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屏亚
农民购种已经习惯于车接车送、赠送礼品、吃饭喝酒。他们的眼神儿不是盯在种子的质量和价格上,而是被那些花花绿绿的奖品所诱惑、所吸引。只要售种宣传车进村,农民围上去就问:有什么奖?上哪吃饭?显然,农民与经销商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既在专业知识上不对称,又在定价评估上不对称,无法作出主观判断,只能随终端经销商的“指挥棒”转动。
种子市场充斥各种“诱惑式”营销,显示今天种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更多的促销手段都聚焦在农民身上。时间长了,农民也会逐渐意识到“贪小便宜吃大亏”、“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买种子是为了增产增收,不是为赠品而买种子!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让种子走进农民的心中,才能安全地走进农民的田间。
广大农民作为种子的终端用户,理应受到种子企业和基层经销商的呵护。道理非常简单:无源之水不可能形成涓涓细流,无本之木又怎会长成参天大树?种子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还是经常与庄稼打交道的农民。故而种子企业在启动决定命运的“终端战略”时,眼光既要长远,又要向下。如果能将终端力与产品力、品牌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种“力”都着力于终端的种子使用者,那么在硝烟滚滚的激烈竞争背后,一定会减少人仰马翻的尴尬和痛苦,增添拥有攻城掠地的喜悦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