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幸福感教育的方法探究

2013-08-15 00:54张金鹏
科技视界 2013年30期
关键词:基础训练语文课幸福感

张金鹏

(石嘴山市丽日中学,宁夏 石嘴山 753000)

0 引言

语文教学中的幸福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要还学生学习语文的幸福的心理感受,学习着,就是幸福着,就是幸福的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作为一种教育的目的,它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幸福、享受幸福并创造幸福的能力,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幸福观。

1 立足于语文的本体,强化语文课的语文味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言语和精神的融化的滋味,是语文的积淀、精髓和灵魂,是语文所特有的气质、氛围、品位和境界。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文本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教语言、学语言、用语言。”用他的话说,语文味体现在“动心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析”。文本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是语文教学之本,是师生展开平等对话的平台和依据。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抛开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资源“肥人田”而“荒己园”,背离教材另搞一套。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说明,漠视和架空教材文本资源,把教材文本仅作为一种“教学的摆设”而随意拓展与发挥的教学行为,只能导致教材文本的“异化”与语文课堂的空泛化及“去语文化”,根本不能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

综观语文课堂,一些语文教师曲解了新课程的一些理念,教学偏离了文本,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的做法,导致了“非语文”显现的出现。如一位教师在《江南的古镇》的教学中,没把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把握教材文本的感情基调和品味语言上,而是在优雅的古筝声中为学生展播不少江南古镇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讨论:我们要不要保留这些古镇?怎样处理保护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显然,这是远离教材文本内容的拓展,是摒弃教材文本资源,抹杀语文课的特质,消解了教材文本教学的“语文味”,是明显的“去语文化”现象。我认为要使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更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懂得怎样运用语言去表现这种内涵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药授人以渔。语文教育中的幸福感教育就侧重于将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从而润物细无声的使学生智慧增长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综上所述,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才能上的更精彩。

2 立足于语文的基础训练,使幸福感教育在语文训练中完成

教育不要只追求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机械训练,语文教学中的幸福感教育要和语文基础训练联系在一起。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的性质: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那么,从语文的工具性价值来看,语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技能。而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技能的形成都需要通过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来完成。但语文教学又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从语文所具有的人文性价值来看,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种工具和技能,它的意义还在于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文本、通过语言、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情趣,影响学生的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和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学生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价值观和人生观寓于语文中,“润物细无声”地建构着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精神领域。以往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曾经大搞题海战术,使语文训练脱离了正常的轨道,使本来生动的语文课变成了机械、单调的习题练习课,以至于一部分人将语文训练就称之为或等同于应试教育。其实,训练并不是应试教育的专利,它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方法和途径。语文教学中的幸福感教育同样离不开语文基础训练,只不过它的训练是科学的、合理的。语文教学中的幸福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思想,就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智能、情感、意志并重的整体性人格教育,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幸福感教育必须要仅仅紧紧围绕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进行,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感悟性、实践性。但是实现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精神的建构,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要借助于语文教材中经典的文本,并在语文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实现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幸福感教育应立足于语文基础训练,不能因为对训练的误读而忽视它们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如果脱离了对语文听、说、读、写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训练,架空语文知识、文本让学生学习语文,学生是不会体会到学习语文的美妙和幸福的。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基础训练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和途径,应得到更合理、更科学的运用,语文基础训练和语文幸福感教育是统一的。

3 立足于尊重学生,处理好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关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个性,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但是语文教学中的幸福感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个性要有“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处理好教师、文本、学生三者的关系。首先是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主导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并不矛盾,它们是可以和谐共存的。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学生讨论时,作为教师,适当的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索结合起来,这样才便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教师要把握好指导的“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学生体验自己获取的快乐。再次,在阅读教学中,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审美经验等期待视野的不同,学生能够对文本的理解是独特的。同样教师由于在知识积累、人生阅历等方面不同于学生,所以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能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读者在阅读同一文本时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注重给学生发表自己个性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解读课文,但不等于学生的学生可以想当然的任意解读。这里还有一个尊重文本(或文本作者)的问题。要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也就是指任何读者都不能脱离文本本身去作天马行空般的 “开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写作心境,结合文本的具体环境。因为作者把自己美好的情思、深刻的思想都体现在文本中。

4 结束语

语文的世界是文化的世界,是审美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唤醒并培育学生心灵的幸福,是语文的特性所在,也是语文教学的魅力和核心。

[1]张弛.语文教育人文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郑雪,严标宾,等.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基础训练语文课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可怕的语文课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语文课里挣分忙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Module 3基础训练
Module 4基础训练
Module 1 基础训练
Module 2 基础训练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