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冀骋主编《古代汉语》评介

2013-08-15 00:43胡世文
关键词:尊者古汉语古代汉语

胡世文

(浙江海洋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自从20世纪50年代高校设置“古代汉语”课程以来,古代汉语教材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了众多的教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1],周秉钧编著的《古汉语纲要》[2],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的《古代汉语》[3],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4],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5],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汉语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古代汉语教学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广大教师对古代汉语教材也有了新的要求。于是,进入新世纪后,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全国各地又出版了一些新编的教材,蒋冀骋主编的《古代汉语》[6](以下简称“蒋编”)就是其一。这部教材由湖南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8月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通论,下册为文选,共80余万字。其通论部分除绪论外,分文字、词汇、训诂、音韵、语法(词法)、语法(句法)共六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与传统古代汉语教材相比,这部新教材顺应了新世纪以来的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潮流,体现了一些创新性理念,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重视“基础”,突出“中古”

“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这是公认的古代汉语课程学习目的之一。哪些古汉语知识是“基础知识”?各种古汉语教材形成了很多共识。如“古今字”、“通假字”、“古今词义的异同”、“双声叠韵”、“三十六字母”、“词类活用”、“古书句读”等知识点,各种古汉语教材一般都会选入。“蒋编”囊括了学习古汉语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分文字、词汇、训诂、音韵、语法五部分系统地讲述。在编排体例上,与王力《古代汉语》的“散点式”不同,“蒋编”更具系统性,各部分自成体系。其文字部分分“汉字概说”、“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构造”、“古书中的用字”、“俗字”五节,介绍了古代汉语中一些基本的汉字学知识。词汇部分有“词汇概说”、“单音词与复音词”、“词义”、“同源词”、“同义词与反义词”五节内容,介绍了古代汉语中一些基本的词汇学知识。训诂部分包括“训诂的含义”、“训诂的材料和内容”、“训诂的术语”、“训诂的方式”、“古注的读法”、“校勘”六节,介绍了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训诂学知识。音韵部分有“音韵学概说”、“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分析”、“中古语音系统”、“上古语音系统”、“近代语音系统”、“近体诗格律”六节内容,介绍了古代汉语中一些基本的音韵学知识。语法部分分词法和句法,包括“分类标准和词类”、“实词活用”、“量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头、词尾”、“词序”、“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处置式”、“动结式述补结构”十三节内容,讲述了古代汉语一些基本的语法学知识。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提高学生阅读古籍能力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也帮助学生形成一些整体性概念,了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概貌。

“蒋编”在内容编排上还有意突出“中古”。首先,精选了一些凸显中古汉语特点的通论知识点,如“俗字”、“常用词的演变”等。这些知识点过去很多教材都不太措意,是近些年来学界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些影响较大的新成就,它们才逐渐被重视起来。“蒋编”把它们选入教材,体现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新理念,意欲推动“古汉语教学的改革”(下册第381页)。其次,下册文选部分列有“三国魏晋南北朝”专栏,选入了不少体现中古汉语特点的文选,如汉文佛典文献9篇、《搜神记》1篇、《世说新语》3篇、《太平经》3篇等。它们都保留了许多中古时期的口语,是近些年来学界关注较多的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再次,上册通论部分引用了不少中古汉语语料作例。如在介绍词义引申类型之一“时空引申”时,“蒋编”以“党(当)”在“中古以降”引申有“时”义为例(第115页);在介绍“性状引申”时,以“快”在中古由“迅速”义引申有“善于”义为例(第116页);在介绍“实虚引申”时,以“著”在《世说新语》等中古文献中已虚化为表处所的介词、在唐宋间进一步虚化为表示进行时态的助词为例(第118页);在介绍“词义易色”时,以“伤心/肠断(断肠)”等在中古的变化为例(第129页);在介绍“叠韵同源词”时,以“貌-邈-描”等中近古同源词为例(第145页);在介绍“同源词研究的作用”时,以中近古文献语词“服”等为例(第149页);在介绍“对文求义”时,以中近古文献语词“踔”、“试”等为例(第205页);在“读古注示例”中,列有《文选》李善注选文(第217页);在介绍“校勘的要求”之一“必须识俗字,明草书”时,以敦煌文书等为例(第224页);在介绍转折连词“但”时,以《太平经》等中古文献用例为例(第332页)……这些都是重要的中近古汉语语料,有不少还是近来学界的研究成果。传统教材在介绍相关知识点(如“词义引申”、“同源词”等)时,一般还没有采纳这些语料。“蒋编”吸收这些语料,反映了学界动态,也体现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弹性编排,提倡创新

