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

2013-08-15 00:54吉海军胡小勇
科技视界 2013年1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改革高职

吉海军 石 枫 胡小勇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1 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课程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职教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正向新的深度展开,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也逐渐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探索领域。然而,各高职院校在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高职项目课程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深刻把握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存在的问题,从课程项目的选择、项目体系的构建等多方面分析出发,进而深层次推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 学科本位的思想在课程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

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主要表现在教育领导部门、办学机构的各类文件中仍大量使用诸如“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学科本位课程中经常使用,而能力本位课程中不存在的概念;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中,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

1.2 国外经验与我国国情的结合关系尚未处理好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就开始引进国外成功的高职课程模式,最初的考虑是“原装引进、原装试点、原装推广”,但实践证明“原装引进”容易,“原装试点”难于持续,“原装推广”几乎无法实施。其原因主要在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经济发展、国情状态紧密相关,决定高职的经验只能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尤其在课程领域只能在借鉴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办出特色。

1.3 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没有面向工作岗位

长期以来,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势的影响,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往往重“高”而轻“职”,但这个“高”又看不到“高”在哪里,因为目前“高职”有许多专业与“中职”相似,没有体现出与“中职”的具体区别。高职的定位问题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制定,而培养目标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出发点。因此目前高职定位不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职的课程改革。

1.4 教师没有转变思想主动进行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大部分从事高职教育的管理者、教师等都是从普通教育转型而来,教育思维存在学科教育的定势。虽然大家都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应当突出其职业性和实践性。但由于学科教育的定势思维给高职教师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使得教师很少转变思想,主动进行课程改革。

1.5 教学环境无法满足课改要求

教学环境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高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加强实践性教学,需要建成一批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中心或实训室。但由于课程改革对实验实训要求较高,设备的投入较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因经费紧张,投入不足,造成实验室实训条件无法满足课改需求。

1.6 课程改革的保障体系不完善

第一,对教师课改的激励机制不够,教师是否参与课改与其薪酬、收入没有关系,课改成果也与教师职称评定关系不大。因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对课改的“参与度”并不高。事实上除了观念、方法问题之外,没有一套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是教师不愿意积极参与课改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不健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是每一个从事职业教育相关工作者都清楚的,但这恰恰是我国高职教育的最难之处。我们都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首先,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还没有在政策制度上形成校企合作的机制。其次,高职课程改革都是学校自发进行的,政府缺乏必要的指导、评价和监督,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课改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参与课程改革的机制还没有形成,真正从事科研的机构没有发挥科研层面引导的作用,仅仅靠教师个体摸索、研究,实施结果显然是不理想的。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

要进行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首先必须明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

2.1 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建筑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采用三年制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工程管理综合素质,熟悉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施工工艺及验收规范,具有一定的建筑CAD 绘图能力、结构验算能力、工程预算能力、施工组织设计及现场管理能力。在建筑行业,从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及技术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预结算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2 业务规格

(1)专业技术能力:具有正确识读和熟练绘制建筑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建筑工程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具有一般结构构件计算、设计和验算的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施工中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及招投标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的基本能力;具有1~2 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初步技能;具有项目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及口语会话的基本能力;

(2)专业知识: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材料供应与检测、工程质量验评、施工技术内业档案、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有关岗位知识;具有扩展专业知识和拓宽业务范围的基本条件。

(3)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技术及管理岗位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技能;掌握综合处理有关施工现场技术及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挫折,不断进取;具有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力,适应各种社会环境;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具有公平竞争与组织协调的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

3 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实施的建议

3.1 加强教师对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相关概念的理解

实践证明,仅仅把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为目的的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设计是不够的。项目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正确理解项目的涵义,正确区分项目与任务、项目与技能的关系。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即不能延用原有的学科体系的教学设计,忽视复杂的工作情境,也不能一味的强调动手能力而忽略知识的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学习与培训,选拔优秀教师公开展示自己的课程设计成果,讲述设计过程和设计心得体会,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能加深教师对项目课程相关概念的理解,科学的选择项目内容,更好的达到项目课程改革的实效。

3.2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从宏观和微观上都要求教师走合作之路。由于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单靠个人力量是很难完成项目教学设计和实施任务的。一方面,改革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研究能力,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更好的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另一方面,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群思广义,形成合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从不同专业的角度对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献计献策,有效进行课程的有机整合,从而设计出最好的改革作品。同时,在课程改革中,必须将“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重点,实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的质的突破。教学团队要把协作作为团队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制定明确的改革目标、分工负责的机制和实现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科学步骤,互通信息,有效沟通。

3.3 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

随着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深入,与企业深度合作,让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之中,突破教学资源瓶颈,成为推动课程改革,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校企深度合作不是形式上的一纸协议,不是停留在表层的合作,也不是仅仅在某一个单纯项目上的合作,而是要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的确立,参与到专业设置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评价制度改革过程中来,真正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工作分析,共同开发课程,设计出更实用、更具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稳健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使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与来自行业企业第一线兼职教师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新的师资队伍组织模式,实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的质的突破;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大力引进企业先进技术,吸纳企业资金、设备,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共同建立实验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形成多方位、多元化的合作发展态势。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11.

[2]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4(1).

[3]施雨丹.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基本特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22):67-69.

[4]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156-163.

[5]朱吉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职教论坛,2005,7(20):19-21.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改革高职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改革之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瞧,那些改革推手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