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黏液性囊腺瘤1例

2013-08-15 00:46:20李瑞灵陈义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胶冻性囊下腹

李瑞灵,陈义磊

(1.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中医医院放射科,云南个旧661000;2.上海市中医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71)

男,45岁,5年前无意中触摸到右下腹“鸡蛋样”大小包块,无不适,未行诊治,近半年来触感包块增大,偶伴隐痛,无发热、畏寒,两便正常,于2013年4月就诊。20年前有阑尾炎病史。外科检查:腹软,右下腹触及6cm×5cm大小包块,边界清,活动度好,轻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7.8× 109/L,尿常规检查阴性。

腹部超声检查:右下腹探及5.4cm×3.5cm椭圆形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清,有包膜,内部透声差,超声诊断:右下腹囊实性混合包块(性质待定)。腹部CT平扫(见图1):阑尾增粗,盲肠左侧旁见一6.5cm×3.4cm椭圆形肿块,壁呈“蛋壳样”钙化,内部密度均匀,CT值约25HU,边界清楚。CT诊断:慢性阑尾炎,右下腹脓肿可能。

手术及病理所见:全麻下行右下腹包块+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大网膜与腹膜广泛粘连,阑尾近段呈6cm×5cm× 6cm囊性包块,远侧阑尾大小约3.0cm×1.5cm,充血、肿胀,分离切除包块及阑尾,送病理检查。包块内大量胶冻状黏稠物,镜下见被覆单层分化成熟的高柱状黏液上皮,核位于基底部,包浆透亮,细胞分化成熟,细胞大小一致,无核分裂象,肿块壁钙化(见图2)。病理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

讨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是一种原发于阑尾的少见肿瘤,为潜在恶性病变。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中年以上好发,男女比率约1.4∶1[1]。患者多以腹胀、右下腹痛,或无痛性右下腹包块就诊,少数患者为体检发现腹部包块。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瘤内充填大量胶冻样黏液,囊壁薄,囊壁可有广泛的溃疡形成和钙化[2]。阑尾上皮呈异型增生或生成腺瘤性息肉,腺瘤阻塞阑尾根部,使阑尾腔内压力增高,黏液可穿透浆膜层,形成阑尾周围和腹膜后黏液性肿块,可伴卵巢黏液性囊腺瘤[3]。镜下见囊壁内衬黏液柱状上皮,可见明显增生,并可呈乳头状突起,腺上皮细胞一般无明显异常。瘤细胞可脱落至腹腔,在腹膜、网膜和腹腔脏器表面种植,形成胶冻样肿块,一般不浸润脏器实质内,不发生淋巴、血行转移[2]。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检查方法:①CT检查多表现为阑尾增粗,邻近肠管受压,髂窝(回盲部)椭圆形、类圆形的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囊边缘光整,壁薄,壁可有弧线状钙化,囊内容物密度均匀,为液性时CT值近水,为胶冻黏稠物时CT值高于水,囊内有或无分隔及壁乳头突起。增强扫描后囊壁、囊内分隔、壁乳头有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②MRI检查肿块多位于右下腹,与盲肠关系密切,盲肠呈外压改变。肿块横断位呈椭圆形或类圆形,矢状位或冠状位显示呈“葫芦状”及长管状,肿块境界清楚,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壁薄,信号与肠壁相似,以T2WI显示较明显。③超声检查多表现为右下腹阑尾部圆形、椭圆形的囊性或囊实性肿块,部分呈分房状,壁光滑。超声对鉴别囊内容物为液体或胶冻样物有帮助,后者透声差,可见细小絮状光点[4]。④结肠镜检查:少数患者镜下见圆形、类圆形肿块,表面张力高,肿块根部位于阑尾开口附近。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①阑尾脓肿,有明显发热、白细胞增高等炎症表现,典型者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继而出现右下腹疼痛伴肿块。影像检查发现右下腹混合密度肿块,壁厚,形态不规则,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有明显炎性反应征象,CT增强扫描囊壁强化。②阑尾囊肿及肠系膜囊肿,无炎症感染症状,偶有疼痛,影像检查一般呈圆形、椭圆形囊状水样密度影,囊内密度均匀,囊壁菲薄,无分隔及乳头状突起,边界清楚,周围脂肪间隙清晰,CT增强扫描囊壁无强化。③回盲部肠套叠,成人多由肿瘤所致,典型者出现腹痛、呕吐、便血、腹部包块的症状,CT检查可见“香蕉征”或“靶征”,肠道套叠近端出现梗阻影像。④卵巢囊肿,影像检查见附件区囊性水样密度影,壁薄、边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CT增强扫描,囊壁无强化。⑤卵巢囊腺瘤,影像表现与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相似,主要根据肿瘤部位加以鉴别[5]。

猜你喜欢
胶冻性囊下腹
实验动物血清胶冻样成因分析及消除方法探索*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魔芋制品饱腹没营养
熬胶工艺对鲟鱼鱼皮胶冻品质的影响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华声文萃(2018年1期)2018-08-13 06:08:45
磁共振成像纹理特征分析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及黏液性囊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对21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的诊断价值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miR-20a、Let-7a表达变化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山东医药(2016年7期)2016-04-18 00:53:20
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分析
癌症进展(2016年12期)2016-03-20 13:16:20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