目前,高校普遍缩减了古代汉语课程授课课时,有的从原来的100多个学时减到了64学时,缩减近半。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使用哪一套传统教材,都很难把教材内容全部讲完。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变化,“蒋编”在内容编排上采用了“弹性”编排原则。首先,“蒋编”没有缩减学习古汉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而是将各个知识板块编成一个个体系,各个体系的具体内容又是由浅入深而有条理地编排。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概貌,更好地掌握那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不必要全部精讲,不少知识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让学生自由学习、自由思考、自由研究,在学习、思考和研究中感受真善美,从而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下册第380页)而练习题的设置又方便教师或学习者自我检查学习的效果。其次,每个章节后面提出的进一步阅读的文献,以及附录的一些知识等,又拓展了整个课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具有“弹性”的教材,特别适合当前高校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也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学习者自学使用。

“蒋编”有弹性地编排内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编者在“后记”中指出:“相信书本,相信老师所教,是我国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的普遍特点,从而导致唯上、唯书习惯的养成,导致一切服从尊者的处世态度的形成,也导致学生创造力的缺乏。”要提高民族创造力,就必须重视“求异思维”的培养。“中小学教育,求同思维为主,辅以求异;大学教育,求同求异各半;研究生教育,求异思维为主,辅以求同”(下册第379-380页)。“蒋编”体现了这种教育理念,书中既有“求同”的内容设置,更有“求异”的精心编排。“蒋编”特别重视比较一些细微差异,如比较“古今词义的差异”(上册第125-134页)等。另外,“蒋编”编者认为,要培养“求异思维”,“首先得从怀疑开始”,“有怀疑才有思考,而思考以追问为形式”(下册第380页)。为此,“蒋编”不仅在一些知识点里融入了一些学界科研新成果,提出了一些需进一步阅读的文献,还精心设计了一些“追问”式的练习题。如上册第219页练习3:《国语·晋语》:“救乏振滞,匡困资无。”韦昭注:“匡,正也。正穷困之人。”编者针对这一古注发问:“韦昭注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了引导学生思考,编者附上了大量的语料,然后追问:“如果(韦昭注)不正确,请根据语料给出新的解释”。语料中有大量的“匡”和“救”连文、对文的现象,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左传·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灾患”,等等。练习者通过比类,就不难发现并纠正韦昭注的错误。很明显,设置这样的练习,目的不仅仅是让练习者温习并实践已学的训诂学知识,也是为了培养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注重实践,巧设练习

近年出版的古代汉语教材,有不少是增加了“练习”内容的,这无疑有助于教学的理论联系实践。“蒋编”在每节常识后面也都设计了练习,共35个。这些练习,有的设计为帮助学生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如“什么是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上册第52页)之类;有的设计为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如“根据字型判断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是本义还是引申义”(上册第135页)、“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属于哪类活用”(上册第319页),等等;有的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如“古注的读法”设置的配套练习中就有不少(上册第218-219页)。编者先列出一些颇有影响力的古注,如《尚书》孔传、孔颖达正义,《国语》韦昭注之类,然后附上大量的相关语料,要求学生根据语料考正前人注解的错误。这样循循善诱,有利于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然,“蒋编”内容丰富,洋洋80多万字,难免也有瑕疵。笔者不揣浅陋,略陈数例如次。

例1.到曹溪,恰遇祖师,正当说法时,便礼拜祖师。(《祖堂集·慧忠国师》)

“蒋编”注“礼拜”云:“礼拜:以礼相拜。”(下册第295页)

今按,“礼”有“拜”义。《说文·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事神”则需拜也,故“礼”引申有“拜”义,作动词用,多用于膜拜僧、佛之类。如唐李白《秋浦歌》其十七:“闇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辽王鸣凤《大都崇圣院碑记》:“(惠诚)丱岁礼惠华寺玉藏主为师。”此二例中“礼”皆为“拜”义。今浙江普陀山僧人谓“拜佛”犹言“礼佛”,正是古语之遗留,亦其证。可见,《祖堂集》“礼拜祖师”之“礼拜”是同义连文,“蒋编”释为“以礼相拜”不确,当释为“拜”或“膜拜”。

例2.舍利弗等既入其家,受长者供,饮食已讫。长者行水,在尊者前,敷小床座。(《杂宝藏经卷六·长者请舍利弗摩诃罗缘》)

“蒋编”注“行水”云:“行水:施主饭后奉宾客水,以用于澡手漱口之类。”(下册第205页)方一新、王云路《中古汉语读本》注“行水”同,还另举三例,谓其“皆述饭后行水”[7]91。

今按,佛典中“行水”是指“食前食后倒水洗手”[8],如:

后日长者复请比丘,普及众僧,悉令诣舍,办饮食具。时至皆到坐定,行水、饮食已,咒愿达嚫。(吴康僧会《六度集经》;T3n152p36a1)

