致使造影剂通过较快,使病变区造影剂充盈欠佳而不易观察。本文2例患者均在食管钡剂检查时遗漏了上段的病变,只是在观察片子时才发现不正常,后再给患者二次取卧位检查,有重点地观察食管上中段,得以确诊。由于对此类病例认识较少,医生在对食管多原发病变患者检查时应多体位观察,以减少漏诊。站立、双斜位与半卧左前斜位是显示贲门区病变的最佳体位[6]。
由于本病较罕见,加之医院条件有限,极少对患者进行低张状态消化道检查,也是造成本病容易漏诊的原因之一。
[1] 吴恩惠主编.尚克中主编.中华影像医学消化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4,64.
[2] 周生保.贲门失弛缓症影像学鉴别诊断[J].中国中医药,2013,11:92-93.
[3]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5.
[4] Brucher BL,Stein HJ,Bartels H,et al.Achalasia and esophageal cancer:incidence,prevalence and prognosis[J].World J Surg,2001,25(6):745-749.
[5] 马英杰,杨国志,陈雷,等.老年人贲门特殊检查技术与癌症影像特点[J].中国实用医药,2012,31:104-105.
[6] 韩立波.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1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1,36: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