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蝶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091)
高校领导要从为国家培养人才和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要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战略意义,实施“一把手工程”。积极主动地做到政策到位、人力到位、资金到位、物力到位、责任到位。有条件的高校要把职业指导课程与专业教学计划一并列入全校的教学体系,转变以往职业指导课仅仅停留在 “专家讲座”、“专题报告”、“模拟招聘”等单一形式。为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职业指导深层次、高质量地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毕业生“双选”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对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上。
东营职业学院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现开设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航海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物流工程、会计电算化、报关与国际货运、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学前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影视动画、音乐表演等50个专业,初步建成了以工为主、学科专业比较齐全的综合性专科学校框架。学院不断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与科英集团、蓝海股份有限公司、华林纸业有限公司等50多家企业达成人才培养协议,大力推行“订单式”教育,建成了1200余家大型骨干企业集团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另外,学院与上海、青岛、深圳、广州等地人才机构建立了稳定、规范的毕业生就业推荐合作关系。
第一,建立院系两级职业指导体系。职业指导不是一项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它贯穿和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涉及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和支持。第二,将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中。通过职业指导,强化学生自我成才的意识,促进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中渗透职业指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科学习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三,开展职业测评,科学合理地使用职业测评软件开展职业指导,进行科学的职业定向,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第四,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开展网上职业指导。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条件,设立网络在线或启动职业指导师网络博客。通过在线咨询和问答,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解答疑惑,探讨职业理想。
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下,高校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更新培养理念,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来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办学能力。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当前形势下,高校应突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师岗位考核体系的导向机制,建立起一支专业教学科研能力强、指导学生岗位职业实践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真正形成学术与技术结合、学位与岗位接轨、学校与社会互动的良好办学格局。
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队伍。高校应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学校实际,选拔一批志愿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充实到职业指导队伍中来。其人员组成可以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专职人员、辅导员、德育工作者,也可以是学科专业的骨干、心理学和社会学专职研究人员。从业者还要有多年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丰富实践阅历和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热情,拥有职业指导师从业资格证书或通过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专门培训,持证上岗。辅导员具备开展职业指导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依托辅导员队伍发展高校职业指导,是实现高校职业指导与辅导员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之举。有助于推进高校职业指导的全程化发展,符合教育部“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要求。依托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更易于实现具体工作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更易于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易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其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再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近期,我院与26家合作企业方的代表签字、换文,建立校企合作的工作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内容,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年来,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共建实训基地、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迈进,社会人才市场的供求平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严峻的挑战。职业指导工作是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瓶颈,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在具体的职业指导工作中不断地实践与创新,才能使得职业指导工作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职业教育服务,为当地经济服务。
[1]王平,李涛,李斌.“全员、全过程、个性化、立体式”高校职业指导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5).
[2]王攀,鲁长明,张璐.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12).
[3]邱志云.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和推动[J].当代教育论坛,2011(2).
[4]张汝山.论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战略意义与实施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