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红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DSA手术室,兰州 73005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失血超过500 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一直以来,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是治疗产后出血的主要手段,不过这些手术一旦失败,患者必须行子宫全切术,这意味着患者在术后将失去生育能力。不过,随着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的出现,产后出血的治疗策略已逐年改变,子宫动脉栓塞术迅速成为控制和预防盆腔出血的可选治疗模式,为重度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止血迅速而彻底、损伤小、可重复的方法[2]。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采用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34例,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如下。
本组患者共34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9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后出血。剖宫产29例,自然分娩5例。其中胎盘植入21例,子宫收缩不良8例,胎盘残留3例,胎盘早剥2例。平均手术时间2 h。
2.1.1 术前准备 做好手术间环境准备,术前1 h打开净化设备,保持手术室内温度20~23℃,湿度40%~60%,协助术者及器械护士穿好防护铅衣,胸前佩带射线测量器,检查并开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患者入手术室后,严格执行核查制度,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核对碘过敏试验及利多卡因过敏试验;查对患者姓名、年龄,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恐惧心理。熟悉手术步骤,对要用的物品及器械做到心中有数,考虑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应对措施,做好充分准备。连接好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保证氧气管道、吸痰器、呼吸机等设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2.1.2 体位摆放 患者取平卧位,臀下垫一次性中单和护理卫生垫各一块,保持穿刺侧﹙右侧﹚肢体伸直并制动,上肢放于身体两侧,下肢分开并外展。做好患者防护,用铅制品遮盖非照射野,以减少患者照射量,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以防滑脱。
2.1.3 术中配合 密切观察手术进程,监测各种生命体征,及时供给台上所需物品。由于是产后出血,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阴道流血情况,并保证血液制品的及时供应。对比剂﹙优维显﹚是介入放射操作中最常用药物之一,多经肾脏排泄,每次注射对比剂后均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胸闷、荨麻疹等症状;子宫动脉栓塞术可致盆腔缺血,而盆腔缺血性疼痛将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使患者发生恶心、呕吐[2],一旦发生,置患者头侧位,协助其排出口腔内的呕吐物。
2.2.1 术前准备 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方式,备好手术所需物品及鞘组、导丝、导管和栓塞剂,提前20 min洗手上台,整理无菌物品,严格执行清点制度,对手术台上的物品做到心中有数,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备好利多卡因、肝素抗凝剂,台上将明胶海绵剪成条状(1~2 mm)备用,协助医师消毒,铺无菌敷料后配合医生在局麻下常规行股动脉穿刺。
2.2.2 术中配合 器械护士应熟练手术步骤,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械,经鞘管插入导管,经右侧髂外动脉、腹主动脉插入左侧髂内动脉,行血管造影确定子宫动脉开口及观察病灶血供情况,递送微导管。密切注视医生的操作步骤及进展,准确无误地供给台上物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X线辐射。
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使患者获得了保存子宫的机会,并可以避免麻醉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简单且人性化的治疗方法。这类手术均需影像学导向设备,DSA具有X线透视功能,是一种实时显像、简便易行的导向检测手段,不过由于介入治疗需要连续发射X射线,医护患三者的X线防护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除了合理使用遮光装置和滤线器、尽量缩小照射野外,还要做到缩短手术时间,这要求医生较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经验以及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
产后出血常为突发急症,对术者的股动脉穿刺、选择子宫动脉插管及栓塞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为了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除了要求术者沉着应对,有条不紊外,巡回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性,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保持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正常工作,氧气管道通畅,必要时备好呼吸机,并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保证术中物品供应。器械护士术前应了解患者病情,对比剂过敏史,熟悉手术步骤及介入手术的理论知识,掌握介入导管的使用和各种栓塞剂的应用。术中多次应用对比剂,巡回护士应注意心电监护,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慌、胸闷、荨麻疹等症状,特别是对碘过敏试验阳性者应加强巡视,每次注射对比剂后均要密切观察反应。术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和医生沟通,暂停手术,进行抢救。介入治疗术中患者可有明显的下腹胀痛,轻者,给予安抚,较重者,遵嘱肌注哌替啶。
医生熟练的插管技术水平及护理人员良好的业务素质是手术成功的保证,由此可见医护人员相互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1]乐 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
[2]王绍光,主编.实用妇产科介入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