是时有一老婆罗门,其形丑恶,人所恶见,从远方来。王子见已,即命令坐,行水施果,然后问讯。(吴支谦《菩萨本缘经》;T3n153p59b24)

此二例中,第一例“行水”是指众僧食前倒水洗手,第二例“行水”是指吃果子前倒水洗手。而施主提水壶或水罐之类给食者洗手也叫“行水”,如:

檀越行水,至上座前。佛语施主,先与汝师。持水往师前,即举罂,罂口自闭,其水不下。还往佛前,从佛作次,尔乃水出,咸得洗手。(元魏慧觉等《贤愚经》;T4n202p361a10)

由此可见,“蒋编”注的是语境义。此类注解“蒋编”书中自有其例,一般先注词汇义,再注语境义,如同页“注释21”:“上座:又作‘上坐’,本指尊者之座次。这里指尊贵的客人。”又如下册第169页“注释8”:“公姥:媳妇称丈夫的父母。这里主要指‘姥’,即婆婆。”如此,“蒋编”此注当作:“行水:食前食后倒水洗手。这里指施主饭后奉宾客水,以用于澡手漱口之类。”

另外,此处正文标点与方一新、王云路《中古汉语读本》[7]91相同,皆有失察之嫌。其中“长者行水,在尊者前,敷小床座”被断成了一句,容易被误解为“长者自己倒水洗手,然后在尊者前铺设了一个坐具(以聆听佛言)”。笔者认为,“长者行水”是承前文“饮食已讫”而言,是为一句,意思是“饮食完毕后,长者奉水侍奉宾客澡手漱口”。紧跟其后的“在尊者前,敷小床座”为一句,其主语“长者”承前省略,意思是“(长者)在尊者前铺设了一个坐具(以聆听佛言)”。先言饮食、行水,再言敷座于尊者前以聆听佛言,这样的叙事方式佛典中常见,如:

长者躬自行水,清净饭食供养。饭食已讫,行清净水。取一小床,在如来前坐,欲得闻法。(姚秦竺护念《出曜经》;T4n212p631b16、17)

可见,此段句读当作:“舍利弗等既入其家,受长者供。饮食已讫,长者行水。在尊者前,敷小床座。舍利弗呪愿而言……”

例3.昔有一大国王,身得重病,十二年不差。一切大医无能治者。时……有一医师,善能治病,王即召来,令治己病。未久之间,即蒙除降。王便念欲报此师恩。屡遣使者,宣令彼国:此师治王病差,应有大功,宜应赏赐。(《杂譬喻经·医师治王病喻》)

“蒋编”注“除降”云:“除降:病情减轻。‘除’、‘降’均为病愈义。”(下册第195页)方一新、王云路《中古汉语读本》注“除降”同[7]52。

今按,此注有自相矛盾之嫌,既然“‘除’、‘降’均为病愈义”,为何连用后就变成了“病情减轻”义?莫非文意如此?然联系上下文意揣度之,非是。其前文有“身得重病,十二年不差”一语,后文有“此师治王病差,应有大功”一语。此二“差”,“蒋编”有注:“差:病愈。后世写作‘瘥’。”今按,此注可从,《方言》卷三:“差,愈也。南楚病愈者谓之差。”《广韵·卦韵》:“差,病除也。”则揣度文意,“大国王”之“重病”从“十二年不差”到“差”,正乃医师“治”之功,文中以“未久之间,即蒙除降”表述之。可见,此“除降”不是指“病情减轻”,而是“病愈”。

此外,“蒋编”还有极少量体例不太一致的地方。如下册第193页“注释1”:“逼妇:即逼于妇。之,指代妇。”这里注的是“其夫逼妇,又敬重之”中的“逼妇”和“之”,依书中出注例,当作:“逼妇:即逼于妇。之:指代妇。”又如下册第185页“注释7”:“内否:内,心里,内心。否(pǐ):闭塞,阻隔。”这里注的是“彼翁学道内否”中的“内否”,然后再加注“否”,依书中出注例,当作:“内否:内,心里,内心。否(pǐ),闭塞,阻隔。”

总之,瑕不掩瑜,“蒋编”吸收了众多新成果,反映了不少新动态,体现了一些新理念,是一部有特色的古代汉语好教材,值得推介。

[1]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周秉钧.古汉语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

[3]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4]许嘉璐.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荆贵生.古代汉语[M].第二次修订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蒋冀骋.古代汉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7]方一新,王云路.中古汉语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李维琦.佛经词语汇释[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39.

猜你喜欢
尊者古汉语古代汉语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正反同辞”理论在古汉语教学中创新研究——以“罢极”训释为例
降龙尊者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对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价值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见于《说文解字》的晋江、石狮闽南方言上古汉语词汇
读郑重《十八应真像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