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的实施探讨

2013-08-15 00:53段学新徐晓东
绿色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环境容量污染源水域

段学新,徐晓东

(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云南 昆明650034)

1 引言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正常用途的基础上,水体所能够容纳的污染物量或者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水环境生态平衡的能力,具有区域性、资源性、发展需要性、系统性的特征。现今加强对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的实施探讨,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2 关于水环境容量的研究

2.1 关于水环境容量含义的研究

所谓水环境容量,是指在给定的水文条件与水域范围中规定水质的目标与排污方式等基础上,单位时间内水域所能承受的最大允许纳污量与保持水环境生态平衡的能力。在污染物与废水进入水体之后即开始自净操作,其中自净的机制包括物理化学与化学自净、物理自净、化学与生物自净等。

根据污染物降解的主要机理,可以将水环境容量划分成自净容量与稀释容量。且污染物与废水进入到水体后的自净过程所含的内容包括以下五点:一是重金属的污染物经溶解转化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在沉淀之后进入到底泥;二是污染物的含量与浓度逐步降低;三是不稳定的污染物经溶解转变为稳定性质的化合物;四是有毒的污染物经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的自净作用,逐渐转换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五是随着自净过程的推进,水体中的生物分布逐渐恢复正常。

2.2 关于水环境容量特征的研究

水环境容量的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区域性,即由于受到各个区域不同的地理、水文、气象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的水域对污染物的化学、物理、生物等手段的净化能力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进而致使水环境容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水环境容量进行测算与核定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划分水域控制单元并设置水质考核机制,以达到有效控制断面与各个单元的污染物排放数量的目的;二是资源性,即水环境容量的价值是对排入污染物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充分满足人类生活与生产以及生态系统的需求的前提下容纳一定含量的污染物,但水环境容量属于一种有限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污染负荷超过水环境的最大负荷量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三是发展需要性,即水环境容量在反应人类对水环境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反映水域的水文特性,其伴随着人们对环境需求的提升与水资源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四是系统性,即由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处于面积较大的流域系统之中,上游与下游、陆域与水域、右岸与左岸构成具有不同尺度的生态空间系统,所以从流域差异性的层面上出发,科学协调流域中各个水域之间的水环境容量。

3 水环境容量研究中需注意问题的探讨

3.1 问题之一——科学选取水环境容量在计算中的参数

科学选取水环境容量在计算中的参数,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选择设计水量,即分别计算非汛期与汛期两个水期中的设计水量,科学规划河段的设计水量,当设计水量为零时证明该河段的水期水体的功能丧失,两个水期的参考数据均采取相近10年以上的实际流量资料;二是分类处理入河污染物的计算,即调查污染控制区域中各种资源的来源与相关污染源,根据污染源—排污口—水体的传输系统等明确水环境与陆域污染源之间的响应系数,同时在计算修正入河的流量时需根据社会当前的技术与控制方法进行科学分类;三是选取综合的降解系数,即其主要表现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降解速度快慢,其与水体污染程度以及河流的一系列水文条件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另外影响水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的功能要求、水域特性、排放方式、污染物质等,其中排污方式与水环境容量、污染物的排放位置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而水域特性的内容包括水文特征、几何特征、化学自净能力、化学性质、生物解释。

3.2 问题之二——水环境容量研究中需遵循的原则

水环境容量研究中需遵循的原则包括:一是科学选择水体自净中的工作因子,即在水体功能区划与各类水系水质的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综合水域的基础资料,有效控制有机污染为核心的水体污染,所需的测算因子为氨氮与COD;二是保障水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即在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尽量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三是科学简化与处理河道与排污管道,即对于没有河流径流量的河流或者环境功能区,不主张对其进行水环境容量测算,但需对排污河道作为河流下游的功能区水域中的支流进行合理处理,在充分满足河流下游水环境功能区划分要求的基础上,将该水域环境的功能区水质看做节点标准进行处理。

4 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的实施探讨

4.1 措施之一——关注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要关注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维护环境权益的基础上提升环境管理的质量:由于水环境容量的时间具有不均一的特性,其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如需保护水质以维持水环境功能目标则需运用预警预报的动态模式以强化管理的精确性。对于水环境容量分配中存在的环境权益矛盾,需对所控制的单元水体进行科学细化,并要求上下游中有超过60%的水体达到水体功能的标准,另外需强化省级环境保护各个部门的综合性协调。二是在进行总量管理的过程中以科学监控为基础,对污染物的数量与入河排污口的入河水量进行科学检测以保障水环境容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4.2 措施之二——构建制度支持以容量为前提的总量管理

要构建制度支持以容量为前提的总量管理,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制定并实施排污权核准机制,即按照陆域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污染源进行科学分配以明确各类污染源最大的排污允许量;二是强化对水资源的综合性利用,即加大资金投入以扩展开发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通道,逐渐提升城镇、城市的尾水回用效率与降低污染物入河的比率;三是将总量看做限制条件并将浓度达标看做技术条件,即污染物入河的排放量需将核准之后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为基准,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而对于不排入河流的污染源,在确定其不对地下水产生不良影响的基础上降低其达标的级别要求。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们对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实施效果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水环境周围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的实施过程解析,有助于提升环境管理的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

[1]苏雅拉图,于长水,张 敏,等.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的实施过程初探[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8,17(3).

[2]钱智光.秦皇岛市水环境动态管理可视化系统研究[J].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公报,2009,10(1).

[3]吴 倩.桂林良丰河水环境容量在雁山新区区域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

[4]顾航平.环境容量资源有偿使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5]王冬朴,马 中.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中的功能[J].环境保护,2009,10(5).

[6]于 雷,吴舜迮,徐 毅.我国水环境容量研究应用回顾及展望[J].环境保护,2009,9(6).

猜你喜欢
环境容量污染源水域
不同时空计算尺度对水环境容量评估差异的影响分析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松花江支流梧桐河COD和氨氮动态水环境容量研究
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核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陆良县档案局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验收指导工作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试论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