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飞
(四川省电力公司雅安公司,四川 雅安 625000)
由于10kV网架比较脆弱,因此其抵抗恶劣天气、外力破坏的能力也较弱,此外还有一些线路柱,因其开关、刀闸、绝缘子在质量、安装、运行、维护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若遇到不良天气,很容易导致线路跳闸,造成一定范围内的供电中断。
在配网建设中还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比较重视建设而轻视管理。供电部门应该同时注意协调规划、建设、运行三个方面,配网管理必须得到重视,若要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必然要有一个正确的管理体系,这就像就算有一批优秀的员工,但若没有一个合理的管理部门,那么这批员工也不会做出优秀的成绩。因此,协调好配网的三方面工作,会很大程度上提高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
近年来,因为在电力线路下和电力线路廊道内大量植树,而随着树木不断生长,树枝却未得到及时修剪,每逢刮风下雨或大雪压断树枝时,树枝就会搭接在输电导线上造成一些停电事故的发生。
配电网的网络结构是影响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10kV配网的结构方式是否为多电源、多回路以及网络的联络方式和供电半径都会影响到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配电网设备的设计、技术性能和设备的制造与安装质量;再次就是设备的老化程度、更新速度以及线路的传输容量;另外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能否正确动作也会影响到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也是影响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而在管理方面计划停电是否合理和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都会影响到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气候及环境也是响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之一。每年的雷雨季节很容易造成线路间短路放电,此外大风还会将树枝刮断搭到10kV线路上造成线路事故跳闸。交通道路的架空线走廊附近,由于新建筑物施工工地较多、树木也较多,也会直接威胁10kV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要想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必须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将一一介绍:
3.1.1 做好10kV配电网规划
经过详细的规划,可使10kV配电网形成电源布局合理、供电网络互供能力强、电能质量有保证的供电网络。
3.1.2 变电站都应满足“N-1”准则
将所有的变电站在满足“N-1”准则下进行网改,10kV配电网应该采用多回路辐射或环网接线供电。
3.1.3 采用可靠率较高的新设备
在新规划的10kV供电网中,对于新的电源和线路,宜采用可靠率高的新设备,采用手拉手方式供电(负荷转移能力为百分之百)。若再配合实施配网自动化,实现事故线路自动诊断、隔离,自动制定转带决策,则可保障供电可靠性。
3.1.4 部分线路采用双电源供电
在10kV配电网中,对一些老配电线路的改造过程中,特别是负荷较重、影响较大的重要线路,一般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线路改造,宜采用双电源供电。这种改造方案,降低了设备要求,综合投资不高。而且可在不进行大规模停电的前提下进行施工,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3.1.5 增加线路分支开关及联络开关
为实现10kV配电网的手拉手方式供电,采用联络性强的环网结构,必须增加线路分支开关及联络开关,将较长线路分为若干段,以便减少事故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
3.1.6 用绝缘导线或电缆改善架空线
目前10kV配电网大多采用架空线方式配电,而这种配电方式不仅不能保障安全用电,而且对城市美观也会产生的一定的影响。所以,在10kV配电网中用电缆方式供电来替代架空线方式,是配电网发展的方向。另外采用绝缘导线来改善裸导线的架空线的配电方式,也是10kV配电网比较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应在一些工业产地、污染较为严重、树木茂盛及人口较为密集地区将架空线路改为绝缘导线,而在一些主要的繁华地段、重要道路、高层建筑以及对城市景观有特别要求的地段,使用电缆供电取代传统的架空线供电方式,来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3.1.7 采用状态检修监测10kV配电设备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一、二次设备的增多。各式各样的免检设备的大量投入,若只停留在传统的检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电力系统运行设备的需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用户停电的盲目性。因此,将设备的有关资料(出厂试验、检修报告、故障记录、运行记录、巡视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评估预测,编制出状态检修计划,作出检修安排。
建立可靠的配电管理网络,是加强10kV配网供电管理的保障。抓好可靠供电管理,树立可靠供电理念,植入工作人员心中,以便来保障供电的可靠及可控。
用户是电力系统的最终服务的对象,而10kV配电网供电又是用户的第一服务系统。因此,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已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在配网供电的全过程,应该通过实际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10kV配网运行的安全性,缩短停电时间和范围,从而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
[1]冯泽冲.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分析与管理之我见[J].科技天地,2011.
[2]方向.提高配网供电可靠的探讨[J].科学论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