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劳模精神 引领时代新风—第二届内蒙古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评选活动述评

2013-08-15 00:44刘秉承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劳模

文|本刊记者 刘秉承

时代进步离不开劳动的创造。在内蒙古各行各业的战线上,一直有一批先进人物带动着周围的人奋发努力,共同建设着自治区美好的明天。他们虽然穿着普通的工装,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却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使劳模精神在这个时代里熠熠生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模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时代进步的旗帜,不断引领着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此次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总工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内蒙古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评选活动,弘扬了劳模无私忘我的劳动热情和奉献精神,弘扬了劳模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精神,更激励着人们比学赶超,争创先进,在各个行业与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在致富之后,他们没有忘记父老乡亲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曾经敏锐地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30多年过去了,我们清晰地看到,内蒙古大地上,一批批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并没有忘本,并没有忘掉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和周围的父老乡亲。在他们的带动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了致富行列,向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进。

周玉莲,这位来自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铧尖村的普通农家妇女,不仅实现了个人的创业致富,还用无私的大爱引领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头脑灵活的周玉莲1985年就通过向信用社贷款2000元养猪,率先成为了当时少有的“万元户”。后来,她抓住了治沙需要大量苗条的商机和世行项目实施的机会投资铲车承揽工程,完成了资金的积累。在资金充足后,她又承包了400亩养鱼塘,出产绿色食品。

致富之后,周玉莲对村里的事一点也不含糊:先后投资15万元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起了18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及妇女学校,供全村群众学习、娱乐;自费邀请农牧业科技专家来村指导生产,传授科技知识;组织成立了大型农机服务队,为当地农民提供从种苗到收割的一条龙服务;投资建起了养猪场、饲料加工厂,吸纳会员400多户,向市场提供无污染、高品质的绿色放心肉;建起了占地110亩年产瓜菜200多万斤的“玉泉蔬菜基地”,带动400多农户走上了富裕道路。

在引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同时,她没忘把辛勤创造的财富回报社会。几年间,周玉莲个人捐资助学达10万元之多;还成立了捐资助学基金会,到2009年底,共筹集资金22万多元,奖励和资助贫困学生300多人次。截至2010年,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40多项奖励和殊荣。

在本次评选活动的先进人物中,不只是周玉莲,我们还看到刘树辉、徐海泉、德力格尔玛、顾双燕等一个个为了父老乡亲的富裕生活而勇于奉献的先进人物,正是他们身体力行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预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越性,在这条道路上,不乏渴望走上康庄大道的人们,更不乏那些无私奉献、带领大家不断前进的引路人。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谱写着辉煌的职业篇章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钻研业务、提高职业技能,用更好的产品服务大众,回报社会。在本次的先进人物中,我们看到不少这样的身影:

边慧琴是巴彦淖尔市客运汽车站一名普通的站务工作者。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坚持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用心服务、用爱助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抒写了一曲情满旅途的奉献之歌。

21年里,她从事过行包托运员、服务班售票、迎宾导乘、值班站长、直至今日的临河市汽车站副站长,不论在任何岗位,她都不分节假日,每天迎着黎明的曙光,早早地来到候车大厅忙碌着,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劳动给旅客带来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她总结出一套“五心四勤”工作法,就是对待旅客要热心、细心、耐心、诚心、舒心;工作起来要眼勤、手勤、嘴勤、腿勤,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在边慧琴为提升服务质量默默奉献的同时,变电站职工何志雨也在刻苦钻研着技术上的难题,为了千家万户的用电保证,她同样挥洒着自己热血的青春。

何志雨,呼和浩特供电局220千伏鼓楼变电站副站长。从业以来,何志雨刻苦钻研,技术精湛,两次参加全区技能大赛均获得变电运行专业个人第一名,成为技能专家。在新建、扩建变电站的启动中,设备的验收、资料的整理、新设备操作方法的研究、送电方案的讨论、安全措施的布置,处处有她的身影;在设备停送电、检修、验收和保电工作中,一年有100多次到现场把关,经常早晨5点出发,深夜才回家;在变电站处理事故的危急时刻,她总是冲在前,干在前,排除隐患,保障电网安全和维护设备稳定。她善于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措施,创新工作,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生产难题。在自身进步的同时,她还积极开展培训和“师带徒”活动,传授学习方法、工作经验,一年授课300多课时,培训人数600多人,全面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变电运行队伍。

职业技能是体现一名员工是否胜任工作的最直接、最显著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职业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日复一日刻苦学习的同时,他们不断吸收着他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示着自己职业人生的辉煌,更展示着行业的信誉与质量。我们期待,在先进人物的带动下,行业中涌现出更多的优秀员工,为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与舒心。

在科学世界,他们不断攀登科研的高峰

人类在生产力上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学的帮助。面对生产、医疗、国防等众多课题,他们日以继夜,不断攻克科技上的前沿问题,带动着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为国家和地区的强大做出了贡献。

关慧明,乌兰察布市科技局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推广研究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关慧明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并承接了订单。现有17个蔬菜订单项目,涉及蔬菜种植面积2万多亩,辐射全市8个旗县,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关慧明一年中约有300天在菜农的温室大棚中度过,28年坚持为农民服务,自费科研攻关,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和3项专利技术。为了给菜农服务,跑坏了3辆摩托车和3辆汽车。积劳成疾,虽历经4次手术,他仍然奋战在农业第一线。

他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分布在6省市50多个县乡的蔬菜生产基地,统一指挥,网络服务,使2万多户菜农的年人均收入从2000元提高到8000元。他组织农民成立了多个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科技致富,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他的“新型二氧化碳施肥技术”研发项目被认定为科技部产业链。他参加撰写了权威性著作《中国蔬菜栽培学》,建立了中国首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开创了新形势下科研与生产结合的科技推广之路。科技部在全国组织宣讲他的事迹,推广他的经验。

斯琴巴特尔,锡林郭勒盟蒙医研究所所长。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坚持不懈开展蒙医学研究,系统学习掌握了蒙医整骨的传统手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广大的骨伤科患者降低了医疗费用,争取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质量,还撰写了“传统手法治疗股骨颈骨折100例总结”“蒙医治疗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学术论文。蒙医研究所在他的带领下,业绩显著,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他主持开展的“酸马奶疗法”已被自治区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又被纳入国家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五疗科”也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重点专科协作单位。

正是这些科研人员攻克科学难题的一小步,带动了生产生活发展的一大步。田间农民的微笑、医院中病人的舒心以及国防上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他们辛勤的钻研与刻苦实践。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周围的生活,改变着这个世界。

劳模事迹的变化往往折射出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进步。如果说之前的劳模是靠苦干、实干而当选的话,今天,我们则看到思想智慧在参评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今的劳模不仅未丢掉先辈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以一种更加聪慧的方式使自己的劳动作用发挥到了最大;不仅使自身价值得到了实现和完善,还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断拼搏向前。时代在变化,劳模精神也在得到不断地丰富与升华。传承过去,引领新风,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骄子!

猜你喜欢
劳模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榜样的力量!致敬水产劳模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嵩明县总工会:开展困难劳模调查工作
一座城与它的劳模记忆
落实“三级”政策 健全关爱劳模机制
传承劳模精神追求中国梦想
劳模心系下一代竭诚奉献传科技